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外国文学教学趋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校的外国文学教学目标是严格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的。学校对外国文学专业课给予充分的重视,设立专门的外国文学教研室,由学院的骨干教师形成老中青的外国文学梯队成员担任教学任务。学院实施的是国家教育部的培养教学目标,教师是地方院校的师资水平。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既有大胆改革的创新胆量,但同时也受到自身师资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二、外国文学教学模式现状
从我校教师师资学缘结构来看,多数教师来自国内重点院校。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延续了教师自己读硕、读博期间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对于某一个思潮、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作家作品进行讲解和赏析;课下给学生们提供阅读书目以及文学作业等等。一般情况下,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为每周2-4学时,那么即使按照“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设计,学生们对于这门学科的整体把握,基本上就是按照教师课堂重点来了解和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而忽略了师生之间学习的互动性;不能培养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中的灵活性、创造性、专业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与分享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体会到,传统的单向知识授课的教学模式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承性和知识的积累,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少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源自传统的知识观。从柏拉图开始,包括康德在内的西方传统知识论把知识界定为:知识是经过确证的真实信念(justifiedtruebelief),其特征是以命题的方式陈述的,即认为知识本身并不包含问题,并且解决完问题之后获得的知识可以脱离问题而存在。依据这种观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已经确认的知识(问题的答案)传递给学生,教学于是就成了一种知识的积累。对这种传统知识论做出最深刻批判的代表人物要数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R.Popper,1902-1994)。作为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各种观点正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承认,尤其是他的证伪主义理论,其向传统实证主义理论的挑战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体系之间的更替和发展,深含于其中的思维方法革命已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波普尔提出了知识是一种猜想或者假设,而知识的增长是借助于猜想(conjecture)与反驳(refutation),其模式可表示为:P1-TS-EE-P2。在波普尔看来,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常识性解决,即TS(tentativesolution);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falsification)消除错误,即EE(error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如此反复,问题愈来愈深入、广泛,对问题做常识性解决的理论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Popper,1972:119)。依据波普尔的理论,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关键,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者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而意味着知识的更新和进步。波普尔的知识增长理论对外国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依据这一理论,学生无疑应该是文学教学的中心。依据这一理论,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Organizer)、引导者(facilitater)和顾问(adviser),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和针对性,同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或者感觉有困难的问题。而学生才是外国文学教学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形成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四、“1+2+3+4”文学教学及考核模式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中,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外语教学多年实践经验,在综合考虑学生接受和掌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了“1+2+3+4”的教学及考核模式供大家参考。这个模式的具体意义是将满分为百分制评估体系引入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监督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通过对比和考核,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用适当的规范引导他们进入艺术的殿堂。“1+2+3+4”的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内容是:1即10分的考勤分;2即20分的外国文学赏析分;3即外国文学课程陈述分数(30分);4即学期结束的试卷考试分(40分)。下面将一一陈述。
1“.1=10分”考勤板块
此板块是学生学习基础部分,侧重的中心是学生考勤。教师在此部分承担监督者的责任,每节课都认真考勤。除了按照正常的学生纪律规范要求的、缺课多少取消考试资格等相关规定外,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10分是送给他们的。只要他们整个学期表现良好就不扣分数,即使因为个别情况比如感冒生病请假,也不会轻易从这十分中扣除。但是如果在后面模块的相关作业表现不配合或配合不认真,根据相关情况,这10分会和相应的模块同时扣分。经过笔者三年的实践探索,这样的考勤10分,越是说送给他们的,他们越是觉得这10分属于自己的,反而不会出现请假旷课现象。
2“.2=20分”视听板块
此板块是学生课外趣味扩展部分,侧重的中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进入外国文学艺术赏析的境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配套方案——在每周三晚上播放三个外国文学经典文学的电影,每周二贴出影片的公告和简介,每部电影之间休息十至二十分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监测方式为,由三名学生会干部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开放、电影的放映以及观影学生的考勤盖章;看完电影的同学,根据电影情节写出影片最吸引自己的赏析影评,交给教师评阅。此部分作业分为A、B、C、D档次,相应的影评为20篇、17篇、15篇、12篇。学期结束由影评作业和学生会干部出具的登记情况按照相关档次打分。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此部分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在写影评的时候,参考学术期刊,往往能写出一篇简单的学术论文。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写作和科研以及文学解读,都很有帮助。为了配合此部分视听效果,笔者将主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录音带、录像带以及现在的电影版本,由专业人员转换成MP3格式,借助学校的调频台在每周六周日全天播放,并开放网络留言平台。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选择播放的影片,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提供课外辅助教学。
3“.3=30分”课堂陈述板块
此板块是学生课堂陈述部分,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在学期开学详细向学生讲解“1+2+3+4”文学教学模式。其中第三部分是学生自己掌握知识、展现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为自己创造优秀成绩的过程。教师会在上一节课中,提出下一节课程的主要内容、代表作者和代表作品。让学期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学习小组同学注意搜集自己小组课堂陈述的资料,并做出精美细致的课件;全班尽可能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十分钟陈述时间,每次代表小组做陈述的同学不能相同,教师做点评和自己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各组之间不要讲雷同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客观,为同学们开阔视野做好工作。此部分得分的最大特点同一组的是全组成员得分一致,不管是讲演的同学,还是课下准备资料的同学,分数都一样。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小组认真负责,他们团体合作能力也大大增强,齐心合力为自己小组争取最好的成绩。为了在课堂评分不会打击到学生们的热情,讲评分标准定为三个级别:A+,A,A-。这样上台演讲的同学不至于压力过大,不会出现担心自己表现不足而影响全组成绩的情况。学期结束,根据评分确定30分的级别。
4“.4=40分”论文板块
此部分是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训练,特别用在外国文学课程按照教学大纲作为考查课阶段。满分百分的最后四十分,是用来评价学生科研能力水平的。根据本学期学习掌握的内容,写出规范的中文学术论文,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学生可以借鉴别人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刊物内容,但是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思路、见解和表达。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教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外国文学作品做出不同角度的解读和比较分析,从学术基础的角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能力。此项部分用中文写论文的好处就是不会迫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大量抄袭,自如的中文表达能力可以解放学生们的英语束缚,给他们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此部分也可采用英语测试,即课堂随堂测试,用英文做论述题的解答。这个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展示学期的外国文学语言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学术科研能力。因此,这个方法在前面“1+2+3”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到研究生教学和考核模式上,在规定实践内,要求研究生同学对相关问题做出英文陈述。需要指出的是,在“1+2+3+4”文学教学及考核模式中,看起来分块分项进行,对于科研任务的教师,似乎是一件巨大的工作量。实际上,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作为整体规划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将所有涉及板块设计成细化的表格,并向学生展示里面的相关内容和记录方式。为此,笔者设计的有课堂考勤表、学生课外影评作业记录表、学生课堂陈述阶段性评价表以及学生科研论文评价表。每一项指标体系都严格划分,分项记录,这样教师的任务只要把整体规划表述清楚,并将学生带上路即可。剩下的工作,就是监督、纠错以及记录。对于这样的有理有据的评判方式,学生都能看见自己的差距以及别人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对于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心中有数。
五、结束语
本文提到的四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四种学期考核方式,都是在方向上引导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并同时起到教师的监控和宏观调控作用。教学中不可能只让学生上课陈述,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们讲得杂且乱,学期内的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可能只让学生们写论文,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关注学期最后的论文,忽视了课堂学习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感觉自己能够完全参与到学期的学习中来,逐渐恢复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也不可能不把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严格分开,毕竟学习的结果是要评估的,而学生在学校最关心也是自己的学习评估成绩,单纯的不考虑到学生学习评估结果的教学改革,是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将外国文学的考核和教学模式融合一起,来督促和监督学生每一阶段每一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果,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此模式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还不能对其效果过早地下结论,更不能大声呼唤同行教师一定可以跟进学习,笔者将自己学校教学实践摸索的外国文学学习实践以及评估结果提出来,请同行专家交流批评,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千年研究生外国文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