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语文教育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汉语文教育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研究资料108篇。在开幕式上,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到会讲话,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国正致开幕辞,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王宏志、北师大副校长王英杰到会致辞。与会代表反映,在新世纪的大门即将开启之前,海内外专家聚集在汉语文教育的故乡,交流经验,探讨汉语文教学走过和走向的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与会代表认为,“百年汉语文教学经历创立、奠基、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谱写了汉语文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浙江教育学院张传宗说,“语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本世纪初,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前一阶段从清末到全国解放前。1903年清政府制定的《学务纲要》开始对中国文学提出要求;1912年民国政府根据《壬子学制》颁布《中学校令》,规定在中学设立国文科;1931年以后公布的课程标准规定,课本由清末全选文言文转变到“五四”文言文和语体文兼选,以后又发展成以语体文为主;1946年出版的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中等国文》,强调“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这阶段的国文教学,开始确定了国文科作为中等教育一门基础学科的地位,是整个语文教学创立和奠基的时期。
与会代表认为,建国以后国文科改为语文科,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作了多次探索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56年实行文学和汉语分科教学;1961年第一次提出语文教学具有三方面任务:提高语文水平、提高思想和丰富文化知识;1963年新编语文教材,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惟一任务来提,对以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影响深远。中央教科所章熊说,“十年浩劫”之后,语文教师迸发出极大积极性,因此,在80年代初曾出现过一个教法探索的辉煌时期。这次探索沿着启发式的思路,寻求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的途径。实践的结果,一个响亮的口号出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此,又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纵深的探索: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提倡自学,把教师的作用命名为“导读”;在语文课与母语环境关系方面——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在教材编写方面——力求在课文中体现“训练”的轨迹。这次探索使中国大陆语文教学在教学法方面的成就居华语地区的领先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说,几十年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三阶段”(记叙——说明——议论)“两循环”(初中——高中)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但并非是最佳的。从现行新编的各套教材看,大都已跳出这一框框,构成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与会代表认为,百年语文教学,从国文科到语文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革,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诸多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语文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效率还不够理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与会代表认为,处于世纪之交的汉语文教育需要进行世纪跨度的思考,确立汉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吉林教育学院王鹏伟说,我们把这种思考称之为“世纪跨度的思考”,而不是“跨世纪的思考”,意在表明这种思考不仅包涵着对汉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辨和对汉语文教育发展的前瞻,而且首先包涵着对汉语文教育传统的回顾。汉语文教育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认真清理这笔遗产,将为我们确认世纪之交的汉语教育方向提供历史参照。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说,汉字教学在中国语文教学的历史中有着成功的经验。特别应当提及的是《三字经》,全书400多个三字结构,几乎包罗了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可以学习汉语法和其他许多新的知识,并且为学生日后阅读其他读物奠定了基础,这本启蒙教材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结晶,它符合汉语言的特点,应该很好汲取。武汉六中特级教师洪镇涛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而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而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文字符号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等综合性的感知和领会,它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规律。台湾屏东师院余崇生在《论文章结构与表达技巧》一文中指出,想写好一篇文章,平时的确需要博览群书,吸收储备,观摩名家的作品及不断练习,方能熟悉表达技巧。他称这种修养、储备是一种“养气”,而传统的多读多写正是实施这种“养气”的有效方法。
与会代表认为汉语文教育回归并非意味着“复古”,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返璞归真。王鹏伟说,没有“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同理,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就不可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一个世纪以来的汉语文教育变革告诉我们:汉语文教育要重新获得生机,就必须正本清源,恢复汉语文教育的本色,从背离传统的道路上走向回归,在汉语文教育传统的基石上重新构建21世纪汉语文教育框架。处于世纪之交的汉语文教育改革,没有俯视古今的高度,就不可能面向未来,没有纵观中外的视野也不可能面向世界。回归传统并非意味着“复古”,也并非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更新升华。章熊说,“传统”像无休止的长河,它滔滔不绝,一路容纳百川,上古的经验可以纳入“传统”,中古的经验可以纳入“传统”,近代的经验同样也可以纳入“传统”。它们之间一脉相承,而面目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就是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返璞归真”,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深化。传统的精髓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点。
三、与会代表认为,在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无不成为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因此,改革汉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都师范大学陈金明说,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而语言水平的高低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为提高新一代的素质服务,首要的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一篇课文先要看懂用于表现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写一篇文章,更是要用语言文字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听与说也是凭借语言文字而实现其交际的目的。时下,语文教学脱离语言而架空讲析的现象比比皆是,它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因而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台湾师范大学陈品卿等人指出,素质教育将学生学习活动看作是主动获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应该站在辅导地位。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天津市教学研究室伊道恩说,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素质上,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力发展水平上。因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是不会相同的。汉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种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马来西亚林国安说,特长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某些突出才能,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趋势,华文教育可利用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香港大学高宝玉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难度的作业,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模式。
与会代表认为,语文素质教育还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许多人指出,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有道德危机的挑战,而且还有道德危机的挑战。因此,当前忽视德育的倾向就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人民教育出版社顾之川说,过去曾有那么一个时期,语文教学中硬塞进大量政治教育的内容,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当然失之偏颇,为了拨乱反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语文教学又被引向另一个极端,即重视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和运用祖国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把学习语言和用课文进行有效的德育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必须改变的。台湾屏东师院刘明宗说,台湾国语科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第一条就提出:培养勤劳务实、负责守法的品德及爱家、爱乡、爱世界的情操。屏东师院黄瑞芝说,当前教育的改革,已由学什么转向怎样学;由理论基础的灌输走向生活实际的解决。目前语文教育重点,应在于统整情意的理念,发扬美乐一致的人生观。马来西亚林国安说,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健康的情感意志品质,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华文教育可以科学地选好语文训练的结合点,使学生在语文训练中同时接受德、智、美的教育。
四、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全球掀起了“汉语热”,并在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席颜长城、行政主任黄端铭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突飞猛进,举世瞩目,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国,学习汉语已不只是中国人的事了。加拿大华裔语言文化中心课程总监朱婉瑶说,该中心过去20年,在北美从事推行华文教育工作,曾举办了七届加拿大全国华文教育会议,其目标是寻求更有效的中国语文教材、教学法,尤其是寻求21世纪汉语电化教育的创新资料。在研讨会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郭莲华介绍了“汉字部件分色教学法”,她说,这种方法能直接分析形声字的结构,使形音义的教学更完善,且证实“形声”造字法的灵活性与科学性。马来西亚大学黄碧云说,汉语的“词”由造字之初的单音词发展到近代的复合词,是为了配合社会运用的需求。复合词不但能令使用者更快速地表情达意和获取信息,同时也丰富了汉语的修辞内容。如果常把同义词罗列出来,让学生搭成复词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构词和用词的理解。日本龙谷大学陈谦臣说,日本母语里的“汉字”“汉语”,是学汉语的有利条件,但有时反而会受它们的干扰,引起误会。原因是一批中国简体字和部分日本常用汉字的字体差异较大,这是日本人学汉语时必须注意的。香港城市大学郑定欧说,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编写教材时,应遵循这样几点:1.本土化,指的是教材内容须体现本土特色和风土人情;2.实用化,指的是时代性和功能性,要摒弃陈旧的传统和狭隘的文化灌输;3.标准化,指的是注释及练习等项目须向公认的教学及测试看齐;4.阶梯化,指的是须重视接受者的接受度和重复率。美国华文教育工作者王莅文说,教学实践表明,将课文编成话剧片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汉语教学效率。日本国立京都教育大学青木五郎在“日本国语教材与中国文言文教育比较”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