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创作的具体做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创作的具体做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进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创作的具体做法

2011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指出“辽宁工业题材、本土题材影视作品再度出发,续写辽宁影视艺术新传奇。”[1]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继早期的辉煌与中期的沉淀,近年来续写了新篇章。继20世纪80年代初期具有重大影响的《乔厂长上任记》之后,90年代中期聚焦工业改革和人物情感的《蓝城》曾一度缔造了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的辉煌;其后近十年的时间,工业题材影视剧处于低迷状态,创作者将目光更多投向了颇具市场效益的都市情感、历史、谍战等题材,相比近十年来年均400多部电影、14000余集电视剧的总产量,展现变革阵痛期工业发展,工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经历的工业题材影视剧在比例上呈现出“集体性式微”的趋势。直到2006年《漂亮的事》横空出世,《大工匠》、《钢铁年代》、《钢的琴》、《郭明义》等影视剧的热播,辽宁迈出了向创作生产工业题材影视剧的领军大省前进的步伐,《郭明义》、《钢的琴》同获第十四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钢铁年代》获得第28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再度传奇出发源于时展的集体文化诉求,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核心价值作为精神与行为规范的依托。因而,工业题材影视剧就必然地肩负着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使命,在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创新艺术形式,夯实艺术内涵,推进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创作走向再度繁荣。

一、凝铸民族精神,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作主旨

文化价值取向支配着文化的运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给文化指明了方向,而且从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提倡真善美与抵制假恶丑的有机结合上为文化标示了方向。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创作者应当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作主旨,多样化、艺术性地展现当代产业工人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认同。工业题材影视剧行业性很强,创作者必须以积极乐观、真诚热情的态度,沉下心去体验并深入生活,才能真正还原工人群众真实的内心世界。《大工匠》的编创者们在工厂前前后后蹲了3年,深入车间与工人们亲密接触,感悟工人们的生存状态,熟悉产业工人的工作流程和生活环境,创作出展现当代产业工人精神面貌的力作。只有掌握这些最鲜活的创作素材,才能以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影视作品还原当代产业工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震撼人心、启迪人心的作品。电影《郭明义》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及广泛好评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电影采取常态生活的视角观照平实的大众人生,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干一行爱一行素朴的职业道德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实际上,郭明义所引发的热议及其所带动的群体性助人风尚,基于大众向善的本真和美好的人性,这些真诚的价值关怀凝固于点滴的生活瞬间,不放大,不矫饰。正如在雷锋纪念馆中,一位参观者问郭明义——怎样才是学习雷锋?郭明义的回答很简单——参观后马上回到工作岗位,把属于你的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平实的呈现方式。在工作中,郭明义严格按照标准把路修好,公路维修任务紧迫,天气恶劣时,坚守工作岗位;在生活上,帮助工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劝导工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郭明义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在公益事业上,郭明义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爱,只不过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它,而他就应当做这样一个无惧风雨的火种。20年的时间里,郭明义以54本鲜红的献血证,6万毫升的义务献血量守候其他生命的呼唤。一个人做好事容易,难的是坚持做好事,更难的是带动身边的人坚持做好事。这份无私的坚持,正是对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坚守,正是这份朴素而赤诚的坚守,让社会的和谐圈无限扩大。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切行为的根本,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在工作和生命中的价值。电视剧《钢铁年代》将时间定位在1949年到1965年之间,承载那一时期特有的激情和信仰,“反右”、“浮夸风”、前苏联釜底抽薪撤走专家、三年自然灾害非但没有击垮这些钢铁卫士,反而使他们以国家强盛为己任的民族精神得以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意气风发地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直到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出了特种钢,为钢铁企业培养了近万名的技术工人,支撑起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厦。《钢铁年代》是那个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我们可以正视历史,向那个年代的人致敬。[2]电视剧《大工匠》所塑造的技术工人身怀绝技,视技术如生命,视国家利益为最崇高的责任和信仰。这些工业题材影视剧将核心内涵凝定于火红年代中集体性的民族精神,父辈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大爱通过铮铮铁骨、自立自强的工人群像传递出来,书写了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豪情壮志和民族精魂。

二、内化核心价值,以人文情怀渗透人物创作

价值观决定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主动选择,既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情趣爱好有关,也与其自觉接受的价值引导有关,因此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当以人文情怀为常态人生作传,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将爱与善良融于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在增强作品观赏性和感染力的同时,适时适度地传递核心价值内涵,引导受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演高希希说“要想拍好工业题材,首先要深入理解,不能认为工业题材就一定是喊口号、主旋律,工业题材的主题思想要落到一个个普通的剧中人物身上。”[3]《钢铁年代》把关注视角从冰冷的机器转移到个性鲜明的人本身,用普通人物不平凡的事迹彰显和诠释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巨大的人性丰碑面前,纯真的人性和超越世俗的大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坦然面对严酷的现实,可以对抗沉重的命运。尚铁龙、杨寿山在面对共同的爱人春草时,谦让、成全、奉献成为写就三个人物的关键词。电影《钢的琴》用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讲述一群小人物以自我抚慰的人生态度不懈追求幸福,传达对待亲人、朋友不离不弃的责任感和乐观坚强的人生信仰。陈桂林面对人生困顿与无奈时坚韧乐观:女儿抱怨假琴弹不出声时,他将贝多芬搬出来安慰女儿;为了留住女儿,他用木头做琴、与众工友偷琴,最后造出钢铁做的琴。这一切看似荒唐,却折射出他对女儿深深的爱。众工友为帮助朋友抛开自己的事情,在集体造琴的过程中,他们找回了集体荣誉感和浓浓的兄弟情义。冰冷的钢的琴融注进平凡的情与爱、善良与美好,谱成心灵之曲。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以贴切平实的方式,将责任与道德、理想和信念蕴藉于人物的一言一行;在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内化核心价值,将爱与善良传递给每一个人,将人文关怀植入人心。

三、创新叙事视角,以普世关怀延展叙事空间

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需要创新叙事角度,给传统的工业题材以崭新的观照视点,给当下的工业文明寄予未来无限可能。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传统的叙事角度有以下两种:展现工业化历史,将工厂、车间、技术等工业生产元素作为展示前景,个体与工人群像作为重要的叙事支撑。《大工匠》以工厂生活和技术比武贯穿全剧,讲述产业工人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的心路历程,全方位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工人群众的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钢铁年代》以鞍钢建设历史为主线,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各种困境中顽强奋进建设鞍钢的故事。传统的叙事视角将关注点更多置放于工业样态与元素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架构,通过展现工业元素、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工业时代的兴衰与变革,从而完成对工业化历史进程的节点式重要阶段的回放,启人回望并正视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工业化历史仅作为背景出现,正面展现身处工业时代环境中的个体或工人群像。电影《钢的琴》将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虚化为生活背景,以工人的生存问题作为叙述重点,以父亲为留住女儿而造琴为主线,展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信仰。在传统的叙事视角基础上,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不断摸索新的叙事走向,《漂亮的事》以观念革新为叙事视角,以巧妙的叙事结构突破了工业题材的传统叙事方式,将镜头对准企业自主创新,展现面对市场冲击和变革呼声时,现代企业所选择的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工业化道路。《漂亮的事》的主创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唤起人们对国企改革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发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历史强音。除了上述叙事视角,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重视对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生产力的过度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贫富悬殊、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家庭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都是世俗化、工业化所引发的热点问题,因此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将人文关怀、责任感和使命感融于叙事线索,以独具魅力的影像叙事,反思工业文明,为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普世关怀的能动力。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从鲜活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不断创新叙事视角,将核心价值融入人物和叙事主轴中,凝铸民族精神,实现文化认同,使其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推动者,真正发挥讴歌时代、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实现辽宁全面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