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本土要素在本土动画中的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本土要素在本土动画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土要素在本土动画中的运用

本文中的“本土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它不仅是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的象征,更是区别于世界文化的我们国家特有的介质。它存在于中国历代官方的发展历史积淀中,也存在于民间百姓的举手投足间,它积累了几千年,还在不停的延续着。一名优秀的动画设计师,就应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或恰当的思路将本土元素更好地应用到动画片中,彰显中国动画特色。本文将通过梳理和总结中国建国以来本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为今后的动画设计者提供创作思路。

一、本土元素应用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们的艺术家们就马不停蹄地为中国的动画事业付诸努力,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间,我国产出了近400部动画片,也涌现出了一批曾经享誉世界的优秀动画片。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也许算不上有分量,但那却是上一辈人辛苦努力的结晶。

从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这期间,产出近百部动画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制作人,如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钱运达的《金色的海螺》、虞哲光的《聪明的鸭子》、万籁鸣的《大闹天宫》、特伟《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基本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艺术家们在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本土元素,除了我们熟知的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之外,如《大闹天宫》的“所有角色造型、艺术元素几乎都源自于我国的民间年画、古代敦煌壁画、古代青铜器装饰、漆画等艺术。片中角色的造型设计还采用民间年画用线造型……将古代敦煌壁画中的神话及永乐宫壁画中人物角色的造型特色融入其中……片中神仙的造型则是直接汲取了民间年画、壁画中的艺术精华。”[1]当时,动画片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折纸、木偶、水墨画、剪纸为主,与美术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人们称之为“美术片”。我们从动画片的片头就可以看出,当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标识在每部动画片里都不一样。在那个时代,动画片的制作者一定是美术功底很强的艺术家,很多部动画片都是艺术家一帧一帧用手画出来的,从人物形象设计、服饰、脚本的选择,到色彩的搭配、音乐、构图,都充满了中国特色,而且非常考究和严谨。

第二个时期是结束后的1972年到1990年。此时的动画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无论是表现题材、艺术手法还是音乐、配音的选择,都较前期更为丰富;在本土元素的使用方面,也更为唯美和自然。比如,王树忱的《哪吒闹海》,胡进庆的《葫芦兄弟》系列片;曲建方的《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片;阿达的《三个和尚》和《三毛流浪记》;王树忱的《选美记》等动画片,已经突破“中国学派”水墨风格的局限。特别是阿达的作品,充满着中国元素而又不失诙谐、幽默。此时的动画片,除了延续老一辈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之外,还增加了一些现代的表现技法———纯粹动画的表现形式。此外,出品单位也不仅限于上海美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辽宁科教电影制片厂等制作单位也纷纷出品动画片。

第三个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的动画市场被美国、日本的动画片充斥着,突然没有了发展方向。电影屏幕上叫卖的是将中国传统题材改编成迪斯尼、梦工场大片的动画大片。人们在历经了迪斯尼、梦工场、日本、法国等动画大片的狂轰乱炸之后,也在深考着国产动画片的出路。尽管人们对当今的中国动画充满了失望的情绪,但是仍然涌现出了一些较为优秀的国产动画影片。比如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于2011年出品的3D动画《十二生肖快乐街》系列,不仅在题材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还在场景表现中采用了与中国本土元素息息相关的建筑、背景、服装、思想,除此之外,也吸收了美国动画片的幽默风格,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另外,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10年出品的《虎王归来》也是一部国产优秀动画片。它首创国产动画电影方言配音,陕西话、山东话、河南话、广东话、四川话……七八种方言交杂相呈,既突出刻画了人物性格,又大大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和亲民性。

二、本土元素应用思路

如上所述,我国曾经一度辉煌的动画片均以各种形式融入了中国本土元素,或艺术风格、色彩应用;或人物造型、服饰……世界人民需要的并不单是国际风格。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而民族的,一定是世界的。

首先,以表现题材为切入点。中华民族可以改编为动画片的题材非常丰富,将这些表现题材加以分类,可以分为:漫画讽刺类、寓教于乐类、故事改编类。漫画讽刺类题材可以以当今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为题材,讽刺社会上的某种特殊事件等,比如《超级肥皂》、《选美记》等;寓教于乐类是中国电影与动画的传统表现题材,是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动画片,比如爱国主义教育片《渔童》、《熊猫百货商店》、《红军桥》等。故事改编类是根据一些经典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动画创作如果能够很好地将神话故事中的内涵予以延伸,必将获得持久的生命力。”[2]其次,以艺术表现手法为切入点。

除了表现题材之外,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本土元素应用到国产动画设计中的一大切入点。采用二维或者三维表现并不是重点,三维表现方式其实并不适用于当今中国动画创作,因为这种表现方式对人才、技术、硬件的要求很高,我国目前还很难与欧美抗衡。但是,我们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的二维表现手法,如水墨画、墨色线条、折纸、木偶等,突出本土特色。如果一味追求三维的表现方式,我们创作出的动画片只能显得很粗糙,不伦不类。

最后,以中国地方文化为切入点。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也非常有特点。地方的语言、音乐、色彩、艺术、皮影、民间美术都是可以吸取的方向。比如1985年胡进庆创作的动画片《草人》,采用了中国唐代青绿山水的表现方式,配乐采用笛子、扬琴、唢呐等中国乐器,显得非常具有中国特点。

再比如近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虎王归来》,虽然其在三维表现上显得不是那么精致,但是该片吸取了美国动画片的幽默,采用了河南的语言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的戏剧服饰,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如果动画片的创作能够适当汲取我国各个地域的元素,在世界市场上一定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