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多方引用翻出新愈
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言或有影响力的歌名引作文题,能收到翻出新意、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力拔山兮气盖世—中国女子举重队成功的秘诀》(1990年10月3日《羊城晚报》),作者引项羽诗报道我国女子举重队在十一届亚运会上的优异成绩.文题一扫原诗悲凉之情而赋予新意,引用熨贴,形象鲜明,表现出势不可挡的非凡气慨,充满豪壮美。又如(齐鲁“情”未了》(1994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派和全国工商联组团赴山东考察,作者将杜甫诗中的“青”改为“情”,一字之改,凸现出对山东老区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l灼O年为马年,该年春节前后,《文汇报》登了一篇文章,报道的是当时经济过热,消费水平超前的现象,提出要加以适当的控制,其标题是《马儿啊,你慢些走》,寓庄于谐,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二、对偶双关辞工意丰
《扶伤者,路人情切切;送迷童,民替急匆匆》报道了生活中的新人新事。该标题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对称、醒目,引人注意。1993年12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有一个少见的好标题:《老挝不老万象更新》。它充分发挥了修辞功用,收到了辞_[愈丰的艺术效果。“老挝”-一“万象”,“不”-一“更”,“老”一“新”,对仗_L整,读来铿锵有力。“万象”字面意思是老挝的首都,同时暗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状况”之意,一词双关,一箭双膝。老挝是一个国家,而用“老”来陈述,实际上是把老挝当作人来写,老挝象一个老人历经沦桑,但没有衰老没落的迹象。“老挝”是一个音译外来词,“老”并无实在意思,由“老挝”的“老”的音义转拈成“衰老”的“老”,承转自然,语意翻新,实际上要归功于拈连的辞格。
三、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题目要做到新颖醒目,必须斌予题目以鲜明的形象,而比喻、拟人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主要技巧。如《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顺印章旅行》(1980年全国好新闻得奖的题目),用拟人辞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浅水里是怎样出现巨鳄的?》是一篇揭礴广东省浅水的一大贪污犯的通讯,其标题更是利用一词多义,既对比,又设问,顺势拈连,巧妙设喻,令人拍案叫绝!当然,拟制题目时,也不能为新颖而新颖,否则会弄巧成拙。如《“县太爷”嫁“千金”鸦雀无声》(1981年2月3日‘宁夏日报)),题目似乎别出心裁,也很形象,但总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原来,文章内容是写吴忠县两位领导干部为女儿办婚事,既不请客,也不送礼,树立了新的风气。但题目却把社会主义的副县长及其女儿称作“县太爷”和“千金”,这个比喻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两个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四、借用设问巧设悬念
向人们敲响保护生态环境普钟的报道《乌鸦呀,你在何方?》、1980年全国好新闻得奖的题目《。比O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多?》均以醒目的疑问吸引读者,发人深思。再如《人民日报》刊登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这篇文章,被称为文情并茂的出色的通讯报道,在中日两国人民中激起了友好感情的波澜,在中外新闻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展动。这与本文标题的拟得妙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个标题,情感真挚,醒目引人。而这个好标题,是经过作者姚方同志儿次修改拟定而成的。第一次拟定是《战火中救孤儿》,作者觉得不十分好,后来改为《怀念异邦的两弱女》,作者还觉得平淡一般,最后才改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这个标题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悬念寻求、关切向往之情,这就生动感人得多。通过品味这些标题,我们看到,修辞对于拟题“功莫大焉”,一些标题之所以新颖醒目、生动引人,主要还是得力于一些传统的修辞手法和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写作是有教益的。如果我们在拟题时,能多动脑筋,善于借鉴,巧妙运用诗文、语法、逻辑知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是可以拟出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好标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