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民居空间装饰雕刻艺术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宅邸、祠堂及牌坊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过雕刻的装饰手法,将建筑的审美、装饰的谦和以及对伦理的崇敬融合在一起。这体现古代人民谦卑礼制的同时也体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
1.木雕。
古代社会背景的复杂与材料的匮乏并没有阻止先辈们追求艺术的先进思想。从构巢而居到定居建屋,社会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级制度的森严,让祖辈们不安于对简单木构件居住空间的现状。在追求形式美和彰显等级地位上做出不断的尝试。木雕的另一个发展黄金期是佛教的传入。认知还不那么健全的古代社会,人们最大的敬畏莫过于神灵,祈求丰收与平静。因此可以看到那个时代非常具有宗教色彩以及无限崇敬感的精美木雕。木雕的发展膨胀期大概就是明清时期,明清家具的登峰造极也造就了木构架装饰的顶峰,在加以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实力殷实,不少官宦或商贾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又限于等级制度的影响,只得在家居装饰中寻求新的慰藉,也造就了另世人瞩目的精品木雕。
2.砖雕。
作为最早的建筑材料——砖,它给人的触觉感受和感官感受都是沉稳的,朴实无华的,因此最容易在人们的艺术审美中被忽略。大约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意识到砖土的坚固性。那时的砖还是世纪意义上的陶土。后来人们用陶土烧成青砖用于构件房屋,在御寒隔热,坚固防火等方面都更胜于木材。但由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人们被宗教礼数、君主人权所抑制,怎样在繁琐平淡的生活空间中增添美感,先辈们也是煞费苦心。从砖的材质、色彩、形状来看都适合进行艺术创造。于是,先辈们将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展望,仕途的企盼以及爱情的纯洁都雕刻在最朴实的建筑构件上,使他们的展望显得更加虔诚。随着风雨侵蚀,砖雕因其材质被更好的保留下来,为后世展示他们当时的精神生活。
3.石雕。
石雕这一装饰构件在大众的印象中更多出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在民居空间装饰中颇为少见。这其中的缘由是大家对石雕的第一感都停留在冰冷、大体量以及气势宏大上。其实不然,石雕作为一种独具匠心的装饰构件,完全体现了古人们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淡泊情怀。石头天然的色彩纹理与古老哲学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的碰撞,再加以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一件件寄托崇敬与美好展望并具有天然美的石雕作品骤然而生,后人们也无不被石雕背后的思想精神以及精巧技艺所折服。石雕在民居中大多运用在门槛、石柱石基等建筑局部,在增加建筑稳固性的同时也为整个建筑增添不少精神内涵与艺术气息。
二、雕刻艺术的取材
1.民间吉祥图案。
封建社会的精神束缚,以及对天灾人祸的束手无策,使人们更加笃信神灵赐予他们的平静与健康。因此,吉祥图案是古代民居空间装饰中最必不可少的。当然也给木雕、砖雕、石雕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在中国这个古老民族,龙凤无疑是最为吉祥以及最为崇高的图案,但迫于封建礼制,寻常民间建筑中很少看到龙凤图案。但其他吉祥动物纹样更加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例如家家户户门口的石墩,多以狮子为创作源泉,原因是狮与世同音,寓意世世平安,四世同堂等多种吉祥寓意。书生祈求仕途,多会摆放鲤鱼跃龙门,马上封侯等吉祥构件。祖辈礼制是循规蹈矩的古代人们最为看中的,所以家中有长辈者多会摆放些寓意长寿与健康的装饰,例如松鹤延年等。这些吉祥寓意通过雕刻的手法表现出来,展示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精神世界,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2.人物仙怪。
除了吉祥纹样外,可以作为雕刻素材的还有各种民间传说、动人故事、生活习俗等,它们或表现神仙鬼怪、或教育育人、或纪实传播。辽源广阔的国土养育着千千万万有着不同风土习俗的人,每个地域流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传说。像大家熟知的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给匠人师傅提供不同的雕刻题材外,同时还具有教育后人的深刻用意。还有一些动人的爱情神话,例如宝莲灯、化蝶等,也表达了古代先辈前人们单纯的情感世界。这些通过雕刻艺术传颂至今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们的美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同时在美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3.寄情山水。
祖国的大好河山必是古代文人骚客或是胸怀壮志的人所钟爱的装饰。在中国较为有名望的民居古宅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幅的雕刻山河栾川的雕刻作品,气势宏伟,展示居住者社会地位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常人的壮志豪情。除了气派的山河美景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小桥流水的别致情调的雕刻作品。文人们如若不是为仕途而拼搏,那就必然有着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怀,一草一木在他们心中胜过壮丽山河。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山河都成为匠人手中的素材,彰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民居雕刻装饰融建筑结构与装饰艺术为一体,雕刻装饰所体现的形式美、内涵美可能更胜于它的实用价值,但它又是依附于实用价值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的古民居雕刻与其说是一种装饰,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人文情怀的雕刻,它是凝结了中国哲学、儒家思想、君主思想以及艺术哲学为一体的艺术精华,是时代的精神结晶。它所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这些中国文化的精髓,已经不能让我们但从装饰构件这一简单层面去理解它。中国古民居的雕刻艺术完美的展示了艺术与文化的结合,我想这是在中国这个古老伟大民族中才能体现的。
四、结语
古民居雕刻这一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植根于传统文化以及伟大劳动人民之中。每一件雕刻品都是历史的载体,它不再是一件单纯的装饰,而是承载的历史记忆以及民族烙印的艺术品。在无数能工巧匠的雕琢下,我们从他们的作品出看到了历史的痕迹,看到了民间丰富多彩的乡土习俗,看到了儒家文化的礼制,看到了宗教信仰的崇高,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朴实向往。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珍贵记忆和宝贵文献,应该让后辈们感受文化的深厚以及前人的智慧,我相信经过视觉的震撼和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会挖掘自身对于艺术的潜能和热爱。
作者:凌士义 郝晓艳 单位: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