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新生心理档案表明,艺术类与普通类大学生、艺术类不同专业之间以及男女之间差异并不大
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无论是艺术类还是普通类大学生都没有进入专业角色,也没有暴露出过多问题,正需要心理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以免出现心理问题。
2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特点
2.1追求独特与个性,而不崇尚时髦与流行
追求新事物是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一,这有利于推动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是时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着时尚而独特的衣服,染不同颜色的头发,有人戏说,在艺术类院校穿西装打领带者是“怪物”。但他们喜欢的是拥有自己的个性而非千篇一律的“时髦”或“流行”。他们对眼下流行什么似乎不太在意。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时尚?”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就是时尚,因为我们引导时尚”、“我们不喜欢追求所谓的流行和时髦”、“不喜欢跟着别人走,喜欢有自己特色”、“外表是自己的标签,要与别人不一样”。同时,与普通大学生不同,他们对“追星”也不大感兴趣,对我们设计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不是人们观念中的都是“大明星”、“大腕”什么的,而往往是伟大的艺术家,如建筑大师、画家,甚至革命家、伟人等。
2.2单纯而直率,心理设防能力差
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如“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你对性的认识”以及“你是否有性经历”等问题的回答,普通类大学生回答较为隐晦,而且卷面回答与口头回答差异较大,口头回答较为保守,最大胆的回答也只是“我知道或理解别人这样做而我不会这样做”,这与卷面回答“有过多次性体验”相差甚远。而艺术类学生则基本一致,这与我们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艺术类学生L分得分较低相一致。同时在咨询中一些艺术类学生比较坦白直率甚至会问一些让我们心理咨询老师都一时语塞的问题。这些都反映了艺术类大学生较为单纯而直率的性格特征。
2.3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创造性强,随意性大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较为封闭而理性不足且情感体验不深,所以容易激奋也易受挫。有时会因一件小事而高兴,也会因一件小事而悲观、失望,会从高度兴奋一下子转入沉默或抑郁。艺术类教学采用的是单元制教学,一般无固定教材,创造性与随意性较大,而无绝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如同样是“色彩构成”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时不同的学生色彩感觉差异很大,所以其创作的结果往往相距甚远。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也养成了学生的随意性。
2.4心理矛盾冲突严重,角色反差大
当代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二岁,正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所以心理发展往往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冲突和内心矛盾。而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敏感的一类,但他们内心体验不深,所以矛盾冲突更为严重,角色反差大:他们既自信,同时又很自卑,如对“是否为以后的工作担忧”以及“你对未来充满信心吗?”等问题时,他们的反应不仅差异大而且同一个人往往前后不一致,忽而“没什么好担忧的”,忽而“对未来却一点信心都没有”。另外:锁闭性所导致了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厌学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如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等等。敏感而散漫的专业氛围导致冲突加剧。他们有的人往往走不出矛盾的囿域。如何正确疏导他们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健康发展,也是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心理教育的重点。
3艺术类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理性思考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关注社会发展
传统的观点认为艺术类的大学生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笔者调查中发现,现代艺术类大学生并不乏理性的思考,他们中很多人涉猎很广,而且表现出对社会文化科学知识的渴求,如外语、文学、哲学等。艺术学院的学生谋生能力和社会适应普遍较强,有些同学在假期间打工的收入甚至超过老师的工资收入。然而他们普遍文化底气不足,由此带来的后劲不足使他们很难成为艺术家,大大削弱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优缺点都有所认识,求知的欲望因此十分强烈。有些同学在回答“你现在迫切需要增强的素质是什么?”时说“:艺术类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艺术类学生除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外,还应在哲学、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等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关注社会发展,如对电脑软件的学习和熟练操作,对社会文化潮流的理解和阐述等等,他们已不拘泥于“自我”境界中。同时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有所改变,并不是每个艺术类大学生都想成为艺术家,他们中许多人有众多追求,如对“你理想中是职业是什么?”他们回答各异,如软件开发工程师、记者,甚至有的希望成为医生、文学家等等。
4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和性别差异显著
具体可概括为纯艺术类比设计类更“务实”,女生比男生更“敏感而务实”。如对针对“你认为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纯艺术类如工艺绘画类的往往希望“夯实基础”、“练好手上功夫”,他们认为“学软件用软件我们比不过计算机类的,电脑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脑里有东西,手上有功夫”。而设计类的如计算机美术、室内设计等则希望“多会几个软件,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往往给一个主题要求电脑绘制出效果图”,同时希望多一些实践经验和操作的机会。女生比男生更“务实”,她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技能、技巧的学习。针对现在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和新情况,我们应认真地加以研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如对他们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易冲动、自卑、消极悲观等,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院领导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在全院开设各类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选修课,如《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心理美学》旨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医学、心理讲座和座谈,传授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001年10月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心理访谈室,引进心理健康测验软件,在新生军训期间做好心理档案,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严重者送到医院治疗。心理访谈室每周开放二天,基本上能及时缓解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疾患。同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工作,提高工作的敏感性,将工作重心前移,把工作做在前面,注意捕捉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压力的倾向和苗头,提供更大的释放空间。如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多元化、个性化、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比较强,过于自尊自负,不兼顾社会和群体利益,需要我们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用多种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还有些学生思想浮躁,心态边缘化。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价值取向也各有异同,学生思想浮躁的倾向比较严重,玩世不恭,看不惯社会,思想偏激,总觉得社会对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思维从社会主流跳出来,进入边缘化。我们要及时捕捉苗头,采取适当措施解决。
2002年10月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学生社团,要求我们的学工干部首先要做有心人,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防患于未然,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学生还存在文化层次偏低,教育难度大。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建议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两化并重,即制度化和人性化并重,既要加强管理又要注重疏导。我们还需及时了解和探讨国内外大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他们心态的特点、思维变化的规律,掌握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把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选择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为我们的学生心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提高我们驾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当然,由于我院心理健康工作刚刚开启且属于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心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心理健康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尤为显著。心理健康工作者大部分为“双肩挑”老师,既要教学又要做行政工作。学院的管理人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心理辅导者,但两种职业有截然不同的途径方法,前者着力于理想的行为上,而后者更注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这种角色冲突有时甚至让从业人员自己都无所适从。现在社会以及学术界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不多,重视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会相对饱和,从而转向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从业人员将不断增加,由于他们心理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因而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多加研究和关注,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