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舞蹈艺术教育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综合类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源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专业水平不均、舞蹈艺术教育模式的照搬现象、舞蹈艺术教育与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的脱节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提示着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对推动未来综合类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综合高校;舞蹈教育;教育模式
一、生源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专业水平不均
随着综合类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考生的文化水平要求也水涨船高,导致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招生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中专生招生比例低于高中生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综合类高校中普遍存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中专生的基础数量少。在这里需要把问题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中叶,国家为了加快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在文化部(国家文化局)的推动下,在全国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的中等艺术院校。在艺术中专的发展历程当中,它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各种艺术的专门人才,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是,目前艺术类中专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招生困难。笔者曾经走访了辽宁一所中等艺术学校,这所艺术学校的舞蹈类招生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个现象在男班尤为突出。同时,这类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在选择升学学校的时候,往往优先选择一些高等专业艺术院校,这样就导致综合类高校在招收艺术中专生上面临困境。其次,普通高中生数量快速增长。虽然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部分教育大省的高考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以2014年辽宁省的高考成绩为例,本科一批的分数线在550分上下,本科二批的分数线也超过500分。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普通高中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就不得不选择其他的途径。加之近些年艺术类高考日益火爆,使得大家认为这是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在经过短暂的艺术培训后,进入到综合类高校舞蹈等艺术类专业。再次,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提高。由于近些年很多综合类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艺术专业,舞蹈专业也包含其中。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在培养能力上存在欠缺,导致学生毕业后择业困难,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加剧了综合类高校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国家为进一步提高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开始对综合类高校的艺术专业招生、培养进行了限制。2014年开始提高艺术类高考的分数线,这使得在文化成绩上本来就不占优势的艺术类中专毕业生更加难以进入综合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学习。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中。因此,生源结构的变化与综合类高校的招生现状是所有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办学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在舞蹈专业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舞蹈艺术教育模式的照搬现象
舞蹈艺术教育模式照搬现象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两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着照搬专业类院校舞蹈课程体系的趋势,所开设的课程相对单一化甚至是过于专业化。另外,面对日新月异的舞台表演实践,学生们更缺乏接触和了解新媒体舞台和创新性舞台肢体表演艺术发展状况的机会,在这方面的拓展性课程设置非常匮乏,艺术创作思维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拓展[2]。虽然综合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也要注重舞蹈艺术的专业性,但要因学群特点而异。所以,学群的特殊性使得综合类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内容要体现出一定的学科针对性与包容性,而不应以单一和精英模式为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难于消化过高的专业知识,又错失了在综合类高等院校中拓展视野的良机。其次是教学方式。如今,就业压力使得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综合类高校,其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与专业类高校不相上下。这些从舞蹈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校教师虽然有着精湛的表演技术与丰富的表演经验,却也被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深深影响,尤其对于刚走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很容易将原来的教学方式毫无改变地运用到综合类高校舞蹈的教育教学中去,高标准的专业要求使得一些舞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吃不消,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这是偏离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对舞蹈专业选修课程的轻视
所谓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学分的需要,对专业必修课之外的课程来进行自由选择,其出发点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除了必修课之外的自己喜爱的课程,以此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更为宽泛的舞蹈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这种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让一部分甚至于大部分舞蹈专业的学生认为选修课不重要,“凑学分”的态度使他们在选修课上“随便”起来。根据一名大三舞蹈专业的学生反映,选修课的纪律比主修专业课要乱。尤其是刚刚走出高中校园的大一舞蹈专业新生,其中一部分人被选修课的从属性与相对的宽松性误导了方向。例如,在舞蹈赏析课中,如果本堂课的内容是欣赏芭蕾舞剧,一些学生则将课外书或是零食带入课堂,欣赏课变成了电影院,这使得选修课非但没达到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反而使该学科失去了严肃性。
四、舞蹈艺术教育与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的脱节
无论是作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本文以为,大部分综合类高校甚至是专业类舞蹈院校还没能够很好地将舞蹈与人文社会的学科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有些高等院校甚至将舞蹈与人文社会学科完全脱节,这也是降低综合类高校舞蹈与舞蹈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与艺术技能相比,艺术鉴赏力、艺术的评价能力与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更应受到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的重视,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能力也更容易得到提高[3]。原因是,如上文所述,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相比,综合类高校的学生就业面比较广,这是由于这些学生经过高中学习的磨练使得他们有着较高的耐力与理解力,他们通常有着一定或是深厚的人文社会知识,如果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将他们所学的舞蹈知识与人文社会知识有机地融合,进而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艺术评价能力与艺术洞察力,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力,也能够使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综合类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包括生源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专业水平不均、舞蹈艺术教育模式的照搬现象、学生对舞蹈专业选修课程的轻视,以及舞蹈艺术教育与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的脱节。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综合类高校的舞蹈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意向上却存在的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学生没有真正走入社会,对自身的定位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缺乏相对精通的课业知识。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提示着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对推动未来综合类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2-13(1).
[2]臧娜.屏幕艺术的“入侵”与剧场艺术的嬗变[J].中国文艺评论,2016(9).
[3]李丁辛.高等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2,3(16).
作者:沈庆轮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