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坚持关爱原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方位帮助
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既是师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状况,兼顾学生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为学生量身打造最为合适的教学目标与过程体系,并整合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关爱学生。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兼顾学生的差异。无论是语文学习基础较好的优秀生,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学困生,针对他们的学习基础与实际能力,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优秀生的学习目标难度系数高一些,学困生的难度低一些,确保学生的能力基础与学习要求相吻合,兼顾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其次,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给予每一个层级的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多参与、多思考。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在提问、探究等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学困生群体的有效兼顾。我们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单独设计,课堂提问内容之中定向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回答,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参与程度,也能够增强学习成功的体验。当堂检测作业的设计方面也专门设计了难度较低的基础性知识点考查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我们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要求学生间结成帮扶对子,以相互帮助的形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弥补教师在学生转化方面时间与精力不足的缺陷。在学生转化工作中,要求优秀生帮助结对的学困生制定补习计划,针对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同时给予学习技巧方法方面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的重要长效机制。
二、坚持自主原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能力提升
过去一段时期,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思维活跃程度不高,教师也没有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步被解决,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模式,将教师讲解模式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我转变了教学方式,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解决本课的生字词问题,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以及司马迁其人,为教材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首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品读相关词句,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于将本节课的要求明晰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照,拾遗补缺,同时这样的目标也是整节课的线索与引领,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深入推进。
接下来,我向学生出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进行分小组研究:、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司马迁生长环境和写《史记》有何关系?司马谈如何嘱托司马迁的?父亲的话仅仅只是与儿子生死相别吗?面对父亲临终的嘱托,想象司马迁会如何答应父亲?他又是如何做的?写作《史记》过程中遭遇了怎样的飞来横祸?司马迁如何面对这样的灾难?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活下去?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能否改为‘发奋’?从司马迁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一组探究题浓缩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照思考题进行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与完善。
完成小组合作研究环节之后,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发言,并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补充完善,最后进行点评,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为了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的反馈信息,课堂上还进行当堂检测,便于教师及时对照反思以及调整、弥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相互交流的积极性也较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长此以往,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创新,全面贯彻激励、关爱和自主原则,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打造更为优质的语文教学。
作者:杨俊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