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善于提问下的语文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师道尊严,即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学生担心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是错误的,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同学的讽刺,于是在诸多心理顾虑下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从而逐渐失去了提问的激情与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顾虑,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勤交流,以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得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对立师生关系得到有效改善,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并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言论,从而为学生构建和谐、融洽而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问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学生就只能是被动参与、消极对待,不要说自主地提出问题,就是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懒于参与,惰于思考。说到底就是缺乏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让学生展开积极思考与思维,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乐于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讲究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真正地将问题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乐于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兼有传统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具有特殊的图像处理功能与演示功能。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将那些静止枯燥抽象而又极富内蕴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动听的音乐。这样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知识与生活来展开主动学习。这样更能将学生带入“愤”“悱”的状态,从而让学生爱上探究,乐于提问。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问
中职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自主提问能力尚有欠缺,大多学生只能是依旧文字表面来提问,而并不能真正地深入文本。正所谓“以问启问”,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设计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1.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学情。所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进而发现问题。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脱离学生的学情,那么学生容易望而生畏,而降低学生的探究热情,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情,加强问题的针对性,以引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关注与探究。
2.问题要富有开放性。封闭性的问题只能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固定的条框内,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而富有开放性的问题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得学生能够以文本为依托,立足文本又脱离文本,能够真正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提出更多富有个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
四、指导提问方法,让学生善问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仅仅是敢问、爱问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与技巧,会问、善问。当前学生的提问大多只是凭直觉随意发问,提问思路不清,问题价值不高,这是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这样才能提问思路更明确,更富探索性。
1.让学生学会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学习中也是如此。预习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产生初步的问题,从而为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学习打下基础。
2.让学生展开合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将教学安排得满满的,而是要适当地放慢节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来提炼与整理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思考、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新问题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思维过程与探究过程中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提问技巧,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来。
作者:张晓英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
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了问题往往畏于教师的权威或是怕提的问题不好而受到师生的嘲笑而不敢提问。正是在这种的消极心理的作用下,愈怕愈不敢问,课堂上逐渐就没有了学生提问的身影。那么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减轻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于提问。
(一)转变师生角色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要地位,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可以说学生就是教师的附属,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上。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地位自然不敢提问。为此我们要转变师生角色,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学习主体,是共同的学习主人,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文本的阅读,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这样自然就会敢于提问。
(二)鼓励学生提问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以所谓的教材教参来限制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的精神,要让学生勇于跳出固有的思维限制,能够真正地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与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学生才能不迷信教材与教参,才能产生并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提出更多的问题。
二、让学生爱上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喜爱与认可,在这种积极心理的推动下学生会表现出一系列亢奋的状态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会把学习当做一件趣事愉悦完成,当做一件礼物欣喜接受,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试想,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他们又怎么会乐于提出问题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提问。
(一)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就文字本身进行讲解,而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手段来向学生展现文字的魅力,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自然学会也会对提问产生兴趣。如图片与音乐具有很强的渲染与烘托效果。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效果,将那些枯燥而静止的文字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以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与动听的音乐来烘托氛围,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冲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多元的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对与错来判定,这样只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并不能从评价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提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不要只是看结果,更要看过程,不要一刀切,要看学生的个体情况,实施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如某学生原来没有提过问题,现在能主动提问,虽然问题很肤浅,但是我们要对他敢于提问的精神与勇气给予鼓励,这样他在今后才会更主动地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提问所带来的乐趣,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提问。
三、让学生学会提问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这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提问的方法,才能提出更多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不仅得到知识,还能得到技能与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如以问启问。我们可以在一些看似无疑处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诱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通过教师的巧妙设问,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进而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遵照语文学科学习规律,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会提问,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拿到提问这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作者:赵立红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