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艺术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期大学生的许多共性。同时也具有许多个性。在认识艺术专业学生与普通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性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艺术类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的淡薄。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偏离正确轨道。
第二,个性鲜明,但集体主义缺乏。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
第三,情感丰富,但组织纪律性不强。在艺术类大学生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
第四,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
因此,艺术类学生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第五,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但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由于高考要参加专业考试,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画,背着画板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考试,接触社会较早。这样,艺术类学生一进入高校后,就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赋予了过早的“成熟”意识。
2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成因
2.1社会因素影响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类学生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权利崇拜、拜金主义、自私、欺诈和虚伪心理以及一些丑恶现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疑问和困惑,把社会支流和暗流看成主流,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院校的学生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艺术的影响和冲击最为直接,各种流派、各种思潮、各种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行为方式融合激荡,必然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艺术类学生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强烈的追求。如部分同学利用专业所长介入了经济领域,使他们对专业知识存在着非同寻常的渴望,对个人技能的提高倾注了更大的心思和精力,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社会形象的塑造,从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生活上不拘小节,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有些甚至带有浓厚的利己主义色彩。
2.2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院校的学生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均优越于一般高校学生,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也远远高于一般专业的学生。艺术院校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关爱、宠爱也要高于一般高校学生家长。这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大都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独立能力较差,依赖思想明显。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压力反应的敏感程度高,容易产生偏激情绪,表现为过于自信或自负。
2.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分门别类、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创作的灵感更多的来源于自身的个性。反过来说个性决定了创作思维。所以,艺术注重自我,强调个性张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表现为强调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努力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更加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2.4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包括个性特征、思想修养、学习态度、交友方式和青春期心理等。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强调推陈出新,讲究新意。艺术对学生的特殊要求使他们有明显的艺术气质,敏感唯学,崇尚自由和创新,情感丰富,感性大于理性。但才华和一技之长易助长傲慢,甚至清高的个人风格的形成,在同辈同学中“文人相轻”的现象比较普遍。
3对策
3.1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这支队伍普遍存在着待遇偏低,工作难度大,思想不稳定,知识结构、工作思路不太适应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共同语言”少等问题,致使学生工作出现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区别情况,对症下药。要调整学生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理顺其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同时,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要提高学生辅导员自身艺术素养,力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和活力。
其次,要注意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干部积聚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往往也是艺术修养和技能方面的优秀者,在学生中共同语言多,权威性和号召力强,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要注重发挥班主任和导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班主任和导师一般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他们一方面履行管理育人的职责,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学业和品行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及专业情况,有着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所没有的优势。而艺术类教学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小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动态、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教师更易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同时,学生较长时间师从专业教师学习,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往往演变成更亲近、更融洽、更和谐的师徒关系。加之学生对知识渊博、专业和学识水平高的教师强烈的钦敬感、崇拜感和顺从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所以,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导师的积极性。
3.2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直接手段,管理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针对艺术类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且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不强的实际,必须强化管理。首先,管理工作要做到突出重点,强化定量管理。从了解、尊重、关心学生入手,根据主要问题集中整治。其二,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统一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其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严抓严管,充分发挥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思想教育是管理的基础,因此,要把思想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同时改革“两课”教学,发挥其在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习气氛的营造和艺术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教化和感染作用。要采取必要措施,从各方面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风和浓厚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熏陶,促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高校学生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3.4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昂贵的学费和残酷的竞争使他们对现实反应更为强烈,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当他们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容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和反社会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凸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和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困惑心理疾病。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要加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使学生的咨询工作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3.5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我们不仅要认真开好“大学语文”等常规课程,还应适量增设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课程。与此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设计理念、文化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讲座,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上述对策外,还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教育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