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戏曲剧种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召开的“新世纪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苏镇江的东吴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新疆、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海南、广东、江西、黑龙江、吉林、福建、上海、四川以及江苏等20余省市自治区的80余位专家学者汇集长江南岸的文化历史名城古润州,对中国各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热烈而认真的研讨与争鸣,与会人员交流了解了各地剧种生存的实际,于大会或小组宣读论文观点或发表真知灼见的认识,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气氛,对新世纪我国地方戏曲的繁荣必将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与会人员有四部分组成。一是各省市艺术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二是有关省市戏曲剧团的主要负责人;三是有关省市艺术类高校的教授与研究员;四是有关艺术刊物的主编或编辑人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王安葵先生致开幕辞。他说,新世纪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发展不平衡,需要调查清楚现状,此调查已列入全国科研项目的重点课题。各省市也应确定覆盖本地区的调查。去年昆曲列入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加以保护后,对全国激励很大,很多省市都要求将自己的稀有剧种列入保护名单。联合国每两年才能申报一次,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给予研究批准,范围不单是戏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遗产样式。目前文化部正拟定一个保护计划,根据各地剧种的实际情况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分类给予保护。地方剧种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古老剧种需要保护,年轻的剧种也需要保护。本次会议既是调查研究也是成果交流,北方的剧团与南方剧团面临情况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方不一样,各地艺研所一定要做出新的贡献,证明地方戏曲在先进文化方面的必要性。本次研讨会有很多高等艺术院校的同志参加,说明了戏曲研究力量的壮大,研究队伍自身力量的发展也相当重要。
镇江文化局姚元龙局长详细介绍了镇江的概况,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甘露寺”与“金山”均借助于戏曲的传播而影响中外,研讨会选择在镇江举行,其本身也说明戏曲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促进的有力例证。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剧协主席刘俊鸿全面介绍了省内地方剧种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并就地方戏曲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与民间文艺的关系,与民情民俗和审美情趣的关系,与政府倡导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他重点指出:发展地方戏曲要符合艺术规律,认识把握这种规律。不要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哪个剧种,因为不列入重点扶持的会伤害喜爱这些剧种的观众感情,所以现在提出“多剧种共同繁荣”的主张比较稳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文峰做了《试论戏曲多样性的成因》的学术发言,指出:戏曲多样性是多元化社会的必然。他从戏曲剧种的内部变化与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论证了语言、声腔、移民、商贸、文人墨客与其多样性发展的关系。江苏省剧目工作室主任汪人元就“地方戏的地方性”问题展开论述,认为:地方戏的概念相对京昆而言不准确,应该都是地方戏,是“缩小”的民族性艺术,在全球化一体的语境中,其价值判断首先在于地方性。过去“大一统”的方式丧失了地方戏的本土性,一个标上了戏曲的剧本就能全国通用,就是地方戏丧失特色失去根的证明,个性与创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研究员傅瑾语惊四座,他指出稀有剧种与濒临灭亡的剧种急需要保护,让其自生自灭是不负责任。当一个剧种丧失时,我们无法估计造成的损失,是文化基因的损失,我们不敢说失去了什么。需要保护的剧种有三个特征:一是自然形成;二是很难有市场份额;三是有老艺人,有可保护的东西。重要的问题是当政府承担了保护责任后,我们自身能否做好,给了钱不一定能保护住,必须首先做好保护的理论准备。要有多元化的文化观,不能把西方文化看成世界性的,高雅的,把我们民族地方的文化看成俗的,低级的,每个剧种要用自己自然成熟的系统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过去,文人话语的价值系统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民间艺术是引导也是压迫,文人审美趣味影响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民间艺人的创造性被文人的价值观改变,使其失去了继续丰富发展的可能性。保护稀有剧种一定要寻找符合社会市场规律的方式。不能丧失多样性,我不同意优胜劣汰的做法,昆曲如果没有20世纪知识分子自觉保护的壮举,让其自然竞争,现在也就不存在了。目前需要调查,全国有多少剧种,各自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给予各地剧种继承与保护的压力和动力,减少弯路,力争好的结果。
研讨会分为3个组,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分组讨论。
山东省参加研讨会的有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晓家,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段雨强,淄博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一级编剧巩武威,他们分别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介绍了各自的情况。
小组发言异常热烈。对地方剧种是保护还是竞争?以当前地方戏曲发展情况的整体估价是乐观还是悲观?对文人参与戏曲的创作是功大还是过大等等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通过情况的交流,各地剧种与戏曲的现状有很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广东、江浙一带情况非常好,陕西、江西等地情况不好。黑龙江的龙江剧虽然是新剧种,因有白淑贤的旗帜人物,影响巨大,培养了近200人的学员,有了小小小白淑贤第四代小演员,发展了联合体,由7个地方剧团变为龙江剧的下属团;苏州的滑稽戏占据了城市市场,深受市民欢迎,经济收入可观;河南越调剧团专门演“三国戏”,演“诸葛亮的戏”在当地极受欢迎,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兴趣,应该剧团负责人之邀,明年的地方戏曲研讨会有意去河南周口举行。
经过充分讨论,大会又集中召开。每组推举二至三位代表做大会发言。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华生,山东艺研所所长王晓家,黑龙江艺研所所长李明明,以及广州大学罗嘉慧副教授,吉林艺研所剧所长关音光分别就战略发展的设想,山东“周姑子”戏,龙江剧、奥剧的现状,吉剧的发展等专题做了详尽的阐述。参加会议的还有三个年轻的研究生,她们推举22岁的同济大学的戏曲理论研究生谈了参加会议的体会。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王安葵先生为本次研讨会做总结。他指出:对当前地方戏曲形势的估计,虽南北剧种处境不同,都面临严峻的情况不容乐观。说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形势之一,是指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带来的重大变化。本次与会研究人员都是带着危机感和使命感来参加会议,这也充分证明了大政方针的正确;对戏曲革新发展的不同见解是有益的。比如稀有剧种以保护为主还是革新为主?是继承还是推向市场?戏曲既代表民族文化同时又是大众化的娱乐手段,过去二者是统一的,现在有些分离。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应该保护,但戏曲不能都象文物那样保护,要很好地发展,与时俱进地满足人们的审美与娱乐需求。通过全国剧种调查,按文化价值分类分级采取保护、继承、发展并存的办法,使剧种代表的民族文化达到繁荣;关于剧团的政策是大家关心的,国家要管,不管不行,但管要符合规律。不能分为自然剧种与人为剧种去区别,哪个剧种不是人造的?要就这个剧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切实地研究,制定发展的方案。另外,关于改善评奖的问题,关于大众化精品化的问题,大家都发表了许多不同见解,不一定这次讨论有结论,一切有待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