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方文学下的文化身份管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文学下的文化身份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西方文学下的文化身份管窥

一、“文学”传统建立的起源

类似于艾略特的一些英国的知识分子都趋向于坚守文化精英主义的立场,他们开始积极建构文化的自主疆域,以此来对抗现代转型时期的工业文化、技术主义、工具论及实用主义的社会潮流。开始注重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精神荒原的注目,传统文化成为当时精神的象征,但对于精英文化在制度层面的建立,另一位文学大师利维斯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利维斯在其《教育与大学:英语学院的构想》以及《我们时代的英国文化和大学》两篇文章中,都强调了英语系与英语文学以及大学人文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认为文化与语言不可拆分,因为文学文化的保存就是依靠语言。而文化研究不是泛指对文化的整体研究或对各种文化形态的研究,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研究应是一种开放的视角,是一种在承认诸学科对象、理论体系和方法之特殊性的基础上跨越学科界线的研究方式,是当代“学科大联合”的一种努力。文化研究相对而言的文学研究即所谓“自律”的文学研究。

二、“文化”分裂: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化”

20世纪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文化版图也发生了变化,利维斯的精英文化受到严重挑战,生活与技术、与文化相互渗透,技术也潜身于文化,与文化纠结在一起,不仅大大扩展了文化的地盘,也改变了文化的精英文学的形态,这个时候,一方面文化研究向着通俗文化倾斜,要求受到和“文学”一样的礼遇,但另一方面,它又对文学有一种对抗、挑衅和反叛的姿态。因此,文学研究于文化研究的论证一触即发,传统文学与新兴的文化研究之间变得泾渭分明,文化研究在迎合大众与通俗文化的同时,抛弃了一些经典文学的批判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朝着消费时代的方向发展,商品的符号化、符号的商品化、经济的文化化、文化的经济化等,整个社会出现了文化的娱乐化现象。但是围绕文化研究,在大学领域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不断出现:女权主义研究、性别研究、种族研究、亚裔美国人研究等,由消费文化带动的一系列产业,体现了巨大社会、文化变迁。只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变化,引发的也是文化研究的热潮,而文学的观念和研究方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文化研究批评和文学研究批评的关系之争成为学界一个焦点。

三、文化研究、文化批判、文学批评三者的关系

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成为了新世纪以来学界探讨的焦点,对于文化研究有着质疑立场的人认为文化研究是社会批评学的回潮,且这种文化批评背离了文学的“审美”本质,不过也有人觉得文化批评可以存在,但不能取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其实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概念,文化批评是从属于文学批评之下的一种批评方式,只是在实际批评情况下,由于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而隶属于文学批评的文化批判又在过渡的膨胀,所以才有了混淆和焦虑。但其实两者的指向性是不同的:文化批评最终指向的是对文学文本的剖析,文学批评则是指向文本深层内涵的分析。文化批评虽隶属于文学批评,但其独立性较强。在吴炫的文章中,他列举了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比如:当前文化批评对文学独立之现代化走向的消解,在他看来,文学独立不仅顺应文化现代化的“人的独立”之要求,体现出文化对文学的一种推动,而且也成为新闻学告别“文以载道”传统,寻求自己独立形态的一种努力。文学批评渐渐从尊崇社会历史本体范式中走出来,转向语言本体以及形式本体,新批评、结构主义以及符号学批评等流派都有各自的宗旨,但相同的是告别了对文学的现实、社会、自然、历史、道德等一些外部批评,探讨了文学内部的语言、形式以及结构。如果说之前的批评带有次生性质的话,那么现代的批评就转向了建构自家的理论体系。批评的领域扩大了,也更加的社会和生活化了。

四、文学从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

西方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的传统光辉灿烂、历史悠久,所以对大部分欧洲学者来说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努力打造的文学经典被淹没在文化研究的大海之中,但是却不得不面对受到文化研究浪潮冲击的现实,于是他们开始思索对策,那就是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比如在文化研究的语境下通过阅读文学文本来研究文化身份,诸如流亡文学研究、后殖民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的性别身份研究等,同时,也拓宽了空间领域,从全球视野中吸取民族文化来发展文学。尤其在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学的发展要从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吸取民族文化,意大利学者阿尔曼多•尼希认为:“我们既有与全球市场和大众文化产业相一致的‘全球文学’,又有由众多不同世界组合而成的一个‘世界文学’,这些世界正形成一股合力以抵制不被同化到全球市场和单一语言之中去。”而美国学者F•詹姆逊也提出有必要从第三世界寻找文学资源,他说:“就我们自己是构成的力量(也许并不完全知道)、在我们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内正在有力地发生作用而言,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研究必然导致一种新的从外部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法国学者法朗索瓦(FrancoisJullien)同样认为,西方学者要想从无从辨析的理论纷争中解脱出来,从更加远景的思维空间反思自己的文化,应该借鉴中国文化。这些学者都从民族话语体系、多元文化出发,倡导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作者:刘樟民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