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课堂活力艺术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开启学生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功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活力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教与学的效率最高、效益最大。不仅教师教学目标容易达成,而且临时生成的智慧火花频频闪现,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知识学习达到夯实,解题技能得到锻炼,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如我在解方程397(x-3)+7571(x-3)-14999(x-3)=0时,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得到方程的解是大多数学生采取的常规步骤,由于数字偏大,学生叫苦连天。我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并例举一些数学名人诸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激励学生。突然,一位从不活跃的女生站起来就说:“老师,我找到了一个窍门!”“你说说看!”“我们可以把(x-3)当作未知数y,把397、7571、-14999写在一起加减就可以了。”“好!”全班报以掌声。事后我在同学中了解得知,这位同学其他课从不发言,因为老师对说错的同学会讽刺挖苦,在我的课上师生民主平等,我从不打击学生,鼓励为主。
二、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成为课堂活力的源泉
陶行知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放手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反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远比满堂灌、火急火燎完成教学任务要强上百倍。试想一直吃夹生饭,学生的胃口能好吗?如学习圆周长公式时,我事先准备好圆的道具,只是布置学生动手去测量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比赛看谁量的精确,热烈讨论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甚至争的面红耳赤。火候到了,我就亮出圆周率这个概念:即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通过学生的动手、思考、辨析,学生对圆周率的概念了然于胸,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深刻。
三、巧用游戏教学激起课堂教学的活力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升上来,游戏教学给了他们很好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学生热爱游戏,而教师则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安排恰当的游戏内容,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游戏中解决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强化重点。如学习路程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在圆形上操场练习跑步,甲每分钟跑480米,乙每分钟跑320米,甲乙同时同地同向跑多长时间首次相遇?苦思冥想的去做,很少有学生能解决,果然有不少学生直接喊不会。我就让两名同学按题中要求在教室中模拟跑圈,大家一下子情绪被调动起来,先是看热闹,看着看着就有些学生看出门道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操场一圈长度。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视角数学教学训练的是学生抽象思维,枯燥乏味。尽管老师讲解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学生还是容易开小差。特别学习截面问题、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点时,光靠教师一张嘴是讲不清的,辅助实物直观演示,学生也是晕乎晕乎。但是现在多媒体普及了,借助多媒体展示几何方面相关知识点时,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全员总动员,就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学生更能清楚一些知识的生成过程。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和学习状态,时间节省了,效果也达到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活力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这是萧伯纳的名言。一直作为学校教育的座右铭。学生其实是非常渴望与同伴进行学习交流的,只是碍于课堂的气氛和脸面,生怕思路说错引起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我认为数学课上交流必不可少,一是师生交流,而是生生交流。即使解题思路错了,至少会有人给你指出来错在哪里,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知道答案。交流的过程是学习真知、寻求真理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学习就是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交流,互相补充、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增进感情。如学习余角补角知识后,我布置学生测量围墙所形成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学生展开热烈的交流,大多数人都能运用补角知识进行解答。这时一名学困生和我进行了交流:老师,我可以直接测量出围墙的角度,找一根铁丝沿墙角一围,铁丝不就形成一个和墙角度数一样大小的角了吗?这个想法与众不同,我也事先没有想到。我感到很高兴,这就是加强交流的好处,人人都学会思考想点子了。
作者:刘高荃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初中东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