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体操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竞技化趋向
艺术体操的竞技化发展趋向,可以从专业赛事的历史脉络中发现。1962年,在女子独立的运动竞赛项目中出现艺术体操这一专业项目名称。1963年,第一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在布达佩斯举行。1984年、1996年,艺术体操的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分别在第23届和第26届奥运会上列入了比赛项目名单。此外,各大洲的艺术体操锦标赛也定期开展,竞争激烈。在欧美一些主要国家,艺术体操至今保留着现代韵律体操(ModernRnythmicGymnastics)的称谓,但在奥运会上它的命名完全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特征。1975年,国际体联将艺术体操命名为“竞技韵律体操”(CompetitireRnythmicGynmastics),并进行了这样的解释:“是表现女子人体运动美的体育项目,它是在音乐伴奏下(钢琴或交响乐)徒手或持绳、圈、棒、带等轻器械的一种艺术性较强的竞技性体操项目。”1997年,国际体联制定并执行《艺术体操评分细则》,使竞技性成为世界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方向。艺术体操的分值结构、难度动作和器械编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在竞技水平分布方面,前苏联的解体使一大批优秀选手登上了国际竞技舞台。东欧剧变后,艺术体操的实力和水平曾一度下挫。在亚洲,形成了中、日、朝三国鼎立的局面。
1.2社会化趋向
艺术体操的发展是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其国际化发展本身就是社会认同率提高的过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体操,经由欧洲传入美洲和亚洲,普及期长达50年之久。时间并不是说明艺术体操发展趋势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艺术体操的实践创新和学科边缘化,才是它获得持久生命力的源泉。不容忽视的是,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和声教授达尔克罗兹为了追求人的身体运动与音乐的结合,把音乐节奏用人的身体律动表现出来,创造了韵律体操,寻找到了体育运动与音乐学相互协调和支撑的契合点,有效地扩大了该体育项目的接受群体。再者,体操技能的发展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德国生理学家博德和梅顿等,强调身体的自然动作在体操中的基础作用,倡导在音乐伴奏下做有节奏的身体活动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形成优美的动作和体态。各种社会分支学科的介入,使艺术体操成为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育运动样式。艺术体操的社会化趋向与竞技化趋向相互依存,两者并不矛盾。目前,一些研究者从竞技韵律体操发展的角度,来批评对艺术体操普遍意义上的界定,其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就是忽视了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内涵,这对艺术体操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有百害而无一利。
1.3艺术化趋向
艺术体操是隶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一项艺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它以艺术和优美为主要特征,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艺术体操参与主体的形态美由动态美来体现,以瞬间的静态美为点缀,展现了美的延续性。同时,艺术性操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部类融为一体,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色彩。这种艺术化趋向具体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体操的社会普及过程中,出现了民族化、本土化的趋势,民族舞蹈动作的借鉴和民族音乐的选编使艺术体操具有了区域和地方特色。二是在艺术体操优秀选手的培养上,注重成套的编排和动作的创新,将更高的艺术价值与水准作为衡量选手水平的主要指标,对音乐的风格、节奏和意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1.4表演化趋向
艺术体操是一门时间和空间艺术,其艺术化特征决定了它与表演和欣赏维系在一起。艺术体操的内容包含了参与主体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基本姿态、徒手练习、器械技术、成套动作等诸多方面。内容安排上的渐进性和同步性,增强了艺术体操表演的难度,但是离开了表演和欣赏环节,艺术体操的传播价值将大打折扣。由此,围绕上述训练内容,进行长期性、不间断性和阶段性训练十分必要。在社会传播过程中,艺术体操大多不是以专业竞赛的面孔而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样式出现。显然,这里又回到了艺术体操的社会化特征上。
2艺术体操的功能调适
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向,丰富了艺术体操功能的内涵。在此意义上,正确认识和调整艺术体操的功能,旨在科学规范艺术体操的发展,并拓宽艺术体操实践的渠道,从而构建艺术体操学科的开放体系。
2.1倡导教化功能
这里涉及到艺术体操观念的变革。可以说,由艺术体操的竞技性质衍化而来的功利性目标,不应该成为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观念。笔者认为,大力倡导艺术体操的社会化教化功能是切合艺术体操发展实际的,符合体育运动的普遍规律。实现艺术体操教化功能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由艺术体操教法学向教育学变迁。在艺术体操的学校教育中,教法学和具体训练方法无法完整地说明艺术体操众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从整个社会以及教育学的发展汲取艺术体操的养分,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艺术体操的体系。在竞技运动的视域内,艺术体操有逐步向极限体能发展的态势,这一点对于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无疑设置了许多人为的障碍。二是由再生产型向生产型方式转换。艺术体操的传统训练方式带有再生产的性质,它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创造性,使体能和技巧锻炼围绕训练任务展开,容易跌入机械呆板的境地。因此,艺术体操的教化功能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体育创新的内涵。所谓生产型实践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通过思考和实践,实现艺术体操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三是开发行为能力。艺术体操从20世纪70年代关于体育社会批判和意识形态判断的理论束缚步出,社会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构成了艺术体操研究的理论基石。主体行为能力和创造精神在艺术体操中弘扬,使艺术体操在社会体育发展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
2.2突出审美功能
艺术体操是根据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性动作进行美育和促进身体均衡发展的体育运动。艺术体操的艺术性特质决定了节奏运动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节奏是艺术体操的中心线索,其合理分配,充分表现了动作的自然、优美、弹性及波浪起伏。音乐韵律的协调性,有利于丰富想像力和表现力,充实艺术体操的审美功效。艺术体操审美功能的调适,主要包括对同类动作组合和不同类动作组合的不同要求,对方向变化和水平面变化的不同准则,对开始和结束状态的不同接受效果,对音乐和舞蹈和谐性的选择等。艺术体操的创编能力,必须以此为依据,不断培养和增强参与主体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凝聚力。在这一点上,艺术体操的审美功能是其教化功能的演化和发展。
2.3发挥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作为艺术体操发展的内驱力,在竞技型艺术体操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体操评分的间接性与其欣赏性结合在一起,在没有专业评判的艺术体操面前,经济功能成为决定艺术体操发展的主宰。值得注意的是,仅凭经济杠杠的调节来规划艺术体操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艺术体操具有作为精神产品的一面,它在经济利益的表述上,不应湮没其艺术审美的个性。同时,我们又要客观面对艺术体操中的经济功能问题,充分肯定艺术体操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时间曲线上方向一致。笔者认为,由艺术体操的竞技化趋势引申出的经济功能,并不是艺术体操发展的全部内涵,必须正确对待。
2.4实现娱乐功能
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发展可以归结为其娱乐功能的恢复。在社会体育的范畴,艺术体操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仅是竞技运动的产物,而且是人类自娱自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健美操、韵律操这些带来艺术体操初级阶段的运动形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时,艺术体操的娱乐性功能也日益显现出来。艺术体操的表演性质可以用来说明这一切。健全人格,愉悦身心,激发人的创造力,是实现艺术体操娱乐功能的主要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做好艺术体操的普及工作,培育众多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教练员,实现舞蹈与音乐技能的和谐统一,亦构成艺术体操娱乐功能调适的主要内容。
3结束语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极具生命力的竞技体育项目,需要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构建其开放体系。以往试图给予其标准化命名的良好用意均不利于艺术体操内涵的拓展和渠道的拓宽。也许艺术的生命力给予了艺术体操社会传播永恒的魅力。我们相信,新的艺术体操样式会不断涌现,艺术体操永远不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