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学现状(7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为社会培养实践型的人才。立足于物理教学的特点,对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物理教学注重学生对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培养,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进而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物理教学也日益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理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方法来促进物理问题的解决。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
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可能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毕竟在小学阶段是没有涉及的概念。但是物理课程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即使学生对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兴趣,可能也会仅仅停留在一段时间,新鲜感一过,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将新鲜感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那么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传导,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心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与生活紧密相连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物理知识,如公路上运行的公交车以及电梯运行的设计等。这些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因而,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找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三)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在本质上还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是前人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实践证明,通过实验教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1.对分数的重视现象比较严重
虽然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学校也开始实行,但是依旧有学校受升学率以及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彻底的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伴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学校和老师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分数情况,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分数依旧占据一定的位置。
2.教学设施比较差
教学设施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施,物理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其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很多比较抽象难懂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都能获得有效的解决,因而实验室对于物理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就当前的物理教学设施而言,很多的学校教学设施都不全,缺乏一定的实验器材,学生对于很多的实验器材也只是看看而言,没有足够的机会切身的感知。总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拓展
1.过于相信权威,缺乏一定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盲目的跟从,没有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畏惧老师,及时是有问题也不敢大胆地提出,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
2.不重视物理课外活动
新课标是要求教师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的,但是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为了课时以及学校的升学率基本上是不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完全理论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初中生物理知识的学习的。
(三)忽视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对物理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对于其更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述,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无法解决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长此以往,学生的物理兴趣也就会逐渐地消退。
三、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占据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因而想要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的树立。另外,教师也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对广大教师生活的关心来更好地了解教师们的内心需求,进而促进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二)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研究表明,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记忆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具体的阐述:首先,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规律来科学的制定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讲述“液化”以及“凝华”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遐想的问题情境:“生活中的雾、露、雨是怎么形成的”“雪、霜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雾露的形成与雪霜的形成有什么区别呢?”这些情况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促进他们积极性的提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不同于其它的学科,物理知识是一门比较注重实验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实验。灾难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进而加深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应用物理知识。比如,在对“摩擦力进行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原理进行操作,之后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最后在通过小组的讨论来简要的说明自己操作与课本中存在的不同之处。并且鼓励学生对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通过实验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自然学科,并且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才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初中生的物理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长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2011,(11):179.
[2]王洪峰.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网络财富,2010,(01):108-109.
[3]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5,(05):150.
[4]陈万辉.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5,(09):152.
[5]李世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38.
[6]任晓燕.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19.
作者:赵仿学 单位: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要点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物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进度、量度、难度、深度、广度、精度、准度、梯度、角度、效度”这十“度”。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十“度”把握做任何事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度”把握得好,成效显著,事半功倍;相反,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教学也是如此,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十个“度”。
一、进度
课程标准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进度快慢做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按照标准的教学进度实施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物理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赶急图快,盲目地赶进度、省时间,人为地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课的语速上没有轻重缓急,从来不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长期这样“一言堂”,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没有一点好处。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上,有些教师自己觉得简单,还没有等学生反应过来,看清楚实验现象,教师的演示就结束了,很少花时间去给学生讲清楚每个实验步骤为什么这样做,最后学生还是一头雾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习题的讲解方面,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讲与做的关系,误认为教师讲清楚了,学生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其实,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来不及消化,做了“夹生饭”,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相信“慢工出细活”,进度太慢,最后造成时间不够,先松后紧,后面的章节没时间复习,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做系统全面的复习,误了教学,误了学生。
二、量度
“量”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量的大小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处理好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量”的大小关系。如一节课的容量,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恰当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量太大无法顺利完成或量太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现象发生。在布置学生作业量的多少问题上,大多数老师都喜欢搞题海战术,认为熟能生巧,尤其在九年级毕业阶段,各种试卷漫天飞,实际上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就会使学生疲于应付,造成学生严重的抄袭作业现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直至退学。同样一学期的考试次数也不能过于频繁,太多了学生就会麻木不仁,产生听天由命的思想。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一味地强调给学生减负,布置的作业量太少,就不能对当天所学的物理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边学边忘,学生整天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业,耽误了青春。
三、难度
初中物理讲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科学思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难易适中。根据每年中考的难度系数比不难看出,要求我们要抓基础,把70%的基础抓在手上,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难度太小、过于简单,学生在考试时就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与此相反,有的学校与教师拼命地加大教学内容和习题的难度,做各种竞赛题、开设物理竞赛班,片面地讲求“居高临下”,实际上这样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由于增加了难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费时费工,收效甚微。
四、深度
初中、高中、大学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每个教学阶段,《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如“了解、知道、识记、掌握、运用”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将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内容拿来给初中学生讲。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如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知道移动通信靠电磁波,而不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核能是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产生的,并不要求学生写出核反应方程式;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只要求学生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与感应电流方向判断,而不要求学生计算感应电流的大小一样。
五、广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相关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求学生博学多才,拓宽其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信息量,但初中物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就不能天涯海角、无边无垠,尤其在练习题与考卷试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紧扣教材、紧跟课标,突出重点,才能使学生不至于迷失方向,出现“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六、精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精度,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精讲精练,才能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又能节省时间,合理有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时,做到精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区分度不够,例如,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因为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等而改变;而密度是物体的特性,是因为它随物体的状态而改变。同样,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所有实验仪器的读数包括刻度尺、温度计、计时器、太平、量筒、电流表、电压表等,只要求刻度尺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而其它仪器不要求估读。
七、准度
教学目标很重要,只有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做到准确无误,教师自身在讲解物理知识时,一定要运用准确的专业术语,选择精准的物理实验,在习题的选择上,也要特别注重准度。只有针对性强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程标准》把不同的知识点划分为了解、掌握、运用等,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讲授不同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把握好准度。
八、梯度
由于学生的智力与认知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握好梯度,因材施教、分槽喂养,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数量与难度的题目,是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教师在每一节课的例题与习题的安排上一定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做到水到渠成。在考试试卷的设计中也应有一定的梯度体现,做到科学命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梯度不宜过大,否则,会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若梯度过小,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完成,也会使学生丧失积极性。
九、角度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要求换位思考、多角度观察,才能有新的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讲解也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才能给学生讲透彻,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在习题的设计上,更应注重同一题目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对于同一物理问题,由一题发散成多题往往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产生奇思妙想的效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认识千变万化的自然世界。
十、效度
效度是在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有效程度。大部分物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误认为成绩好教学效果就好,而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我们只有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感受,才能提高效度,使每个学生不断进步。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以上十个“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作者:袁德贵 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分析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积极性是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的不竭动力,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乐在其中的重要目的;相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就会使学生学习变得被动,毫无生机乐趣,降低学习热情,从而弱化学习效果。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自然学科。对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有着卓越的贡献作用,担负着科学启蒙的重任。而大部分学校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开设物理这门学科,初中生接触这门学科的时间有限,对教材中繁杂的物理知识与现象容易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积极性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的是以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学习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正因为如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成为每一位初中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那些具有新颖的,尤其对生活实际有意义的问题与知识,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现象发生的全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发生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学“摩擦起电”这一教学现象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在头发里摩擦过的塑料笔会对纸屑有什么影响?在头发里面摩擦过的两只塑料笔,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将在头发里摩擦过的塑料笔与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笔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一系列问题提出,学生很容易被其吸引,对此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学生能在不断观察与实验中,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学习欲望,进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活动显得沉闷、枯燥,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可以选择故事引入法、生活经验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发展进程中,充满着许多与物理学家相关的有趣故事,同时有涉及物理知识的故事。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故事引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讲述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故事。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与观察到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或者可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的事例,这些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如教学《力》时,可从人提桶及马拉车等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进入教学引入,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力的知识学习中,他们会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所不在,了解到原来物理并非那么难懂不易学。每当举例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总是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与畏惧感,激起学习欲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而且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更易被其吸引。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并开展一定的课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课文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中充满着许多神奇的原理与现象,如果学生能对这些原理进行认真学习,并将之应用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实验与发明小活动,相信一定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这些小的发明或者小的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兴趣和特长,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学生创造性活动创造条件。为避免实践活动的无目的性、盲目性,确保充足的实践时间,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其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参与、讨论与设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学习积极性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进而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无穷魅力及物理知识的博大精深,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应康.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学周刊,2011,11:116-117.
[2]蔡晓.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7:111-112.
[3]乔翠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李毛卓玛.在初中新课改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145.
作者:韩绪通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分组实验思路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对初中物理实验课来说,分组实验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是物理实验课的关键。就初中物理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起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不足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物理实验课并不重要,实验课只是辅助性课程,教师的指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部分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有时甚至完全没有准备,导致上课时要么缺少器材,要么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实验效果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非常低。
(二)课堂结构比较松散,课堂纪律差
初中物理实验课一般都是比较简单、轻松的任务和课题,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不太充分,也没有足够重视,课堂结构比较松散。目前,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安排,致使实验课纪律太差,而且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也不会太用心。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一)合理分组,明确任务
在划分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最好是男女分开搭配。首先,每组4~6人。在划分小组时,人数太少或者太多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教学的需要,分成4~6人一组,这样的划分能够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均衡小组成员的水平。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将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确保他们能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和职责,人人参与实验。成员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二)加强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明确实验内容。在上课前,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准备好教材理论和实验内容,方便学生进行探究。其次,教师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器材是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工具,分组实验一定会用到大量的实验器材,实验器材也是学生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旧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再次,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认知。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不要让学生做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实验,以免出现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物理实验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器材损坏、温度不适等。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三)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做到人人参与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和内容,有效管理课堂。除此之外,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第一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认真准确地去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第一批操作完成的学生去指导第二批学生进行实验。如此循环往复,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四)重视课后反馈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来说,课后检验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后反馈,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检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物理实验竞赛,竞赛内容可以是原有实验的重复,也可以是新的实验研究。此外,还可以进行实验考试,并把实验考试的结果归入到期末考试成绩当中,以此来督促学生。在测评过程中,除了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操作是否标准等。
三、结语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渠道。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安排,发挥分组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赫丹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钱梅.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8):161.
[3]周扬.浅析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7.
[4]陈江.关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分析探讨[J].新课程(下),2012(2):125-126.
作者:李静 单位:江苏省南京雨花台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对策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主要发生地,适切多样的情境导入;巧设疑,激思维;突出化解重难点;灵动的教学流程;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价值的孜孜追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远程教学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适切多样的情境导入
精彩有效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它可以让学生实现大脑兴奋中心的转移,使学生离开正在从事的活动,精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采用实验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用实验法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受到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训练。在利用实验导入时,教师应尽可能利用效果明显、误差较小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导入“大气压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每人一只注射针管,让他们来回拉动针管里的活塞。然后请他们用橡皮套把针孔套住。再次让他们拉动活塞,询问他们的感觉,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就有了感知、理解的基础。
2.利用常用的物品及教具导入:
用身边的用品、教具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成果,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原理。例如:在引入“压强”概念时,让学生取一支削尖的铅笔,用手指按压笔尖和笔尾,体验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再如:在探究“电动机”时,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电后当转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轰动起来。学生开始思考:几匝线圈、一个平常的蹄形磁铁,原来就电动机这么简单?又如:利用一个饮料瓶,既可以做“声学”实验、也可以完成“力学”、“光学”实验。教师因势利导,在学生充满新奇的眼神下展开新课教学。利用生活中常用物品做实验,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设置情境导入: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明确具体,易于接受;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巧设疑,激思维
课堂设疑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必要手段。好的设疑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设疑还应该注意具有“思考性、艺术性、层次性、探索性、整体性”的统一。例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之前,教师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设疑:如何鉴别哪一枚是纯金首饰、那一枚是铜镀金首饰吗?问题的提出,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紧接着提问:想不想知道科学的鉴别方法?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知识后,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的解答。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课堂设疑巧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三、灵动的教学流程有效教学
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灵活变化,细节的巧妙处理。例如:“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一直以来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让学生自己感受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学生也能理解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而学生的探究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能力也未得到提升。这时可以改变教学流程:提前让学生预习,自己收集在生活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器材并在班上分小组展示评比。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参与欲望强烈。有的小组同学们甚至在课堂上积极配合,用碗、啤酒瓶装上不同质量的水敲出了乐音的节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舒张,既加强了小组合作,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课堂的引入、讲解、练习、指导、评价,都是以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注重细节的处理,恰当的细节处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添彩。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如何体现课堂学习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动中学”、“合作中学”。变“师做为生做,变师讲为生讲”,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例如:在处理“声现象”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以“声”或“声音”为第一人称写自传,很多同学不仅归纳了本章的知识,还写出了内在的情感。既强调了知识的运用,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课题引入、结束时开展知识竞赛;在章节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出题检测,既归纳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又如:在讲解较难的内容之前,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讲解,能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根据分子动理论的概念:物质是由分子组成,那么,同学们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设想:是否也存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呢?通过类比引入新课,减少乃至排除新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物理》(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毛晖 单位:宣城市宁国市宁国中学初中部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和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物理活动,提高应试能力等。
【关键词】物理;效率;兴趣;听课;作业;活动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要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笔者谈几点浅见。
1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前提
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做学问并不像通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就象进了地狱一般,事实上一个投身科学的人能尝到人生最大的甘甜。”笔者认为这段话对于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适用。在中学的各门功课中,物理学是最引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兴趣的。物理学特别是中学的初级物理学,直接反映了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对于学习者来讲具有万有引力般的魔力。可以说,兴趣是学好物理前提条件。笔者记得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被问到他成功的窍门时,他答了两个字:“兴趣”。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平时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物理学家的传记,物理史上的轶闻趣事及发展成果。笔者在初二开始学物理时就让学生看了一本爱因斯坦传记,有的学生书还没有看完就“想入非非”了。是啊,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原来也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平时也没有显露过有哪些过人的才智。一句话,是一个象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就不能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呢?且不管这种想法是否荒唐,但它确确实实增强了我们学生学习物理的干劲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名家曾经这样讲过。
2课上认真听讲和思考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在所有的学习环节中,上课是最重要的一环。这已是为众多的教育学家所肯定的。真正抓住了这一环,就能收到多快好省、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时不做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不讲话,这自然是不用说的。但只是端端正正坐着,规规矩矩听课,也不能算是有效地听课。最关键的就是用脑,学习本来就是个脑力劳动嘛。上课时要精神振作,脑子处于兴奋状态,思路至少要跟上老师的讲课。物理学的特点就是记忆的东西少,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对于老师讲的,要做到真正地理解,这在刚学一个新的定理、公式时尤为重要。也许有的学生当时觉得理解了,但随后仔细思考一下,又觉得哪个地方不懂了。初中学生中有些同学喜欢耍小聪明,他们表现一听就懂,而实际上,他们不一定真的懂了。我们要给这样的学生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给他们敲个警钟。笔者班中有个学生很喜欢物理,对上物理课有一种隐隐的盼望。只要老师有提问,几乎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有时老师在讲解一道例题,如果他已经懂了,就想想能不能用别的方法解,在讲到自由落体、加速度时,这种情况就更多了。他尤其喜欢物理实验。所以,这个学生物理成绩特别突出。到了高中后,这个同学物理成绩仍然一直在年级中领先,最后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之,上课要开动脑筋,力求当堂理解当堂消化,这样才算很好地完成了上课的任务。
3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关键
关于物理作业,许多学生喜欢一布置下来就埋头做,等到不会了再翻书,其实这是一种笨办法。最好是在做之前,先认认真真地看一遍书,对于例题以及一些注意点要吃透。在看的时候,脑子里时常挂着个问号,除非你真正搞懂才接受。有些同学看书带着思维定势,什么问题也没解,好像全懂了,其实不然。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提醒学生可不要过分自信。要指导学生等到仔细看完书后,再开始做题。做完一道题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你要再玩味一下这道题目,想一想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运用了那些技巧,是否有同一类型的题目,对于这些类型的题目还有哪些解法,如果进一步,你改变一下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或与别的题目相结合,看能不能可以重新组成新的题目;这道题牵涉到了哪些概念、定理,等等。如果达到这一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不仅只是接受,还带有创造性了。我们可让学生把上述东西记在书上题目旁或笔记本上。以这种方式做题目,开始速度肯定慢些,但是学生却牢固掌握了习题练习所要求的,做一道题,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规律,达到了融会贯通,以后做练习就能举一反三了,优势就渐渐显露出来。几乎所有物理学习的优秀学生都有此体验。
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是提高物理成绩的有效手段
学习物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我们要指导学生课外可以看一些参考书,或者搞一些实验活动(一定要在老师指导下)。选参考书的原则是宁精勿滥,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指导好学生,不能让学生什么资料都看,劳民伤财。选习题参考书时也应遵循同样的原则,要选一本有代表性的习题书。看一本就吃透一本,不要像有些学生那样,一下子看几本,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时间花了不少,收效却不大。课间可以让同学们对某一个题某一种解法展开讨论,这样既能使全班同学都有所收益,也能启发每个学生的灵感。许多科学家都承认他们的一些关键性的构想和突破都是在讨论中获得灵感的。所以讨论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
5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是提高成绩的保证
要指导学生在考试前切忌再钻进题目堆里,这时需要做的是将他们平对经常出错的一些技术细节回忆一下,免得考试后叫冤枉。同时也要把平时感觉的难点、可能遇到的几种主要类型题目及其解法再梳理一遍,把整个体系再梳理一遍,做到像华罗庚讲的那样“将一本书由厚变薄”。看书有个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过程,要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课,参考一些资料,把一本书的内容按章节编成提纲,写在几张纸上,尽量注意前后的纵横联系,把知识连结成链和网,这样就避免了前后知识脱节、混乱的状况。复习时,要让学生把那几张纸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从提纲联想到书上的内容,尽量想得全面,这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有时遇到障碍,再去看书。如此反复,就能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深印象。中考前几天,复习物理时,可指导学生不要看书,而是看看提纲,静思默想。最后剩下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在考试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达到最佳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和复习物理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这里只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的几条不成熟的看法,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如果能对初中物理教学同仁有一点帮助,那就是笔者最大的满足了。
作者:丁如山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分层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各院校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的目标,要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了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究如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学生分层
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对每个同学都一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不到更多知识,弱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讲的内容较难,使其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练习,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各类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每节课都能学的一定的物理知识,使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进行有效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一、了解学生认知,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很少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就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实施教学和辅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以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原有认知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等因素为参考,临时的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但这种分层仅仅为了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有益于教师在教学时掌握上课的重点,帮助教师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作为安排座位、进行分组学习、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明白:分层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优秀的学生如果不努力也会变差,不优秀的学生经过认真刻苦的学习也会优秀。所以分层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为了减少分层对某些学生造成负面的心理效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分层时不要对班级同学公布,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书本知识的同时,找出自己的特长,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对教学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首先,在进行教学备课时,要在教学时间、内容、步骤、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做到每个方面都与上、中、下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举例来说,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课堂容量的准备上就要有所区别,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先慢后快、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把一个教学任务分为几个部分,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优等生则允许他们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制定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按照同样的《物理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备出不同层次的课,讲课时也由易到难。要强化目标意识,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要分配好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要注意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能太高,过于困难的学习任务会使学生的学生负担加重,难以消化学习的知识,导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降低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则会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研究、自主创新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个别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在平时练习以及考核中进行分层
除了在课堂教学时,课后的作业练习和测试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部分。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统一完成课内作业,而课外作业则要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增加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同时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在教师进行教学辅导时,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成立物理实验小组,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再次,对学生的考试也可以进行分类考核,考试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并对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加学习积极性。
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精神,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燕琴.关注习惯养成实现高效课堂[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1).
[2]杨喜平,张玉军.浅谈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处理技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
[3]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
作者:许善强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