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客运站房设计的艺术内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客运站房设计的艺术内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客运站房设计的艺术内涵

作者:刘菁华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0引言

随着新世纪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客运站房也在各方面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优化的功能配置、流线组织、技术要求与人本主义观念的提升,使铁路旅客车站由过去仅为铁路运输服务的单一模式华丽转身为汇集城市公共交通、地下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甚至涵盖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各类生活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枢纽。新的时代需求,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利用各种技术方案解决大空间、多空间建筑形态与功能需求的同时,如何能更好的诠释建筑的艺术性,避免因科技手段的高度发挥而造成的趋同性与疏离感,使站房作品能以它独特的艺术内涵打动人心,从而真正成为具有代表性和生命力的城市地标,是对设计更为严峻的考验。

1艺术内涵在站房设计中的体现

所谓建筑的艺术内涵,是指建筑本身不仅具有富于美感的空间形式,而且能够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容,使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铁路客运站房设计的艺术内涵,主要体现在空间形态、时代风貌、地域文化三个重要方面。

1.1空间形态

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首要元素,在于它是切实的物质载体,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因此,好的空间形态首先是尊重功能需求的产物,根据功能的限定来确立空间的尺度、形状以及采光、通风、空调等各种物理性能。此外,还应注重在功能原理的基础上对于设计手法的灵活变通,以创造出丰富生动的空间美感,避免单调和乏味。塑造空间形式美的设计手法包括均衡稳定的空间体量、主从分明的层次关系、通过重复与再现形成的韵律感、通过过渡与渗透达到的连续性、通过对比与微差产生的趣味性等。以上分析为站房的空间设计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条件。例如,根据人流聚集量的不同,合理的确定候车空间、进出站空间、服务辅助空间的规模;根据等候、观望、问询等停留需求和行走通过的动态需求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形状与边界轮廓;针对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性质,确立相应的照度条件、通风量、温湿度,以保证环境的实用性与舒适性。

在明确了各种空间的实体状态之后,要注意运用美学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优化和重塑。比如:候车大厅是站房建筑中最重要、体量最大的空间,设计时既要保证它的醒目与核心地位,又要注意和其他功能空间的对话关系,此外,大空间容易产生空旷和疏离感,因此需要通过吊顶、地面等水平界面和墙体、踏步、栏杆、柱子等垂直界面的突起、凹陷、架空、覆盖、材质和方向变化对其进行适当分解,以使空间充实、亲切;旅客从站前广场依次进入广厅、候车大厅、进站通道、站台,直至最后进入车厢,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间也发生着频繁的转换,设计时应当注重建立起各层级空间之间良好的过渡与联系;在外立面的处理上,摒弃繁冗琐碎的堆砌,取而代之以结构构件或体块单元有规律的连续出现,能够很好的反映交通建筑既简洁有力又磅礴大气的性格,以次为基础,在高大整体的背景上加以近人尺度的装饰或分割,利用对比的手法使建筑产生丰富的层次关系,等等。

1.2时代风貌

建筑同所有艺术一样,是随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生产力、思想意识等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变迁而发展沿革。只有与时俱进的建筑作品,才能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艺术源自于生活,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是建筑创作最直接有效的参考。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提高,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传统客运站房动辄几个小时的无谓等候,已成为人们放弃铁路运输这种既安全又经济的交通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精炼简洁的功能布局和流线组织,开敞通透、清新明快的空间效果,舒适、轻松、人性化的候车环境,“零换乘”理念的交通接驳方式,应成为现代站房的首要特征。

此外,借鉴其他交通建筑的特点,发展车次“公交化”,“售检票”地铁化,服务“机场化”的铁路车站模式,是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营效率、改善窗口形象的重要办法。而这种模式的实现,必然要依托它的实体存在———站房的改革来成就。所以,建筑师应当努力探索出更适宜当代并具有前瞻性的站房空间形式,发掘新的建筑语汇,促使站房由“等候式”向“通过式”转变,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除了空间组织上的改进创新之外,还应当注重结构、设备、材料、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在站房中的应用。例如:使用轻盈、大跨、新颖、流畅的钢结构作为站房的屋面甚至覆盖整个站台,形成“站棚一体化”,使得空间浑然一体、舒畅明亮;应用大跨度的桥梁设计,使站区内道路交通的联系更加顺畅;发掘车站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使车站的功能更加完备;通过先进的防火、防灾性能化设计评估及设施增设,使得站房在使用上更加安全;引入智能化的通风、空调、遮阳设施,为室内营造更佳舒适的氛围;采用隔热玻璃、双层幕墙等低能耗玻璃围护结构,使得空间更加开朗通透且达到良好的热工性能;对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为不燃或难燃材料,保证燃烧时不释放有害、有毒气体,而且应耐用、易清洁、便于安装、检修和经常性的更新保养,以为旅客带来清洁卫生、安全安心的环境等。

1.3地域文化

每一座城市都拥有其相对独立的地域风情、历史文脉和民俗特征,它们渗透在由人们长期生活积淀而成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肌理和建筑环境中,这是从事站房创作重要的灵感源泉。敏锐、准确的捕捉这些信息,运用提炼、变异、重组、关联等手法将它们恰当而独特的再现于站房中,形成现代铁路客站建筑在不同地域背景下突出的可识别性与丰富多彩的个性,这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文化趋同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在总图设计中,应从环境的整体性入手,尊重所处城市和区位已经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在站房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在造型立意的形象表达方面,尤其应当重视对城市在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元素的发掘和表现。例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可着重塑造出沉稳高贵、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对于风景旅游胜地,可注重对自然地理特征的隐喻;对于经济繁荣的城市,可努力表现出时尚现代、视觉效果突出的建筑风格。值得注意的是,造型立意并不是流于表面的各种符号的简单拼贴,而是以传统和地方的文化意向、肌理特征、符号体系为依托,注意对其精神特征的提炼和再现,从而使建筑形象具有可读性与气质美。

在空间的构成设计中,可通过对内部空间序列的变异、重组和隐含提示,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联想与回忆。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技术的空间组织和技术措施,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民族自豪感,这同时也是当今社会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在对空间的结构选型和设计中,寻找能够与地域特色的形式语言相结合的切入点,让地方建筑语汇成为结构设计的一部分。空间的界面设计,还应注意选择有地方性的建筑材料和色彩,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形成简洁的、适宜大尺度空间环境的表达方式。对细节方面的塑造和把握,也是诠释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为比起华丽的、大尺度的空间体量,与人们使用直接发生联系的细部设施和构造的设计,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和关怀,也更能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关注。大到卫生间、安检口、检票口、问讯台,小到墙砖地砖、格栅、灯具、指示牌、栏杆、座椅、门把手,都应当尽量避免标准化的通用设计,取而代之以地方特色的文化、造型、材料、色彩设计,力求将地域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

2结语

艺术内涵是一个建筑作品的本质与灵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背景如何巨变,这一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也是促使建筑永葆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尤其是作为城市地标的铁路客运站房,要求建筑师在这一领域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智慧,达到更高的标准,以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城市、一种文化的永恒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