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客家文化艺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客家研究如果从光绪年间温仲和编撰的《嘉应州志》算起,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弄清了客家界定、客家源流、客家精神等客家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其标志著作是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以及陈运栋的《客家人》。特别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陆各地以及香港、台湾的客家学研讨会不断召开,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客家热。目前这股热还方兴未艾。因此,深化客家学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从我所能读到的有关客家研究著作来看,似乎这些研究都还在罗香林大师研究成果上兜圈子,鲜有突破,鲜有创新。
那么,客家学研究如何才能向纵深发展呢?哪里是它的突破口呢?我认为这突破口应放在客家文化研究上。为什么?因为民系指的就是在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共同语言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共同语言与共同心理素质即文化。所以,区别民系最重要的标志是文化。作为南迁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广州民系、潮州民系等等都是炎黄子孙,在血缘上是没有区别的,只能从语言上、风俗习惯上、认同感加上区别。因此,客家文化研究是客家学研究的中心与重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许多矛盾中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抓住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客家文化研究如果能得到深化,客家其它问题的研究也就容易带动起来。
二
客家文化内涵是什么?目前客家文化研究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我随手从几本有关论著中摘录如下:
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美德;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反抗的精神;念祖恩,爱国爱乡的美德;团结奋斗的精神。
崇文尚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风尚,艰苦卓绝,开拓进取,勇于冒险,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
开拓,崇文,爱国,刻苦务实;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尊师重教,热爱知识;勤劳实干,开拓进取;重视家庭,夫妇互助,弟兄和睦;爱国爱乡,不忘祖宗。
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
从上面摘录中可以看出,这些论著对客家文化内涵的阐述,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共性阐述多,个性阐述少。因为这些内涵是和客家文化一样以中原文化为主
体的其它南迁民系文化所共有的,是南迁汉族各民族的共性。世间万物之所以有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的个性各自不同。个性是具体的,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民系文化的个性是这个民系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研究这个民系文化的个性,不仅是把握这个民系特色的需求,而且更是发扬这个民系优秀文化的需要。不善于区别客家文化的个性,客家文化研究只能停留在一般化水平上。
三
有许多民系文化或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可供客家文化研究借鉴。
作为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因为巴蜀山川奇绝秀丽的环境,造就了它的独具异彩。《华阳国志·蜀志》,对蜀人特征作了精彩的概括:
一,多斑采文章;二,尚滋味;三,好辛香;四,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五,多悍勇。这就是巴蜀文化的特质,是巴蜀文化区别于其它地域文化或民系文化最突出的个性。
至于燕赵文化,送别荆轲的一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以概括为燕赵文化的个性。“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之士那种不畏强暴、重信义与气节的燕赵之风,乃燕赵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再说与客家比邻的潮州文化,潮人研究学者是怎样概括其内涵的呢?他们认为:潮州文化的主体是中原文化,但又不是一般的中原文化,它是作为移民文化进入潮汕地区的。而在汉人入主之前,潮汕地区早就存在了一个百越文化。入主潮汕的汉人,面对陌生的环境,不能不产生一种入乡随俗的心理。百越文化由于长期处于自治与半自治的状态,有较强的“山高皇帝远”的边陲意识。这边陲意识在被汉化之后,转移到潮人身上,就成了潮州文化的一个内核,因此,赋予了潮人对正统中心保持某种较自由的心态和独立取向,即使是读书人,虽然也有凡事讲究正宗,以遵古法制为荣者,但也未成为潮人普遍心理。
客家文化研究鲜见如此鲜明的个性概括!
四
客家文化内涵的研究停留在一般化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恐怕是研究者没有从罗香林大师因历史局限而产生的对客家研究欠缺中走出来。
罗香林等大师当时为了批驳对客家民系的污蔑,在正本清源上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真理往往往前一步就成了谬误。由于过于追求正本清源,力图求证客家人是纯粹的汉民族、客家文化是纯粹的中原文化,这就自觉不自觉忽略客家先民在迁移过程中,观念与习惯不得不受到新环境的挑战,因而不得不有许多变通与修改。特别是客家先民在长江流域停留了几百年时间,楚文化、江淮文化不可能不影响到客家人的观念和习惯。因此,入主闽粤赣三角地区之前的客家先民已经不是中州本土的汉人,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先民文化也不是中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了。由于过于追求正本清源,力图求证客家人是纯粹的汉民族,客家文化是纯粹的中原文化,这就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当客家先民进入闽粤赣三角地区后与早已存在于这个地区的百越文化的融合。融合后的客家人已大大不同于中原本土的汉人了,融合后的客家文化已大大不同于中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了。
这种忽略而造成的欠缺,影响了后来许多客家学研究者,使他们在研究客家文化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搞“直接瞄准”,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直接对应,把论证客家文化就是中原文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甚至于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完全等同起来。中原文化是南迁各民系的母体文化,中原文化的特点自然就成为各民系文化的共同属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要善于从共性把握中去把握个性,也要善于从个性把握中去把握共性。
怎样把握客家文化的个性呢?我认为,一是要从源上去研究,即从作为客家文化的母体——中原文化上去研究,看看客家文化中那些是仍保留着中原文化基因的,哪些是这些基因的变异与发展,这些经过历史考验仍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二是从流上去研究,即从客家迁移过程中的当地文化中去研究,看看客家文化中哪些是从异质文化中吸收过来的,哪些是与异质文化混合而派生的,这些吸收与混合的东西,往往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三是与兄弟民系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中容易找出不同点,这不同点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
五
客家文化的个性是什么?这是当前深化客家文化研究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我是客家学研究的门外汉,只因这几年来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的职务后,才有机会接触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我这里把自己感觉到的问题提出来,无非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与思考。记得在南洋生活期间,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谚语:“客家人开埠,广州人旺埠,潮州人占埠”。这谚语不一定科学,但多少区别出了这三个民系文化的个性。个性的分析与概括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下苦功夫。我愿广大的客家学研究者都来做个性文章,把客家文化研究、客家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