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代服饰配件玉饰品艺术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以西汉时期海昏候墓出土的服饰配件中的玉饰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典型玉饰品来探讨汉代玉饰品的艺术特性,分析汉代玉饰品形成、发展的原因以及汉代玉饰品的审美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作为服饰配件蕴含的文化思想。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文物上万件,这些文物展现当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工艺技艺、艺术审美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汉代时期的装饰艺术品是十分丰富的,而海昏侯墓出土的服饰配件就有金属类、丝织类、玉石类等,每个品种都有其不同的纹样装饰,工艺,造型、色彩,也各具特色,深受当时贵族的喜爱。其出土展出的玉器精巧别致,无不显露出墓主人高贵奢华的生活方式。
1海昏候服饰配件中的玉饰品
汉代的经济与国力较强,文化与艺术在该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服饰配件艺术也有很大的突破。当时期的文人雅士以及贵族喜爱佩戴玉饰品,不仅彰显君子的身份尊贵更是品德自敛的象征。基于“玉德”的推崇,给玉器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文化基础,工匠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玉装饰配件的艺术审美,由于玉雕工艺技术的提升,汉代更是发展出了多种雕饰加工方法,玉纹饰也愈加精巧别致,赋予了时代独特的美感。海昏候玉饰品的发现对中国的玉文化发展以及艺术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海昏候墓出土主要玉饰配件及艺术性
“玉佩饰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装饰品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是人们自身审美需求的体现”[1]。部分玉饰品的艺术性的发展是从功能性的弱化而逐渐演变而来,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变迁。
2.1韘型珮
出土于主椁室东室南部的韘型珮,做工精美,玉佩约手掌大小,在玉佩的左侧是龙形纹饰,其右侧是凤型纹饰。从选玉的材质与雕刻的工艺上看,这块韘型珮无遗是具有很高水平的。作为一种佩戴在腰部的饰佩玉,在汉代时期非常流行。玉韘佩作为玉佩饰,流行于汉朝。有关于“韘”的记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韘、决也,所以拘弦”。“韘”作为射箭时用来勾弦的。一般的韘一面微鼓,一面略凹,作为一种贵族在射箭时的护具,但是随着不断的变化,韘由最开始的作为护具的实用性逐步过渡到更具装饰效果,射礼文化的传承使得人们对韘这一物品更为推崇,并相信佩戴韘的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射技的掌握从而自豪。虽然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意义,但这是韘作为前期的实用性与后期的装饰性之间的转变的重要原因。“韘已完全演变成为仅具装饰意义的韘型珮。此时的玉韘注重强调器身出廓部分的纹饰,而韘形佩器身主体纹饰弱化”[2]。玉韘饰品通常在韘身雕以精致的凤形纹、龙形纹、虎纹等等纹饰,做工精美。海昏候墓出土的韘型珮(图1)是一件青白玉质,同时镂雕龙凤螭纹,玉泽淳厚光泽,这也体现出海昏候尊贵的身份。此外玉韘均是用特定的纹饰去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对长生不死、神仙思想的追求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2.2玉舞人
娱乐用具库出土物品中的”翘袖折腰“玉舞人组佩饰(图2),是和田白玉质地,有褐色沁,造型写实,翘袖扭身的舞姿,其眼眶斜视上方,浮雕直鼻,发丝细腻,一手甩长袖于头顶之上,另一手置于腰间。其上、下皆有半圆形凸出穿孔,再加上发现时是与一件双龙首玉珩和石管放在一个盒子里,所以推断应该是成组的玉佩件,上、下的孔用于穿系。海昏侯墓玉舞人,是墓主收藏的一件战国晚期古器,作为佩饰之物,玉舞人以舞女婀娜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玉舞人以其灵动美好的外观被王公贵族当做装饰品,但在大一统政治局面下,升仙思想弥漫的汉代,玉舞人被赋予了趋利避害的功能,有辟邪之用。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组玉佩是一件常服装饰,系于腰带,这一结构佩系方式,显然不同于汉代时期另一种流行的佩于项上的方式。海昏侯墓玉舞人,当时作为一件古器,能被重装上阵,或许正是因为它契合了彼时玉舞人组玉佩流行的风尚。
2.3玉带钩
由于饰物佩戴的风气盛行,作为挂系着配饰物的带勾也成了人们追求身份象征的细节,如《淮南子说林训》“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说明带勾的使用是非常普遍且多样的。禽鸟形带钩、螭纹带钩在汉代很流行,纹饰突出动态美感,通透构图线条流畅大气,刀法简洁,尽显独特艺术神韵。从海昏候墓出土的位于墓主人腰部的玉带钩可以看出,纹饰为C形云纹(图3),细腻流畅,当时应该是悬挂在丝织物上的,然而丝织物遗憾的未能保存下来。此外还有玉具剑饰、熊形玉饰等,身份高贵者才能佩戴。玉具剑饰即在剑身装饰玉器的佩剑,纹样十分细腻丰富。熊形玉饰也是承载着古人对玉对熊的崇拜向往,融合汉代黄老之学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象征装饰用玉。
3汉代服饰配件的特性
当时期观念与技术累积也促使了服装配饰的发展,首饰、腰饰的应用与样式、以及鞋履的演变等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演变形成了服饰配件背后特有的含义,是蕴含着一定的区域特征和传统形式。海昏候墓中出土玉饰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如果将汉代的出土的这些配饰仔细作比较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其有诸多特性。
3.1从属性与整体性
大多数玉,都作为服饰配件而存在,它在服装体系中所属的地位具有从属的特性。服装在除了御寒保暖等实用功能外,还可以烘托人内在品质,或者是身份地位,使人的形象更加具体。配饰品都围绕服装这个主体存在,突出着装者形象的同时,体现着装着当时的审美水平。整体性也是服装配件的基础特点之一。每一件汉代玉既可以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又可以作为部位配件融入着装的整体之中。每一个配件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虽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但是从服饰的装饰效果上看,它们相互协调的结合,达到了多类型服装饰物的统一的艺术效果。
3.2社会性与民族性
社会变化的因素对服饰配件的影响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服装饰物作为身份化的象征而存在,就连达官贵人也要受到非常严格的等级约束。另一方面,社会的重大变革也必然影响着服饰配件的发展和变化。如:西汉前期强大,胡人后为汉武帝所败,胡人四散,也促进了汉族与胡人的文化交流,在装饰用品上,墓中出土的水晶珠、玛瑙饰、琥珀珠、琉璃珠等,也是文化交融的佐证。民族习俗代代相传,玉饰品在汉族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玉饰纹样蕴含着汉民族特定的风俗,挖掘出的当时期典型饰玉的颜色、选材、图案、外形等方面都体现出汉代民族特点。与同时期胡人装饰文化对比,更是体现出汉人玉饰品艺术的独特性。
3.3审美性与象征性
作为服饰配件其要具有基本的实用价值外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其审美作用,如海昏候墓中出土的玉带钩、玉韘等,雕刻纹样细腻,精巧别致,钩身饰以祥云纹样,极具美观性。社会的等级差别分化,使得服装配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王、公卿诸侯用玉的成色从白玉、青玉到黑玉有差等,是尊贵的体现,并包含个人与时代的审美旨趣。如汉代贵人们通常需要穿着富丽精美的服饰,佩戴珍贵且做工精致的饰物,如白玉石、铜镶玉、玛瑙珠、水晶珠等等,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财富,这也不断的刺激了上层社会对奢侈装饰配件的需要,也促进了饰物的进一步发展。
4汉代服饰配件的文化内涵分析
4.1民族交融
海昏候墓中的一些器物也与当时期的胡地有一定的系。如伎乐俑是从事音乐舞蹈的木雕像,主要在宫廷表演,这些伎乐俑着舞裙,形态各异,姿态翩然。其中一着舞裙跪坐的伎乐俑,饰以纱巾遮面,也透露出一股浓郁的胡风。墓中出土的独角羊银当卢,照理应该雕刻瑞兽麟的图样,但是当时流行匈奴文化,所以工匠们把这带有“胡子”的羊刻画的如神兽一般气势,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形成了一种拥有或使用匈奴系北方草原文化器物的风气。
4.2崇尚自然
玉饰品上所雕刻的纹样大部分是工匠在取材于自然的同时,丰富了对自身或这个时期对神明的向往,大量的祥禽瑞兽题材、植物花卉题材被运用到玉器装饰之上,栩栩如生、恢弘含蓄,如厮杀纹玉饰等。
4.3怀旧与向往
汉时期的玉饰被广泛的推崇使用,这与当时期观念、制度、经济大有关联,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寄托着对自身对品德标准的向往对先人的敬仰、对神仙的崇拜。因玉蝉象征清高而被古人所推崇。蝉生活在树上,滴水为食,所以是清雅君子之风的化身,在材质上,选用通透的玉石,遒劲有力的雕刻方式,就更彰显其高尚、清雅之韵。蝉的生死历程特别,脱壳时化为飞蝉,代表着重生与超脱,所以在古代葬礼中,人们会将玉蝉置于往生者的口中,希望能够像蝉一样,得到灵魂的升仙。展现该时期人们对超脱世俗,得以永生的渴望。此外,蝉与“缠”音相似,所以把蝉作为挂饰系于腰间,就有“腰缠万贯”等等祝福的寓意,同时器物用蝉纹蝉形做装饰,象征权利历代延续与传承。蒲纹玉璧(图4)为环状,象征苍天与太阳,最初的功能是古人用来礼祭上天,祈愿的礼器。古人对天的认知,使得其作为象征与上天沟通的器物,墓葬中的玉璧的使用也是反应了人们对逝后升仙的渴求与向往。同时玉璧作为佩饰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权利越大、则拥有玉璧的数量越多。玉蝉与玉璧的使用,体现古人对先祖玉文化的传承、权利的延续与对逝者的感怀思念之情以及对永生的向往。
5结语
海昏候墓出土玉饰非常丰富,我们赞叹的同时,也对这些出土的玉饰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观念及现象进行探析。这些方面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汉代思想是道家的神仙方术与汉武帝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结合。汉代人对玉石的审美是继承周代的“首德次符”与求珍、求稀、求奇相结合。此外对于各种玉石材料的熟练把握体现了工具革命带来的生产水平的提升,突破了很多艺术表现方式的难题。当然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玉饰清楚汉代的玉佩严格的等级制度,体会汉时期贵族的崇尚与向往和生活风貌。玉饰品作为当时期的服装配件,被大量使用是因为还有其背后的象征性及丧葬观念,它包含人逝世后升天的祈愿和希望事事安平的心态,而且还寄托了古人们对永生的向往,具有极其丰富的观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瑾.汉代海昏侯墓出土韘形玉佩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18-19.
[2]袁良榕.韘形佩的历史渊源及演变——以海昏侯墓出土龙凤纹韘形佩为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18(4):55-59.
[3]林滔.浅谈汉代玉带钩的造型、纹饰特点[J].大众文艺,2014(10):105-106.
[4]王东林,王冠.图说海昏候贰刘贺其墓[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6.
[5]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6]江西省博物馆.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
作者:吴双涵 吴永红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