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鼓励学生动脑动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要鼓励他们动脑、动嘴、动手,踊跃发言。同时,在提问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回答问题成了优秀学生的专利。我曾经对个别回答与一齐回答做过分析,如果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只指明一个学生回答,那么其他学生顿时就会轻松下来,以为叫不到自己,于是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在齐答问题时遇到有不动嘴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让其单独表态,亮明观点。此外,我还发现有一些学生最怕单独回答问题,且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过小又语不成句。而一旦让学生齐答时,这些学生的声音就会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尽量给他们创造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胆量。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学生在课堂之上一声不吭,学习效率低,思维不活跃,还特别容易走神,这些学生常常把自己置身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习上没有起色。要让这些学生开口,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较长的过程,于是我每堂课至少给他们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脑、动嘴。实践表明,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面向全体,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学得轻松,课堂效率才高。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如果站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来看,就是“我能学”;如果站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看,就是“我想学”;如果站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会学”;如果站在意志努力的角度来看,就是“我坚持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感悟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设法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巧妙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适时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只要学生能自主办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注释、查工具书疏通句子,理解课文大意,那么教师就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和讲解,只需对学生提出的那些较难的字词和含义较深的句子进行讲解即可。此外,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肯定会不尽相同。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正视这种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做到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让教学真正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法切忌定于一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指教学规律和原则,但是这些教学规律和原则不是僵化的、一成变的,而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学方法也会随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变化而变化。我认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科学的、合适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如果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且产生了合适的效果,那么它就是有效的。

首先,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这种形式突出的是“直观”与“形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进而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情感世界。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可以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影像,给学生展示花坞春晓、桃红李白、草长莺飞、燕子呢喃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几幅图画。

其次,直接参与式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参与”“合作”。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或者让学生自制道具,通过扮演小说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几番的变化,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辩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突出的是“互动”与“探究”。教师可以设定辩题,启发学生破题、立论,主持正反双方进行辩驳。这种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此外,还有关联式教学法、生活式教学法、竞争激励式教学法、对话法、主题式教学法、故事式教学法……

四、小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现行的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有不少教师为追求华丽的形式而舍本求末、舍质求新,还有的甚至把某人的某种教学方法,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是有效的,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我们都应该将其付诸实践,为教学提供助力。

作者:柴素倩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中学

第二篇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提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巧妙,富有吸引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的学习上来,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大的动机,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愉悦的事情,才能产生积极提问的激情。

1.图片导入。图片、图像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而且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漫画。直观的画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在心中产生疑问,想要知道这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此时再进入文章的学习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欢快的节奏、抑扬的曲调,具有很强的渲染与烘托效果。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将之与音乐结合起来,可以让文字活起来,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愉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效果,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情感,或悲或喜,从而使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基调来进行文章的学习,更加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提问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当学生的思维与大脑处于活跃状态的一种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以多种角色从多个角度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展开阅读与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思考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思维,以问题来为学生指导方向。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展开积极的探究,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对问题本身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的提取信息或是非判断型问题,并不能起到激活思维的目的。我们要设计富有探索性、开放性与延伸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为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困惑,并经过思考与探究逐步成形,进而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每一篇文章并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巧妙构思,所表达的对生活与情感的真实感悟。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产生更多的问题,教师就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枯燥地进行文章的学习,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也很难产生疑问。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

三、实施多元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乐于提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强化与提升的过程。对问题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不应是是一个终结,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能够起到强化学生正面情感,增强学生提问动力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做到:一是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表扬来激励学生,以批评来引导学生。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适当适度的表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会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对学习也会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二是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全过程,作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教师不要只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而是要考虑思维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问题的切入点等。三是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教师要体现评价的差异性,要善于对学生做纵向挖掘,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教师要基于学生各自的实际情况做个性化评价,真正实现因人而异。这样更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客观看待。而适当的横向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面,激励学生进步。

四、小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切实做到依托语文的学科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教学方法、手段、模式、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激起学生提问的激情,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杨淑红单位:河北省涞源县晶华学校

第三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只是机械而繁重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我们要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更亲近,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2.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自然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情感、个性,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视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习体,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不附属于任何人的学习个体,而不是忽视学生,无视学生,一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学。

3.信任学生。教师要由包办保姆型教师转变为参与引导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将现成的结论型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取得成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展开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简洁、优美、生动、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这样的语言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得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能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语言更是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性情的陶冶、心灵的启迪,让学生能够享受美、创造美、发现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语言艺术,讲究说话技巧,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带入那神圣而奇妙的语言文字世界。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与语言驾驭能力。教师要认识到优美的教学语言并不是生动词语、修辞格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能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平和舒缓的语气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能够带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走进诗情画意般的优美意境之中。简单说来,教学语言要做到具体形象、生动幽默、富有感情,富于变化,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与感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更显示出其教学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静止单调的教学更加富有动态感与丰富性,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得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能够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多媒体可以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情感直观而立体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受其感染,能够真正地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开展主动的探究打下基础。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主动探究。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及主动构建,使得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与多向互动中。

2.合作学习法。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优势来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分配合作小组,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二是合理布置合作任务。任务是核心,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会失去合作学习的契机。在兼顾学生间的差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三是必要的教师指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的共同参与才能成就高效课堂。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保驾护航。

3.情景剧表演。教师可以选取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利用课堂留白来让学生进行扩写、续写,并表演出来。这样的活动更具综合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郁海侠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