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议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议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

当观众在欣赏一部剧的时候,自然跟随着演员的表演而进入情景,心情随着演员的表演起伏不断,时而欢笑,时而却又心情沉重甚至流泪。因此,戏剧演员创作表演过程终止时,观众的欣赏过程也同时结束。戏剧演员需要有即兴发挥与应变能力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观众看待每一场戏的心态与当时具体的情况都是有所差异的。演员必须当场对剧场的情况产生即兴的适应与调节。比如,对手之间台词的即兴,观众冷场搞怪的即兴,道具没有到位演员即兴的应变适应等,这些都要求戏剧演员必须具有在各种剧场条件下适应观众的能力。

电影

在最初的十几年中,电影只是戏剧舞台的一个记录手段,是保存戏剧表演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科技与物质的发展,银幕不再是舞台的单一载体,而逐步成为一门与戏剧有着同样地位的艺术形式。移动的摄影机使得创作人有了更充分的自由与潜力发挥,不再受舞台特性的制约。电影艺术的发展,为表演艺术开拓了一条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途径。因此我们把电影看着是由演员来扮演角色,通过影视行动过程与声音、语言、形体的造型技巧以及导演的叙事逻辑,运用于数字媒介等技术创造出影视人物形象的艺术。

1.纪实性

电影艺术由于其技术性的特点,使影视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比戏剧表演艺术具有相对的纪实意义。影视在最大程度上去记录的是生活中正在发生事,这种广泛的表演性使得电影表演丰富而逼真。

2.观演分离

电影表演因其创造过程中数字设备的应用和丰富变换的逻辑叙事方式,不同于戏剧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在于观演分离。演员在创作的时候,观众并不能直接感受,只能经过高科技的媒介让观众看到或感受到当时演员在情景中的真情实感。

3.表演顺序

电影表演为了增强其表现力,往往会打乱表演顺序,通过剪辑和拼接,以达到更好的美学和艺术欣赏效果。它并不像戏剧表演那么严格,要按照时间或故事发展等因素表演。

4.时空的跳跃

影视表演因其技术上的优势,可实现时空的跳跃。通过化妆、服装、道具、场景等因素将观众带入到指定的故事情景里去。观众在第一时间所感受到的比演员本身感受到的真实得多,因而所获得的视觉震撼力往往强于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

1.戏剧的遗憾”与电影的“完美”

戏剧表演一般要求在2~3个小时以内将矛盾冲突加以解决,它往往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演员演出一气呵成,观众也经历了一个紧张被唤起并不断加强,到最后获得释放的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情感是具有连贯性的,随着剧情逐步延伸的一气呵成,具有不可重复性。演员的表演没有到位,不能重新来一遍,要么只能再演一场,所以舞台剧又被称为“遗憾的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直观的表演艺术。与戏剧表演不同的是,电影表演拍摄的是切割开的,所有的情节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来完成的。电影艺术不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拍摄,演员的创作自然也要与之相适应。电影演员需要改变舞台演员按情节发展进行表演的方式,而以一种无序的间断性方式进行表演。这些片段之间往往在顺序上是不规则或者颠头倒尾的。这样,原来连贯完整的表演被分解,中断的表演无疑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影视演员必须习惯这种间断性的表演创作方式,充分展开想象,使自己进入本场戏所需要的规定情景中来。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的间歇时,仍要维持这种心境,使角色的感觉情绪保持衔接。影视表演的短暂与间歇性要求演员必须立即进入角色,包括情感的调动和投入对人物形象的捕捉,都必须快而准确。另外,电影的拍摄顺序是根据场景来决定的。同一场景的戏会集中在一个场景中拍摄,不论时间跨度多大,在同一个场景中可能拍摄相隔10年的两场戏,而接连发生的两场戏可能相隔一个月才拍摄。这种中断而无序的拍摄方式对演员的要求越发严格,演员必须事先对剧本和人物有详细的分析,弄清人物在每个阶段的基本心态,人物每场戏的自我感觉。必须像角色那样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才能真正适应电影艺术的表演。

2.戏剧的“变形”与电影的“自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有夸张的权利”。①戏剧的夸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放大或者缩小。戏剧表演的演出在剧场中进行,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戏剧演员在表演中必须考虑到观众欣赏角度的特殊性。这种特性是当众表演,因为在表演过程中就要满足观众的视听及感受的要求。演员面对的是上千人的剧场,即使小剧场也有上百人,这时舞台上的表演必须适当的夸张,说话的音量、咬字的准确、吐词的清晰、语调的鲜明度都需要加强。使语言具有穿透力,能直接达到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得清听得懂,且要动听;形体动作的幅度、情感的浓度、情绪变化的反差度都应该适度放大,使最后一排的观众看得见看得明白,这是舞台表演所必须的。但是这种夸张与装腔作势又是根本不同的,因为适度的夸张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与有机交流的基础上的,这种真实不是绝对的生活真实,这种夸张的幅度随着作品的风格题材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彼得?布鲁克说:“在比较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一个好的戏剧演员可以演好电影,一个好的电影演员不一定能上得了舞台。”②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不同在于,戏剧表演面对的是剧场中假定的舞台环境;而电影表演则是镜头和逼真的环境。电影的镜头已经打破了舞台所规定的第四堵墙,它可以透过摄像机拍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各种各样的画面。可以从任何的角度来呈现演员的表演。比如说特写镜头时,演员表情的一举一动都能展现得非常的清楚自然,只是轻轻动一下眼睛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样的特写镜头也要求演员的内心生活特别的充实,内心独白要十分的具体,内心的感受是十分真实的。同时,当今的电影表演的环境越来越逼真,很多场面都是在实景中拍摄完成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真实而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与外部的环境相一致。因此,电影表演又有了“自然表演艺术”之称。

3.戏剧的“假定”与电影的“真实”

戏剧表演建立在假定性基础之上,舞台剧在一个三面墙的包围的舞台空间中演出,观众隔着第四堵透明的墙与演员处于同一真实空间来欣赏,这样就有了舞台环境设置的假定性,即以少量的布景和道具来营造一个演出与观赏双方都能够相信的故事场景。戏剧表演有着很强的假定性,但反对“假装的做戏”,“去演角色”。斯坦尼坚持“活生生的真实,活生生的人”。③如果在舞台上,要表现一个又饿又冷的人物形象,可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进行。可是现场实际的情况是很热的,这就需要演员的表演技巧给观众演出一种真实的冷的感觉和状态。假如演员需要在特定的规定情景中时,如身处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然而舞台上并没有真正的草原,这也需要演员自己通过内心的想象去营造一种看见真实的场景的感受,展现给观众。电影表演在这方面就显得真实得多,剧组可以直接到寒冷或者炎热的地方拍外景戏。演员不吃东西衣着单薄,自然会感觉到饥寒交迫。再如,舞台上假如需要是下雨天,但舞台上不可能真正的“下雨”。而电影拍摄便可以等到下雨天再拍摄这场戏,或者直接用抽水机或消防车营造真正的下雨天,演员也可以切身实地的感受到外部环境给予的刺激。

4.戏剧的“有反馈”与电影的“无反馈”

这里所说的“反馈”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表演时与对手交流得到的反馈,一种是呈现创作作品时观众的反馈。戏剧表演艺术中的这种与对手与观众交流的艺术形式,恰恰是其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正是其自身所要追求的目的。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观众与演员、观众与观众、演员与演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多向度互动性的存在。英国戏剧家马丁•艾斯林将其称为“反馈的三角影响”。④舞台演出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单位时间内的表演。即使是同一出剧目,演员的表演也会因现场观众的反应,演员之间的配合,甚至是个人对角色理解上的细微变化而发生每一场演出的改变。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主要交流对象是对手,这就要求演员以对手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自己的行动以对方的行动为依据、自己的态度来自对方的刺激、自己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对手的情感与意识。对手的行为与态度的巨大变化,必然引起自己的相应变化。这种来自对手的反馈及自己给予对手的反馈,正是舞台魅力所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交流的结果,是角色激情迸发,震撼人心的必要前提。在舞台上真正与对手交流,互相给予对手反馈,并由此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戏剧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与观众的交流也是如此,戏剧舞台的演出中,舞台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戏剧演员连贯的表演把不断发展的剧情及人物曲折的命运传达给观众,感染着观众,使其为之动容。此时的戏剧演员创作与其自身的感受相适应,形成一种和谐的而又反应强烈的剧场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观众通过自己的笑声掌声哭泣或者保持安静,来表达自己对剧情的理解和对戏剧演员的认同。戏剧演员置身于台下观众的注目之中,在众目睽睽下进行表演,他可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观众带给他的反应,立刻产生心理刺激;当演员感受到这种刺激时,便会更大的发挥其舞台上的创作能力,也更有利于演员更好的完成人物形象的创造。观众的行动会直接影响到演员的表演,给予其负面的刺激。

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中,演员与角色相互给予、接受、刺激、反馈。戏剧演员从观众那里汲取营养,观众从演员的角色中体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与舞台下的观众水乳交融,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影视表演则不同,尽管在屏幕上呈现的是演员与对手之间的交流,但在实际拍摄中,演员面对的往往是没有对手的镜头,把镜头当作是一个活的交流对象,并与之进行交流。同样,影视演员不进行当众表演,他所关注的是那架记录自己表演的摄影机。整个表演没有观众参与,也不可能有当场来自观众的反馈与刺激,所以一切的表演的情绪,内心的情感与变化,都由演员自己去驾驭。电影演员不仅要将自己的表演放在整个角色的背景上进行把握和认识,同时还要细心揣摩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性,这样才能保证所有镜头接起来后表演自然流畅,连贯完整。概言之,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在“遗憾与完美”“变形与自然”“假定与真实”“有反馈与无反馈”中改变着生活,本文这一基本的比较,皆源于其自身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其各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

作者:吴斯珩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