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策略

摘要:为了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水平,实现信息化时代应用型人才高质量的培养。通过梳理信息化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研究逻辑,分析并找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大数据推动精准学习,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植入微课提高教学效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改善学习环境,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专业资源数据库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环境艺术设计;虚拟现实

引言

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要结合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强调技术与内容融合后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构建起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生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的关键环节,突出设计的实践性和艺术的创新性。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多渠道、多角度获取行业发展信息,并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设计和分析,力争实现信息化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研究逻辑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探索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现实应用价值的课题,既是对优化和完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信息技术浪潮的积极响应。从理论层面看,研究信息化条件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审视和分析信息化教学,研究信息化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关系,可以提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性。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构建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作出的具体阐述,这不仅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且是对整个高职艺术教育理论体系的充实。从实践层面看,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原则,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并且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化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构建企业、行业、学校三方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最终实现高水平艺术设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目标。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含糊,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育快速扩张的时期已经结束,但由于“步子太快”而产生的弊病已经渐渐显露。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普遍不明确就是当时留下的“病根”,已严重阻碍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向内涵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只通过经验之谈,主观性较大,缺乏细致深入地了解客观的各种影响要素,例如:对学情的分析、区域市场人才的需求、行业发展的动向,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高职的学生普遍专业基础较弱,加之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性

传统教学方法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教师耐心和细致的讲授确实取得不错的成绩,面对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已经非常宽广,如果还是继续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课堂教学依旧还是枯燥的文字和图片,再好的教学能力也难以“吊动”学生的胃口,很难满足当前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虽然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设计教学基本上都运用了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但“换汤不换药”,只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教学的有效性。

(三)量性评价占主导,缺乏质性评价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以量性评价为主导,缺乏学习过程评价。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常常以最后的设计作品来判定最终的学习成绩,教师的主观性较强,违背了艺术设计课程标准的宗旨,也不利于学生对设计构思过程的重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缺少微观的“干预”,造成了学生学习出现“断层”,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维,造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灌输”式教学,不仅在学生知识层面上,效果不甚理想,反而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窘状”。特别是高职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由于本身专业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方法和效率不高,自制力也相对较弱,导致自主学习在学生整个知识获取比重中占比极少,也对专业的理解层度不深。

(五)教师技术运用不合理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新的信息化技术,没有将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甚至出现了“为技术而技术”,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技术上,没有深耕于内容,导致了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也有一部分教师完全不运用信息化技术,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都不高。“滥用”和“不用”都不利于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

(一)运用大数据分析,推动精准学习

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各类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利用大数据服务于教育的重要路径。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利用教学平台、后台设置分值比例、问卷或测验准确测算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兴趣方向、发展愿望等数据指标,并依据数据推荐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路径。从艺术设计教学层面来看,大数据能够对学生的艺术特质进行多维度分析,有力助推大数据支持的精准学习,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依据每个教学节点的过程测验数据分析,对于成绩下降较大的同学,建立预警沟通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上给予更多的“关照”,从而实现“一人一策略,一人一目标”的基本设想。近一两年,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教师的工作量有了明显减轻,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二)翻转课堂与项目教学搭配,优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内容的逆序实施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发挥其互动性,从而实现倒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重构教学任务,首先将教学基础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终端进行预先学习,并完成单元测验,然后在接下来的教学课堂中,根据测验结果选择性地调整重点和难点,从而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空间构成》课程中,我们在上课之前先将要完成的空间形态文件在职教云或蓝墨云班等信息化平台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程的安排计划、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等信息,化被动为主动,极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倡导自主性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相互协作、相互讨论,以开放式的教学来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针对性,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微课,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微课通过短视频能够快速将教学内容立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满足信息化时代教与学的需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应注重学生创意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利用微课加入互动式的设计构思、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意能力,强化其设计基础能力。同时加强微课在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方面的调整与完善,进一步助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优质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简单的问题直观化。以《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的“建筑景观表现”小节为例,将手绘的每一步进行视频录制,同时配上字幕注解,让学习的内容更加立体,讲述的内容更加充实,同时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所以,充分利用微课与其他教学要素的融合,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可以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优化,如图1、2。

(四)引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互交式教学新体验

真实环境中的交互动作在虚拟世界中同步反映,实现教学情景化新体验。环境艺术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对三维空间的重构与优化,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在空间类课程中,普遍还是沿用二维的平面照片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对空间有着立体的思维,更难对案例进行深刻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创意能力。例如,在《景观装置艺术制作》课程中引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教学环境的虚实结合、三维沉浸式学习、教学过程的实时互动,有助于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360度无死角感受“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设计方案作出相应的优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创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助力个性化学习

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推进信息化的教与学提供了支撑。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加强企业、行业的信息和资源的互通,丰富资源库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素材来解决教学问题。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与广州融德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广州DIDI设计组有限公司、广州盛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等几十家一线设计企业合作,对项目案例、设计技术、环保材料等资源实现共享,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平台。随着教学资源库不断的建设和完善,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全面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中,教师应主动顺应网络给教育带来的便利,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和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职业技能,完善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提升,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继续教育资源,巩固专业基础能力,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从而加强自身专业的提高,以适应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成长点。所以,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中,需要深入了解自身学院专业的特点、内部要求,并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可取的态度是:对教育各环节资源进行信息化重组、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教学流程,同时加大信息化技术与专业的融合,优化教学方法,鼓励校企共建网络资源库,倡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从而构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式,保证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

作者:卞观宇 李杨红 朱琦聪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