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融媒时代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融媒时代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融媒时代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

摘要:传媒艺术具有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三大基本特征,结合融媒时代特征选取大众参与性进行详述,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艺术接受、艺术批评五个方面对其具体表征进行简述,在审美价值观建构、艺术生产链条粘接、内容形式丰富等方面分析大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可能出现的艺术中心冲淡、价值内核消解、大众被动受制等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

关键词:传媒艺术;大众参与性;交互性;艺术接受

传媒艺术狭义上是指借助现代科技和媒介手段,广泛体现参与性与交互性的新兴艺术形式以及经由现代传媒改造和融合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族群。以摄影术的诞生为标志的传媒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与大众参与性。①传媒艺术的科技性更新了艺术创作的手段、拓宽了艺术传播的渠道,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实物化、固定化、单一化局限,让艺术得以大宗复制和生产,也改变了人们的艺术接受方式。②传媒艺术的媒介性让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时代精英团体内部的小众传播模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大众。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干预色彩和受众对于想象共同体的认同。③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让艺术作品与大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让大众得以集体参与到艺术创作、艺术传播和艺术批评中去,艺术创作由“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艺术接受由“静默观照”走向“追求快感”。④从广播到电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新媒体,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日渐增强,大众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甚至成为了传媒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论是科技还是媒介的发展,都在为大众参与传媒艺术提供机会、扫清障碍,“摇电视”“微信扫码”“弹幕”等新兴互动形式的出现,展现着大众参与性在传媒艺术中日益突出的地位。

一、大众参与性的具体表征

传媒艺术大众参与性的实现,首先源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艺术作品得以实现无损多次复制,又因其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让大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与评论更加直接和便捷;其次,媒介的进步为大众参与提供了可实现的路径。融媒时代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互动与参与的全新方式,并发展出了适应其各自媒体特性的参与模式;再次,大众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传媒艺术时期人们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欲都空前提高,这也就推动了传媒艺术不断搭建满足大众参与性这一心理需求的平台和空间;最后,是市场的需求。传媒艺术更多强调生产,既为生产,便离不开市场与效益。传媒艺术对于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与传统艺术时期“私藏”“无价”“非售”的概念相左。传媒艺术积极的拥抱市场、迎合受众、走向大众,向着市场指引的方向前行,打破了传统以“为艺术标价宣传”为耻的观念。市场和大众是紧密相连的,有了大众的拥护和喜爱,才会有市场,才能“既叫好又叫座”。由此,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助推了大众参与性的实现。

(一)传媒艺术之创作:低门槛和集体性

传媒艺术的创作首先表现为低门槛性,传媒艺术时期精英与大众、专业与业余的分界被逐渐模糊,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艺术创作不再如传统艺术时那样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而是放低姿态,敞开大门,让大众能够更加自由和主动地参与到艺术创作的世界中来,集合共同的力量促进艺术发展,让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形式更加丰富。其次表现为低成本性,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创制时代的到来,让传媒艺术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推动。再次表现为集体性和匿名性,传媒艺术的创作实现了由“创作个人”到“制作团队”的转变,将更多的人囊括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来,让大众的思想得以在同一个空间内碰撞、交锋,这给传媒艺术的进步与更新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大众的参与冲淡了第一作者的名号,集体创作变得更加广泛和大胆,脱离了现实身份的束缚,在传媒艺术世界里,人们的创作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和随心所欲。

(二)传媒艺术之作品:娱乐性和去中心化

在传媒艺术作品上,大众的参与性主要体现为突出的服务性、娱乐性和去中心、去规则性。传媒艺术作品以艺术迎合大众,其重点在于带来消遣、调剂生活、服务受众。传媒艺术作品的内容不以严肃性和哲思性的主题为主,更多呈现一种欢愉、轻松。艺术接受由“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具有大众狂欢的特质,大众的审美和感官被一齐整合,实现了思想交互的大联欢。与此同时,传媒艺术中并不存在一个居于中心把控地位的形象和身份,这种去中心化是传媒艺术的呈现趋势,也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下对于传统艺术的反叛。④去中心化磨平了精英与大众、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的界限,并不遗余力的拉平鸿沟、消解边缘,让每个区域都可能成为新的热点。在传媒艺术时期,打破规则、取消限制的做法强势的消解着传统艺术所树立的权威概念。一部电影的故事线可以断裂存在、自然界也可以在艺术中被任意改造成创作者想象的样子,对于传媒艺术而言,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永恒的程式便是打破程式。传媒艺术致力于以受众和市场为导向,循着兴趣点和关注度,放低身段、拉近距离,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艺术体验。

(三)传媒艺术之传播:商业性和链条性

传媒艺术在传播上的大众参与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性传媒艺术的实现是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是消费和审美的结盟⑤,衡量一个传媒艺术作品是否创作成功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大众的关注度,而大众的追随度就是最大的财富和商机。从票房看电影成败、从收视率看节目得失、从发行量看唱片好坏……这些如今衡量传媒艺术作品的新标准全然离不开大众尤其是大众背后的商业价值。2.链条性传媒艺术时期,孤立的艺术创作变成艺术生产链条⑥,一个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创作过程的结束,如今火热的“IP效应”就是这方面的典例。传媒艺术产业链的延伸带来了艺术呈现形式和相关衍生品的增加,形成了立足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独特运营机制⑦。3.转瞬即逝性由于传媒艺术海量生产、海量传播的特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更新速度很快。从形式上来看,一个传媒艺术形态也许前一秒还备受拥宠,下一秒就已经被更新鲜的形式所取代而无人问津;从内容上来看,传媒艺术便捷性的制作特性可能使优秀作品被纷纷模仿、“青出于蓝”,由此单个作品便极难稳居受众注意力的核心位置。

(四)传媒艺术之接受:全能性和去思考化

传媒艺术的大众接受过程的特点表现为全能性、非亲身体验性、去疑问思考化和逼迫性。全能性是指在面对传媒艺术作品时,接受者无需进行特定的训练、无需具备相关的技能就可以充分获知传媒艺术想要传达的信息,获得自身能力之外的超常体验,展现出身体、技能、思想等各方面的全能性特点。非亲身体验性是指传媒艺术能够给受众带来新奇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体验是非亲身性的,是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体验。这种非实物化的艺术体验,既能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的真实,又规避了现实体验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因素。传媒艺术的这种体验性对于大众来说是可操作、易控制的,受众可以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自由调整传媒艺术的呈现方式,这样也就形成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特定的审美距离,有效阻隔了艺术刺激带来的心理惊惧和恐慌,如“VR过山车”等等。去疑问思考化是指传媒艺术通过逼真的画面和声效,将一个近乎完美的世界重现在受众面前,面对传媒艺术这种直白不加掩饰的呈现方式,观众仅仅通过简单的观看就可完成艺术欣赏。逼迫性是指传媒艺术具有强烈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但也会带来“沉默的螺旋”,让大众被传媒艺术所倒逼,无处可逃、无孔可躲,在快速切换的屏幕剪影中变得被动和迷茫,被强迫走进这个众声喧哗的娱乐世界,被强迫认同、强迫思考或强迫接受。

(五)传媒艺术之批评:可写性和话题性

大众参与性在传媒艺术作品的评论批判过程中体现为可写性和话题性。一方面,传媒艺术作为一种可写性的文本存在,在大众参与方面表现为艺术批评的开放性,传媒艺术不会拒斥任何一种评论的声音,赞成或者反对的意见都可以自由抒发,它对大众的参与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艺术接受者由此拥有了多重身份,并可以直接参与艺术生产与传播。另一方面,传媒艺术强大的话题性连接了创作者和接受者,也连接了不同的传播渠道,让所有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共同加入到庞大的话题讨论中去,让艺术生成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积极性和新鲜感,这是传媒艺术大众参与的独特所在。

二、大众参与性的作用与问题

大众参与性对于传媒艺术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大众参与性促进了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建构,传媒艺术通过影像思维的建构,视觉文化的书写,进一步丰富了大众的审美精神世界⑧;其次,传媒艺术拉近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以向下的姿态拥抱大众,拥抱平庸④,让大众有了真真切切触碰艺术的感觉体验;再次,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使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的过程更加紧密,更具整体性,大众的参与如黏合剂般渗透于传媒艺术的生产链条,使传媒艺术整体更具连续性;最后,大众的参与丰富了传媒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让传媒艺术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让艺术的生成不仅依靠艺术家们的想法与见解,更能将大众的意见囊括其中,也使传媒艺术为更多人所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大众参与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值得思考。大众参与的去规则、去中心化可能会带来传媒艺术作为艺术最宝贵的精神内核的消解。人人都渴望占据中心、获得重视、把控创作,就可能会造成艺术的散乱,因为没有凝聚的点而如一盘散沙般分崩离析。因此,传媒艺术应将大众聚合,与大众联手维系住艺术的思想核心,对大众参与进行合理的规制,不得任由传媒艺术在无组织的大众“躁动”中散漫发展、迷失方向;传媒艺术过多的服务和迎合大众,以大众的肯定和市场的回馈作为发展目标,可能会丧失对更高层次艺术性的追求,造成艺术“灵韵的消失”。传媒艺术面向市场,更应处理好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艺术创作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切勿陷入逐利和谄媚的漩涡而使艺术最终沦为市场的附庸和大众的奴隶;传媒艺术创造出的拟真世界,如VR、网络游戏等,可能会带来大众沉迷于艺术真实而无法自拔的情况。新技术让想象与现实、大众与艺术的距离逐渐缩小,让大众更易被卷入,也更易被传媒艺术所控制而失去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大众在参与传媒艺术,享受其刺激与惊颤的同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看待和参与。

三、结语

本文着重论述了传媒艺术三大基本特征之一的大众参与性,但归根到底,这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科技性和媒介性为大众参与提供了保障和依托,大众的参与也让传媒艺术的科技和媒介平台更加完善。同时,三性各自的具体表征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所以传媒艺术是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媒艺术应承担起建构大众审美价值观的重任,坚持本真的艺术理想,在合理的规制下平衡自身发展。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艺术理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艺术创作。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传媒艺术更应处理好建构与解构、精英与大众、中心与边缘、娱乐与思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让传媒艺术能够正确带领大众参与,引导大众思考,开启全新的视觉世界。

作者:纪君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