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世界名著里的爱与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世界名著里的爱与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在每每谈及19世纪西欧的文学,《呼啸山庄》必不可少,很多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都对它有过特别的评述。英国小说家毛姆早在1948年向世界读者介绍世界十部最佳小说时,就将《呼啸山庄》列为其一;英国诗人史文朋也曾评论此作品可以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相媲美。

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在该作品中也得到了同样的共鸣,从内容上讲,《呼啸山庄》描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以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爱———恨———复仇———人性复归”为主线,深刻展示了19世纪英国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通过对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爱德伽•林顿、肖恩家族的冲突对立,来揭示被压迫者对压迫者强烈的反抗,该作品继承了描写暴力、恐怖及神圣的哥特式小说的传统,但它在内容和意义上却远远超出了哥特式小说,在这里你看不到高尚的生活和唯美浪漫的品位,也看不到咖啡、阳光和草坪,同样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独特的气质,只看到作者所想表现的超乎寻常的独创性,那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以及他们的爱与恨

无家可归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侥幸被善良的老肖恩收养,使他免于饥寒而死,然而这也成了他遭受压迫的原因。老肖恩死后,儿子辛德来将其视作奴仆,剥夺了父亲在世时希斯克利夫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同时还给予百般的凌辱,让其遭受种种不公的虐待,这些虐待“足以使圣徒变成恶魔”,然而鞭子并未将希斯克利夫“训练”成为一个顺从的奴隶,而是在尝尽世间不平之后,变得更加倔强坚韧,并将其转换为对压迫者刻骨铭心的仇恨,并誓死反抗到底。

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凯瑟琳是野性、反叛精神的典型代表,她虽然是老肖恩的女儿,但从小野性的她并未得到过父亲的欢心,甚至连家里的仆人都可以打她耳光,罚她不吃饭。在这个没有享受太多父爱和家庭温暖的家里,她在绝对异教精神里慢慢长大。也正是这一低微的家庭地位,使她从小没有等级观念,甚至不顾一切恫吓和处罚,顽强地和希斯克利夫这种“下人”在一起,而且希斯克利夫成了她在呼啸山庄最好的伙伴和唯一的知己。在她身上,存在着与资本主义上层阶级所崇尚的文明教养相背弃的反叛精神和野性。

共同的遭遇,将这一对具有反叛精神和强烈野性的男女,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只有他们两人之间才有真正的关怀和理解。这种反叛结出的精神果实,正是他们的爱情。

故事中林顿家族,是资产阶级压迫者的另一典型代表。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为了躲雨,来到了这个“镶着金边的洁白屋顶的画眉田庄……这里的人富足且文雅恬静,资本主义的天堂在画眉田庄里闪烁着金光”,然而在这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接待:希斯克利夫因为是“下等人”而被赶了出来,并冒着狂风暴雨越过荒野,独自跑回了呼啸山庄;而“小姐”凯瑟琳却被安排躺在沙发上,享受着女仆为她端水洗脚,甚至给她穿好拖鞋,梳好头发,用车把她推到火炉旁,尤其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言词和华丽的衣服,让凯瑟琳这个本具叛逆精神的女孩也有了一丝上等人的情感。

凯瑟琳回来后,这种“高雅”深深刺痛了希斯克利夫,虽然凯瑟琳不惜拥抱眼前这个全身是灰的“脏孩子”,但她的精神深处已与以前有所不同了,“阶级”高低的观念成了阻隔他们的高墙。甚至只凭出身,她就能获得与希斯克利夫完全不同的优待。现在她又有了林顿家族的爱德伽•林顿这个新朋友,对于这个新朋友,她不能像反抗辛德来这种粗暴野蛮的压迫者一样去反抗他,对于爱德伽,只要他不干涉她的行为,她甚至觉得“和他在一起还是很愉快的”。即便他深知爱德伽看不起希斯克利夫,但此时的她已被虚荣心蒙蔽,已不再愿与希斯克利夫一起去反抗林顿,她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表明自己的爱憎。这种上层阶级的虚荣心和优越感,在她身上迅速膨胀,面对希斯克利夫和爱德伽,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嫁给谁,甚至觉得她应该嫁个有钱的丈夫,这样就可以成为附近了不起的女人。她最终嫁给了爱德伽,希斯克利夫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爱,失去了一切”,况且希斯克利夫是绝对不可能和自己的敌人妥协的,这一决定也让希斯克利夫心里只剩一个念头“不在乎等多久,只要能报复就行”。

凯瑟琳在与爱德伽婚后不久便意识到了自己上了大当,她知道自己心中永远只有希斯克利夫的位置,真正的凯瑟琳也只有和希斯克利夫在一起才算完整。然而希斯克利夫已在她决定嫁给爱德伽的前个晚上愤然出走……

从这里我们看出作者所想表达的那份情感,压迫者在此时也正为自己孕育着一个强大可怕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复仇者!恐怖的复仇计划作者安插在了故事中的第二回合之中,希斯克利夫在外流浪几年,满载财富而归。他有钱了,并且还有“铁一般的体格”,更可怕的是他那充满恐怖的复仇的格言:“我没有怜悯,虫子越是扭动,我就越想榨出它们的内脏……”现在的他心中满是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复仇让他变成了恐怖的化身,他采用最冷酷残忍的手段去报复自己的仇人。他要将以前所遭受的虐待,统统讨回来。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一“反抗”已经不再是原来基础的反抗了,此时的他已经不是站到一个被压迫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事情,而是彻头彻脑地也变成了一个压迫者。他不仅残忍地毁灭了爱德伽和辛德来,而且还用更加残忍的手段去奴役他们的后代,至此成了一位真正的残暴的地主。如果一直让其坚持,显然让其成了一个悲剧的反面人物———因为他在复仇之中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然而作者并不想出现这种结局,作者忠于的是具有正义性的反叛,无论坚持这种正义的胜利在当时的环境有多么难以实现,她仍然给读者以希望。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局限中,作者给出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搏斗处理,突出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伟大的爱情力量,并力图用这种力量克服他们人生所犯的错误及误入的歧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想突出的两种爱情搏斗:一个是爱德伽所代表的门第观念、金钱阶级观念,是卑鄙的、可恶的、渺小的爱情;另一个是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所代表的超越男女世俗,具有无比丰富的、充沛生命力的高尚精神的情爱,并在罪恶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坚持着反叛,他们之间的爱情与压迫者的爱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凯瑟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爱情所反映出的尖锐矛盾;当金钱、门第爱情在她身上占过多优势时,她便陷入了自己人生的歧途,并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与希斯克利夫精神的结合,又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故事中凯瑟琳的死亡是金钱、门第观念爱情的惨败,同时也突出作者期望后一种爱情胜利的心情。也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情,让故事最终有了新的转变。

随着生命的继续,长大后的哈里顿和年轻时的希斯克利夫非常相似,举止优雅,老实厚道,非常招人喜欢。此时的小凯瑟琳开始喜欢上了他,眼前的一切,与希斯克利夫的愿望明显相背而驰,他还想着决心要拆散这对情人,然而不知不觉中,他在这对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当年他和凯瑟琳的身影,爱战胜了心中的仇恨,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所谓成功的报复,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快乐,一切的复仇计划也都是因为深深爱着凯瑟琳,人性的复苏也使得他更加意识到凯瑟琳的呼唤……终于希斯克利夫在极度的思念之中,摆脱了人生的歧路,从此回到了昔日伙伴的身边。这一情节也在诉说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战胜了死亡,并由此升华到了超凡世俗的境界。

虽然表面上作者赋予了希斯克利夫一个桀骜不驯、残酷无情、充满病态的魔鬼形象,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却是敢爱敢恨,敢于正视自己欲望和本性的真男人。他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这个不公的社会,坚持着自己任性的尊严,这种精神是残暴的辛德来和软弱的爱德伽不具备的。《呼啸山庄》里,人的本性被作者挖掘到了极致。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两个相爱的人最终没能在一起。对于爱,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对于不公,人人都抵抗拒绝。“爱”正如纯净美丽的蓝色火焰,而‘恨’则是冒着黑烟的红色火焰,这两股极端的感情都是同一生命在燃烧,因此又存在着可以相互转化的同一性,爱之深,也会责之切,由爱生成的恨,定会如冰刀一般刺伤别人,刺痛自己,而因爱生成的恨,最终也必将因爱的存在将恨给淹没掉,结尾处———人性转化后,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东西“爱”,爱远比恨更有力量,只有爱才是战胜一切邪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