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议奥林匹克运动在体育文学的价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强调分析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出发点,实际上这种运动形态就体现在人类与大自然进行长期抗衡和利用上,同时,集开放性、对抗性为特质的竞技体育文化也在成型。从理论上讲,体育文化旨在强调体育娱乐限制和准确性,需要参与者在各种竞技中按照比赛中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理指定的界限。体现在西方体育文化外在的形态上,主要讲究的是超越,体现的是力量和速度,展示技巧和形体之美。由于中国和西方对文化的认同有相当大的距离,相互之间有着巨大差异,致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形成了文化之间的对抗。
西方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和人类接受文化的意识中,就强调个体存在性,文化的体现往往会以个人为中心,他们认为文化在人的意志方面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缺少精神内涵。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不断演进中,开始强调团结配合、相互支撑。传统的中国文化始终在人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的认识中打转,一方面承认每个人与群体的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文化与社会伦理、道德养成等方面要进行融合。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命运完全是依托整个群体的利益而呈现。而对于物质利益的获取这个层面上,古老的西方文化单纯地强调个人,倡导个人主义精神,将物质的享有看做是独立的拥有。中国由于长期受传统儒家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一致认为应当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物质拥有原则,倡导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拥有,应当“重义忘利”,对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往往会轻视。以希腊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一个人的成绩来自于自我的争取。没有借助其他的方式实现,主张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应该依靠内在的力量来获得,并不需要由他人评价和检验来实现。这些理念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驱使下,中西方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评价以及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不断加深、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前提下,更能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出现的许多以体育娱乐活动或者事件为文学、影视作品的素材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形态存在着差异,它体现出来的表达形态也各有特点,使得差异更加明显。总之,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或者电视作品主要是以人类的体育运动为题材,用故事的呈现或者以声像记录的形式来讲述特定时期的故事,在故事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强调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塑造。中国的体育文学长期以来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下并不注重竞技体育的对抗性、技巧性以及个体性的特点。在我国文学创作界,作家们往往对体育外在层面的失败、胜利以及体育题材作品的挖掘开拓上并不关注,实际上中国过去许多的体育文学作品很少能反映出体育精神所存在的本质,在人性的体现上没有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审视,文学作品更多地是为了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出了激励和价值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体育文学,不但用文学的艺术手段反映体育竞技的场面,而且也展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力量和对抗。这些体育文学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以真实的故事、事件,让观众置身于体育运动之中,随着竞技、对抗的不断推进,使得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发生跳动,从而在心中产生对运动本身的评价和判断。从体育运动在电影观众中产生的影响来看,体育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故事是有互补性的。
19世纪末,在西方已经全面开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开始登陆我国,我国也在尝试在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接纳这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随着所谓的西方现代文明在我国文学艺术界产生影响的深入,中国有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少年,他们从内心将中西方文化渐渐从矛盾和冲突转向了融合。历史的文化实践证明: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历史上每一次的文化碰撞之后的交流与融合都会产生出新的文化模式。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使我国体育文学走进了新的发展空间。奥林匹克运动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我国大众之间、体育界共同倡导发扬互助配合、互助友爱的人文道德精神。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体现的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原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用体育竞技展现人类的精神追求,这个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多么富有魅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针对国际间、国与国之间存在的体育竞技文化价值的差异,也在努力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多种文化形态融合,并在举办各种大型国际比赛中强调奥林匹克竞技的胜负标准不能简单化,指出了奥林匹克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是属于欧洲,它应当是多种文化共存且在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进步的结晶。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进步中,通过我国的体育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不断深化,从中我国也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全球性,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参与者和经历者,也就是说,只有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认同,才能真正体现出奥林匹克的内涵和本质。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学缺乏对竞争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倡导,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保守状态,长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的文学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不主张强调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经过体育运动这个媒介的传递,并且形成了双向的交流之后,其显现出来的价值无法估量的,使体育文学的形态和艺术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大地的兴起,使新一代中国人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进取精神有了一个认识上的更新,奥运体育文学让新一代中国人摒弃了纸上谈兵和浪得虚名的头衔,走上了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前进的轨道。正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学有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渗入,才使我国的体育文学展现出新的魅力,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令国人难忘的197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国,从这一天起,我国体育真正告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同时也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也赢得了话语权。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我国体育选手获取的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瞩目。从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竞技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上的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体育情绪的高涨,同时也触动了众多作家的创造灵感,发生在体育运动场上的故事,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些体育文学作品紧跟时代脉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相联系,并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和臧克家先后在《人民日报》《体育报》上发表的赞誉体育健儿的文章,此后,我国文学界呈现出体育文学繁荣的局面,如作家赵丽宏写的《新的高度,属于中国》,朱巾芳创作的《羽球情》以及《中国姑娘》《强将手下》等大量的体育文学作品。随着奥林匹克在世界各国得到的广泛认同,中西方文学也进一步融合,体育文学作家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在这种交流下,使得中国作家的取材视野和写作思路不断开阔,尤其体现在后来发展成为主要体育文学形式的报告文学,在主题确立、题材的选取和体裁应用等方面显得更加开放,促进了我国体育报告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体育文学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创作形式,也孕育了一批能够在反思中创作的作家群体。1985年,中国男子足球队与1986年的世界杯失之交臂,作家刘心武就写下了带有反思意味的作品《5•19长镜头》。之后又出现了作家赵瑜创作的具有反思意味的报告文学《兵败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也好,中国体育也罢,体育运动从它自身存在的文化属性来看,与文学创作是分不开的,体育文学作为具有传播功能的文化形式,其对体育的奉献是毋庸置疑的,而体育文学的繁荣更离不开体育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体育文学也使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弘扬。
作者:卫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