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浅析,就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我国设计艺术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设计艺术教育问题改革

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也有500年,如果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作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开端,我国正规的艺术教育亦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新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最早是工艺美术教育,影响当时的教育理念是产生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应该说,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教学经验传进我国,这给我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极大的补充,但在吸收的同时,高等设计艺术教育问题也日趋突现。

(一)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专业设置单一、重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开始增设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而同时一些单科院校也相继开办“新专业”,引进“专业人才”,争先上热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720所,其中,600多所是设计类院校,使艺术院校和工艺美术院校、系这个本来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专业师资相对集中的格局被打破。就拿发展最年轻的工业设计教育而言,从国外引进这种教育体系到逐步发展仅仅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育体制下,有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干涉所起的作用;二是一些文化课水平不高的考生涌出,使一些教育部门在不考虑教学条件和专业教师等综合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工艺美术或艺木设计专业,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学校赚钱的途径。造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重叠、教学目的模糊、教学手段呆板单一的现状。这当然有国家和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于趋从。但最重要的问题是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二)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欠缺,专业师资不足,导致轻理论研究,重实践教育的不良学术氛围。从现行我国的设计教学体系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鲜见理论创新,“三大构成”至今仍是一统天下,渗透至各个专业,这种设计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特点是几何形体的构成训练,忽视具象造型设计,培养理性的、机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它所提倡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已成为设计史上曾经闪烁的昨夜星辰。而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它的偏激之处在于仅仅将是否有实践经验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师资队伍和企业对设计教育的看法。加之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相对有限,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教育的混乱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影响艺术设计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不但要求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也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人文、几何等全面综合的知识。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设计艺术类学生:一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具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但他们往往忽视甚至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补充;另一类是理工类的学生,文化课和理论较好,却没有绘画基础。在中国甚至于存在这样一种偏激的认识,孩子学习差,就去学绘画。很多工科的学生也是被调剂到艺术类专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是造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不快的客观原因。

(四)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较差。当前,设计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的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而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材料及预算、工艺流程、现场施工、分色出片、印刷流程等几乎全然不知,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知识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我们的高等设计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是一些“高智商、低智能”的“人才”,笔者认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负一定责任!

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工科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艺术设计也并非是纯艺术专业的旧模式,如果不调整这种关系,就无法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当今,学科间的交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不要老抱着约定俗成的旧模式不放,应当与世界设计教育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一)秉承传统文化,结合本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设计教学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巨大影响,是在实践中的体现。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资源共享的世界,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时刻提供着各种信息,设计师必须要有基于深厚文化功底与修养的独特、敏锐目光,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比如,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有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广东正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有着区域的便利优势,应当利用优势条件,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基地。

因而应把各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设计的背景与素材,以传统文化为面,地方文化为点,以市场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结合区域优势,利用其他的科教院所、民间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具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二)与时俱进,创建新学科体系

根据教育部对21世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于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高校的办学思路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创建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科。

艺术设计专业应当适应时代要求拓宽专业口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学校之间应各具特色,按地域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创建特色学科,这也是设计院校的自身生存、增强竞争力和巨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读书、看报要求靓丽的版式设计,但要使我国书、报的版式设计真正普遍达到发达国家的书报版式水平,还需要高校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来提升这一领域,满足行业的要求;年轻人对鞋、帽、小饰物的个性化追求,中国设计还不能满足其要求;还有玩具设计专业、动漫产业、形象设计、美发设计目前在国内设计院校的学科设置中也是一项急需人才的学科等等。

(三)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设计教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而且即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荷兰侧重发展竞争型的设计教育、意大利的设计教育是集中在米兰的米兰理工学院建筑系;而日本后来居上,广泛吸收各个国家的设计教育体系的长处,建成以美国体系为中心,欧洲体系为辅助的,自己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这种没有统一模式的状况,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其实,这却反映了设计本身的特点。因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市场和社会,而这两个因素都因国、因地区而有很大区别。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

(四)增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实用操作能力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从全国艺术院校和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建立“假期课堂”,科学安排假期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假期课堂的设立,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适应性。一是考虑本科四年的统一安排,二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和特点。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假期课程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大学一年级,假期课程可以安排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社会考察等项内容;而大学四年级,则要加大毕业设计的力度,可以将假期的时间全部投入毕业课题,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定实习制作商家或厂家,结合应用性项目、研发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等,参与设计与实践不同环节;针对各专业领域,其假期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平面设计要注重对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文化的调研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而手工艺术则要深入工厂、作坊,拜艺人为师,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注重手工文化,注重手艺的思想,通过实际的动手体验与操作达到制作与审美的目的。目前刚刚兴起的数字艺术,则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体现技术与工具的高度,同时也特别注重人机互动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只有我们都能够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科学系统地规划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掘民族的优秀传统时,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倦追求,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吴国欣.工业设计教学要结合实际.装饰,1999.3.

[2]马春东.工业设计应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装饰,1999.1.

[3]张福昌.“建立研究室教学机制是艺术设计学科改革必由之路”.1999年普通高教教学工作研讨班交流材料,北京.

[4](美)ArthurD.Efland著,邢莉,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