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秦腔历史戏剧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秦腔历史戏剧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秦腔历史戏剧管理

在2008年的“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上,由王军武编剧,朱炜合、田明导演的新编秦腔历史剧《商鞅立信》,以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为我们塑造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锐意进行新政变法,为实现秦国富国强兵的理想不懈奋斗,坚持诚信为本、立信为民的改革家商鞅的鲜活形象,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我国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评价:“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后人又说:“卫鞅入秦,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北宋的大改革家王安石在评价商鞅时曾动情地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极为推崇商鞅的诚信品质和言必行、行必果的为政气度,并把商鞅的“信诚”看得重于百金。《资治通鉴》中则把商鞅的“信”提到为政者的必备素质来衡量:“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同样肯定了诚信于为君和为民的重要性。

新编秦腔历史剧《商鞅立信》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关照历史和历史人物,在客观评价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商鞅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胸怀和作为。该剧以战国时期,七雄纷纷争霸天下,秦孝公为了重振秦穆公的霸业,力图富国强兵,收复河西失地,遍贴招贤令为背景,引出了魏国中庶子30岁的卫鞅欣然应招人秦,“三试孝公”实施变法的重大历史事件。着力展现商鞅言必行、行必果,为实现秦国富国强兵理想不懈奋斗的改革家的人格魅力,以及秦孝公为求国富兵强、收复失地而真诚纳贤、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雄才大略。该剧不仅有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有多方位、多角度的矛盾冲突,有较深刻的人性刻画和情感渲染,还较好地表现出了商鞅对秦君的义,对秦人的信,对母亲妻子的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达到了情理相融、撼动人心的戏剧效果。

该剧表达方式比较新颖,它不是从正面铺排描述改革的整个进展过程。而是选取了一个独特角度,即树立诚信,表达了改革为民、以民为本的主题。剧作者首先通过“临终荐贤”、“雍城之搏”两场戏,把战国时期七国争雄,霸道立国的时代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一特定的规定情景下,呼唤法家代表人物的出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如果说商鞅人秦反映了历史对改革者的必然要求的话,那么,孝公与商鞅的遇合则体现了时势造英雄的时代特点。“三试孝公”一场中剧作者为两人的相遇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文字。在特定的规定情境中,两人打开了心扉,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卫鞅(唱)三次进宫把孝公见,

专论霸道成奇谈。

以身家性命相许诺,

要在秦国开新篇。

在剧中,我们感觉到了卫鞅立志变法的赤诚之心和秦公求贤若渴的心理期待。剧作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两人由隔膜陌生,相互审视试探到相识相知的过程,秦国“霸道立国”的明智选择预示着日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势所趋。

“徙木立信”一场戏是卫鞅取信于秦民的生动反映,在戏中,扛木头赏十金的情节十分风趣。木头很轻,奖赏却很重,人们如何也不信,剧作者抓住民众的这种心态进行加工,使“徙木立信”的传说更具有秦地民俗文化特征,可看性大大增强。突现了卫鞅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取信于民、为民立信的改革家的风范。

然而。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它带来的不仅是秦国的兵强国富。还伴随着因为触动贵族旧势力的既得利益而引发的不满和仇恨。“敲山震虎”一场,被削去官职的杜挚、甘龙怂恿太子驷抗衡新法,指示青年朝臣与打手殴打景监的事件,隐含了改革派和抵抗派之间你死我活的暗中较量,对立力量的足够强大,给该剧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

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取决于情境”,足见情境在戏剧创作中的重要性。而由事件引发的复杂关系,则是人物情境的因素。第七场“柳暗花明”是该剧的高潮也是最为感人的场次,因为它营造了复杂的戏剧情境:太子驷的抗衡新法和景公公的被打事件使该剧的戏剧情势发生了逆转,处在改革风口浪尖的商鞅成为攻击打压的对象,母亲、妻子的担心和恩公被打的事件使人物处于矛盾之中。正在这时赵国赵成侯派人来下请帖请商鞅做相国,这一切把商鞅推到两难的处境:是走是留?是深入改革,报答孝公的知遇之恩还是放弃一切前往赵国重新开始?当商鞅准备听从母亲劝告逃离秦地前往赵国时孝公突然出现。在这一场里,由于戏剧情境的尖锐,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卫鞅好。咱就直奔赵国!!

不想,此时秦孝公突然踏进门。大家都感到愕然、哑场,静止得令人窒息。君臣互望,互相打量,转圈。卫母叹息一声,携娇娥下。

(卫鞅和秦孝公好像不认识似的,久久地对视,似乎都看穿了对方的心底。毕竟共事、相识相知了一场。突然爆发地大呼对方名字)

秦孝公卫鞅——(泪如滚豆而下)

卫鞅大王——(潸然泪下)

商鞅和孝公对视一幕,是两个有作为男人的互相审视,虽无言但蕴含深邃。看到这里,观众不禁为人物的命运以及君臣两人胸怀改革图强的作为、相识相知的特殊情感而感动落泪……这是戏剧情境的强大带给观者的观赏感受。

商鞅变法的故事尽人皆知,不同体裁均有涉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商鞅》,曾以恢弘的气势展现了改革家商鞅变法成功,身死车裂之刑的壮烈人生,让观者陷入深沉的人生思考之中。秦腔《商鞅立信》立足于商鞅立信为民的主题推演故事,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值得称道的还有演员倾情投入的表演。饰演商鞅的刘志政唱做俱佳。紧紧把握住规定情景下的人物特质,注重从人物关系的各个层面塑造舞台形象。杨小军饰演的秦孝公形象形神兼备,颇有力度。把一个登基不久,热切渴望变法图强、为谋霸业不惜一切的君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导演对秦腔传统戏曲程式有较好的运用,音乐创作以原汁原味为主,自然流畅,善于调动场上气氛,让观众过了一把秦腔瘾。

曾经演绎过《郑国渠》等历史题材的咸阳市人民剧团具有很强的艺术实力。身处秦国故土,该剧演员们的表演激情满怀,他们在演历史,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遇合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并通过自己的表演让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