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戏剧教学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自五十年代戏曲人才培养进入专业化之后,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训体系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规范、教材科学、教程制度化的体系。由于戏曲的特殊性,它的教学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就从教学的规范性与舞台的综合性、表演的自由性这个角度去探讨如何看待戏曲教学中循守一般性规律与打破常规的几个问题。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什么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像杨子荣、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的传唱,可以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学科所没有的。歌颂民族英雄、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秦腔《忠保国》、《杨门女将》、《红灯照》等;体现正义、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精神的秦腔《赵氏孤儿》、《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凤鸣岐山》、《千古一帝》等,这些戏曲剧目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都是很好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教材。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又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学生中进行素质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错之选,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佳径。
其次,“育人先育德”,我们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才。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戏曲专业课教学也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承受力。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是着重于韧带的训练和大幅度消耗体力的训练,如搬腿、劈叉、下腰和各种软硬毯子功以及圆场等。由于训练单调枯燥,加之日复一日地不断加大运动量,确实比较艰苦。学生初学基本功时,必然会出现全身疼痛、体乏无力等现象,在这个阶段上,学生最容易出现吃不了苦,受不了疼,动摇学习意志,打退堂鼓,甚至改专业的想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想法,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一个戏曲演员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注重程式规范化引导
戏曲的表演体系是程式化的,有很强的规范性。因此,加强教学过程中基本形体动作规范性的教育,是戏曲教学的首要之义。
传统戏曲教学非常强调基本动作的规范性。解放后,引入西方的教学理念,有人从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教与学,会教条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规范化是有意地引导、培养学生对这门艺术的规范性的认识。这也要求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要运用规范的教程与方法进行教学。采用规范的教学方法,有效节省时间。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从学科规范的角度出发找到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法与教程安排。
戏曲教学的规范性始终是应当遵循的。但是面对不同天赋的学生,如何在打破常规与循守常规之间找到平衡,因人而异,是很值得探究的。
近年来,由于秦腔生源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不可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不计时间不计成本地消耗大量教学资源培养人才。适应这种变化,本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订衣。也就是说,纠正方法之后,再通过学生自身的练习,就能够形成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一套技巧。先考查学生自身的先天条件。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最习惯的动作做出来,再引导他们比照规范的程式化的动作对自己的动作加以修正。
戏曲以虚拟与程式为表演语汇。所谓程式也就是规范的意思,它赋予表演以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格式。例如:“关门”、“推窗”、“上马”、“登舟”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许多特色程式动作,具有一些特殊的名称,例如:“卧鱼儿”、“吊毛”、“抢背”等。常规意义上来讲,练习“吊毛”规范的开法,先以“单前扑”为前提基础。但是在女孩子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先达到这个要求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把“前滚翻”吊起来开份,这样就变相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讲究的不是死板的照本宣科,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只要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最终能为表现人物服务就是好方法。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戏曲艺术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每个剧种有它自己的艺术特色,流传下来的秦腔剧目均有其各自的技术技巧。因而一个好的戏曲教师既要尊重传统,有扎实的传统功底,但又不能墨守陈规,应该根据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重在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角色能力的教学方法。
戏曲表演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演员。演员是戏曲艺术的主体。从事戏曲舞台表演的专业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例如天赋、“幼功”等。为了进行幼功的训练,在专业学校培养的戏曲表演人才,学生通常应该在10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戏曲表演的专业教育,而目前戏曲专业招生年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练习幼功的年龄,学校大都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偏大,这就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拟订一系列的调整措施。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例如,拿常见的“下腰”练习来说。练幼功的学生个子小,年龄小,柔韧性好,安全性也高,再加上年龄小的人模仿能力也比较强,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练功就比较容易:而年龄大的学生就不同了,柔韧性不太好,做技巧有了局限性,还有思想负担,怕不安全——硬扳着练容易拉伤,造成身体伤痛,在思想上也加重了负担,更加深了他们对基本功练习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规范的教学方法就不适合这些年龄偏大的学生,教师就要相应地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打破常规,调整、拟订另一种方法。同样在软度功方面,也不能对年龄偏大的学生还按照年龄小的学生那样要求,而是用另一种简化的变通方式,让他们在舞台上能够使用,能够顺利达到演出要求就可以了。出现一些具体状况时,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还要在生活上尽量关心他们,做到有问必答,主动沟通,对他们加以心理辅导,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逆反心理也会增强,反而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进展。而当部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教学方法解决练功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其他适合的措施来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群体区别应用以达到更为有效的整体效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接受。但不管怎么说,综合素质要提高,无论怎么教育,无论是唱腔还是做工,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是硬道理,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都要勤加练习。这就好比有了词典,不查也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