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语文教学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思想,将高职生培养成为语文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术实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阐述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意义,认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高职生为本,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与完善教学考评模式。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近年来,各个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实现内涵式发展,在竞争中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对高职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实训培训力度,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强调了围绕就业方向,向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转轨。而作为最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高职语文因其属于公共课类,在不重视公共课的职业院校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走访调查发现,其还经常被专业模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占用,教学时难以保证,制约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效果。探究其原因发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教学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以“职业技术”为重点的高职教育不能同步协调发展了。为此,早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上述教育部《意见》精神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在“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征途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尝试,收获颇丰,但发展永无止境,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多年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尝试,做出如下探讨,希望能对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参考。
1高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意义
众人皆知,高职语文是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该校的声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该校高就业率的重点学科,却忽视了基础性较强的语文等学科。在传统观念中,语文是高考的重点科目、是高校文学院的重点学科,而非高职教育的重点,进而在思想认识上就处于从属地位。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首先每个中国人都应以学好母语为前提;其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笔忘字、书写不规范,经典古文不知其意等现象较为普遍,已引起了国人的警醒。从此层面上讲,学好语文不仅是在校生的任务,理应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最后,高职生的言语交流离不开语文功底,语文素养在培养高职生职业道德、人生修养、职业前景规划等方面也都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提高高职生在就业市场的就业率,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高职生的文化素质及人文修养。由此推理,高职院校理应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在高职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促进功能。一方面扬长避短,加大高职语文课程建设力度,引导高职生学好语文,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毕业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语文教师主动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趋势,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做相应的筛选与整合,使其能贴近高职生的专业,并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高职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2.1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种基础文化课,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仍然是必修课。虽然体现出了语文作为文化基础性课程重视,但在语文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依然以基础性与知识性为主轴,淡化了对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渗透,同时也忽略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中所蕴藏的技能性,不利于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成长,也不利于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职语文改革必须重视课程体系,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当作一门同时具备基础性和技能性的综合学科,并注重对高职生技能的指导,重点培养高职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习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职业语言交际能力,提高高职生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分析和应用能力等,上述能力都是高职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所必备的、基本的技能。第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中,首先要做到在阅读教学中,以精选的语文课文为基础;其次进行拓展与延伸,扩大阅读量与阅读范围,培养高职生读文字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与鉴赏与思辨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在听与说教学中,可开设商务口语、急性演讲、营销技巧等方面的辅助性课程,提高高职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三,在写作方面,适当开设讲话文稿、会议议程、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板报等方面应用写作,培养高职生的写作能力。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目标重点有以下3个方面:一打好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是增补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增强语文学科与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耦合;三是通过母语学习,来继承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达到遵纪守法、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意识等功用。[2]众所周知,高职语文教学不等同于文学教育与美学欣赏,要体现出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改革思路,在教学模式方面必须改变。实践已证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高职教育新发展了,必须要实现课堂改型,适时增加讨论、实践课与辩论课等新模式,培养思维灵活、擅长交际、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语文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能调动高职生积极性,又能促进高职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在寓教于乐中营造出和谐教学氛围,帮助高职生从更深层面了解社会需求、分析就业前景,在师生互动中让语文教学更贴近现实,激发高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高职生的潜能。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欣赏性,但缺乏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以致用性,造成了对高职生职业发展无明显帮助、对就业促进作用不明显的现状。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则明显突出实用性,优点是将职业方向为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范式与方法,以语文基础知识与专业相结合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以某个职业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使高职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入一种职业境界。通过实践活动,使高职生发现自己在该专业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此驱动高职生群体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从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例如:导游专业需要较高的职业口头表达能力,为此,可加强此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上随机展示一个旅游景点,给旅游专业的高职生10分钟的准备时间,运用语文中常用来描绘风景的词语写一段300字符的旅游景点介绍。然后点名上台模拟导游,老师和学生在座位上倾听与点评,最后语文教师做总结性评价。类似上述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很实用。此外,为加强实践教学,还可把语文学习惯穿于各种课外活动、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把课堂向社会延伸。把社区、企业和相关活动举办地都变成语文教学的场所。
2.4以高职生为本,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要真正落实以高职生为本,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在抓常规教学,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与有所创新,遵循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就业市场虽然已显示高职生要以专业技能为主,但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来看,高职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专业特长的发挥,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此,有专家建议,高职语文课程必须与市场接轨,以用人单位招聘的人才需求为标准,立足于重点培养高职生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例如:针对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依据职业特色,可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课堂上可以展示与该校与建立“校企联合”企业的最新产品,让市场营销专业高职生的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现场展示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现场口头营销比赛,向客户介绍该产品的功能与“您值得拥有”的原因。总之,掌握语文深厚功底、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为平时历练得多,经验积累的厚。
2.5完善教学考评模式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侧重于考查高职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下,高职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大部分高职生采用突击的方式,硬着头皮机械的去背诵那重点课文中连意思都未明白的段落,考试过后很快就会忘掉,不仅不利于语文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对高职生能力的提高也毫无帮助。另外,这种传统考核模式不仅难以调动高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也不明显。为此,高职院校应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语文教学也应以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加强对考核手段、考核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使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切实促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高职语文要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融入到高职生的职业发展之中,激发高职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对于高职生的品格修养、思想境界、职业伦理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语文实用性的地位,进而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健萍.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三性”分析[J].才智,2015(9):25-125.
[2]刁晓丹.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需求下的全新变革[J].语文建设,2015(10):7-8.
[3]尹云霞.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9,9(9):113-116.
作者:李平 单位:保险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语文教学设计与人文关怀理念思考
[摘要]在教育创新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核心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专业文化的传承,而且更多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将高职语文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教育的系统性研究,为教育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设计;人文关怀;引入分析
随着教育的创新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形式的交替更新,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提供了系统性的依据。而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中,教育工作者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该在教育优化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从而为教育的创新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创新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功利化、教育人员人文素养相对较低以及教育人文资源缺乏的现象,这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文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在语文教学之中,而且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教育实际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将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从而为高职语文教学的设计及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高职语文教学设计与人文关怀理念引入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功利化的现象
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边缘化的教学现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带来制约。因此,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人文教育作为重点,对教育的创新及优化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将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从而改变功利性的语文教学现状,为人文关怀教育思想的渗透提供有效依据。
(二)高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相对缺乏
在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们在生活中会在利益的角度进行人文价值的评价,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会受到这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且在言行修为上也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提升,在教学中也不会注重引进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三)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性的教育理念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设计中,语文课程虽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是在很多专业院校中,其地位不能得到一定的彰显,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冷落,因此,人文性的教育理念也就不能得到彰显。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并不重要,在学习中不够专心,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逃课现象。而且,很多院校的人文精神不能得到体现,从而为人文教育的渗透造成了影响。
二、高职语文教学设计与人文关怀理念引入的创新性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创新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基础,同时也是人文精神渗透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而且也是人文性的充分体现,因此,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创新中,职业教学中应该改变重技能的教育现状,将人文关怀以及思维教学进行充分性的融合,从而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沙尘暴:沉重的思考》案例设计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文教育的引入作为重点,通过生源、生态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专业性的语文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教育优化中,要想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文精神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构建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创新理念,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传统教育理念,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理解
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内容技术新以及操作性强的教学现状,很多院校缺乏语文课程的设计,从而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缺少语文课程的陶冶及灵感的激发。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如果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认识到这一现状,也就会为人文教育的融入造成影响。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渐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专业性的人文知识。例如,在高职大学语文《个人发展文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人文理念与教学环境的充分融合,应该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生活实践的分析,在这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因此,教师可以引入招聘会的现场的招聘情景,如,在招聘中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在应试资料中选择了几位应试者,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这几位求职信者资料的播放,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点评方式,可以使学生直接认识到求职信书写的内容以及规范,提升学生的职业思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职位分析中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创新中,语文教学的文学性也应该得到充分性的展现,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育工作者应该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一个文学素养相对较低的教育人员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制约。第二,教师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环节的限制,也应该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对生活实际的体验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将学生带入到文学世界中,并使学生在整个氛围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效改变传统教育中的限制因素,从而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全新途径。
(三)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强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在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优化中,教育工作者要想实现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教育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提升教育的外部条件,将“以人文本”作为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育的创新,强化学生的独特见解能力,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突出“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机制,从而为自身能力的提升提供创新条件。第二,在人文素养渗透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是制约教学的基础,而且,高职院校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这种功力性的教育环境下,会使语文教学模块过于单一、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的创新思想无处表达,这也就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造成了制约。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寻求创新性的教学技术,从而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强化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在人文素养渗透中,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语文文学中的艺术美以及人文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人文理念渗透的核心目的。第三,构建多元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多元化教育途径构建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高职语文教师应该逐渐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构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提升。其次,构建语文知识、语文文化以及语文思想的充分融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育者应该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及拓展,由于文学作品的因素呈现出网状的变化,所以,在教育创新中,要重视语文作品的基本作用,提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以及情感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为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有效依据,实现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人文渗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理念渗透存在的限制因素,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人员也应该挖掘重要的人文资源,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师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与此同时,在人文教育理念渗透的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原有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掌握基本的教育目标,从而为教育的创新及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雯.突出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50-53.
[2]朱焕芝.凸显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9):124-125.
[3]沈理玮,张红霞.弘扬人文理念创新高职语文教学思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42-43.
[4]杨乐.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王天熙.人文关怀背景下的语文课程生命教育[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6]任颖.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人文关怀[J].语文学刊,2014(8):138-139.
[7]崔培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1(9).
作者:何佳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第三篇: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摘要:侧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课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素质、高文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相关文字信息资料,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高职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文化素养与文学底蕴的同时,更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授课时间短
课程认识不足语文学习不仅起到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作用,同时也发挥了其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其他课程产生辅助作用。由于课时条件限制等原因,部分高职学校的语文课程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而让位于一些专业性课程。不少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所学习的知识已经满足目前的学习需要上,认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是一种浪费。
(二)课程定位不准
授课内容单调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被设置成文化欣赏,课程讲授变为课程欣赏;将高职语文课程进行了压缩,只讲授与应用文体相关的部分内容,以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形式作为学习的重点。这样使得语文课堂缺乏了原有的文化氛围与历史底蕴,学生对职高语文课程的态度变得相对消极木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此外,不少语文教师一味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述内容,缺乏对课本内容的创新与延展,这压缩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造成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脱节。
(三)教学方法陈旧
教材内容脱节在不少高职院校中,语文老师仍旧采用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方式,仅仅利用教材、黑板开展的语文学习模式,对知识点的硬性记忆归纳作为学习重点,使学生容易陷入传统学习模式的怪圈。另外,高职语文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也与求职的实际需要产生脱节,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具体要求。而课本更新速度较慢、相关观点陈旧的问题更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内容与具体应用结合起来,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课程进行综合性把握。只有深入了解语文学科覆盖的内涵,才能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讲解,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还表现在不执着于某项能力的提高,而将眼光放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与能力的均衡提高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化传统高职语文教学中僵化单调的授课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授课方式,使授课内容富于新意。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上,简单来说,要改革已有的教学方法,必须通过更为合理的课程进度安排以及更加丰富的课堂形式来实现。在教学方法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加细致地思考最合适的授课方法,并不断改进自身的授课方式,以此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
(二)侧重学生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明确工作方向与工作目标所必需的重要条件。由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授课内容侧重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实践经验的锻炼,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对他们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富于教育内涵及文化感染力的课程,则应担负起相关责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并从古今贤人的身上吸取优秀品质,以此达到自省的目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长期正确的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以一些讲述工人优秀事迹的文章作为学习切入点,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熟悉感,进而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代入同样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使他们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并认识到较强的职业技能必须依附于职业道德而存在。另外,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必须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开展课程教育时,相关教师应参考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与侧重,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课程计划,从而使他们在就业之后能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自身的工作领域。
(三)加强学科互动制定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的普遍性使其成为诸多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另类,而缺乏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交流也使得高职语文教学脱离了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不被教师及学生认可。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辅助性功能,利用语文学科内容的学习实现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此来带动学科的整体性增长,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加强学科互动,主要表现在语文教研室成员应与所在班级的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实时了解学生们的综合进度,随后再通过调整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使所学内容起到辅助其他课程开展的作用。专业课程的负责老师也应改变传统“语文学习无用”的错误思想,主动将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双方互补互助的作用。与此同时,高职语文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手,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内容不同、进度不同的语文教学。通过改变每个班级学生学习的重点,着重培养与学生实际需要相关的内容与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课堂效率,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文化氛围与学习乐趣,也能令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以及兴趣所在来选择不同班级的上课内容,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与趣味性,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四)在阅读写作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语文内容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意识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视作综合能力提高的载体,教师就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进而使学生从语文学习者转变为语文创造者。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不仅揭示了不同理解下文章的不同内涵,也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语文学习中富于创新的思维。这种创新源自学生对文学素养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通过长期的理解应用再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独到理解。这种创新意识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转化知识的理解和开拓,进而更容易发现相关技术能力中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方便学生在学习相关职业技能时不断开拓创新,为改革相关领域的机械和技术创造可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给部分想要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可能,通过激发创造意识,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擅长领域与学习特点,并在创业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来进一步放大创造力与涉及特新在相关领域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性习题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这种没有技法要求限制、随意性强的题目,则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使得他们将这种习惯逐渐代入生产实践环节,进而完成对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掌握相关文化理论的同时,也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技术能力。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对高职语文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锦明.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姜欣.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3]赵旭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6)
作者:孙媛媛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人文素质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指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突出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即切实提高语文教师执教能力与水平,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语文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为产业转型发展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各高职院校和各专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学生成为企业或社会急需的“准员工”,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办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被大幅度削减,少数高职院校甚至以专业课程教学不够而干脆取消大学语文课。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1.语文课程边缘化。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过多地强调技能水平的培养与养成,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中语文课程边缘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人文素质教育被轻视也已成为一种必然,学生功利思想会扭曲人的个性品质。
2.知识传授模式化。因过于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模式改革,普遍探索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做有机统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知识薄弱的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沉闷,互动交流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
3.学生接受情绪化。受技能至上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对于提升个人素质的语文教学却不以为然,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到大学还要学语文,心理极不情愿,即使是走进语文课堂,也是迫于“学分”的压力,带着情绪学习,学生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语文知识传播,无法实现知行合一,更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突出重要性
1.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教育部制定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高职教育无论怎样强调技能的重要性,它首先必须回归教育的本性,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通过经典作品的赏析和观点的争鸣,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见效的,而在于长时间的耳提面命。因此,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该尤其重视语文教学,补齐文化素质薄弱的短板,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重要举措。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技术控制了人。当技术控制了人的时候,人就是单向度的、机械的。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但不能唯技能论英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充满情感和想像力的生命个体,在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中交融成长成为“社会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爱憎分明,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家作品,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在审美鉴赏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感。
3.语文教学是完善健康人格的重要抓手。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健康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受高考失利阴影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感,少数学生甚至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世思想,不思进取,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而至于吸烟、醉酒、网游、消极娱乐。健康人格的构建关键在于让学生重拾信心,看到发展前景。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健康人格教育,通过对中今中外典型人物的分析,吸取成功者的智慧,吸收失败者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指引学生为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而发奋学习。
三、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执教能力与水平。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与激情。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随着语文课程的边缘化而边缘化,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成为了敲边鼓的角色。要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效果,首先要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与水平。一是要强化语文教师培训,要像专业教师一样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进修培训,及时更新语文知识和教学方法。二是要打造语文教学团队,团队协作能使语文教学资源最优化,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研室功能,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计划。
2.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因循守旧,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无异,课堂沉闷泛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也就无法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目标。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加快推进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语文教学的新意。一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增长知识,领悟人生哲理和情感真谛。二是要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介手段,延伸课堂,可以开创微信课堂,课后与学生讨论问题。三是要突破教材,不受教材拘泥,大胆选取地域内典型人物作为交流讲授对象,引导学生感悟地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格品性。
3.创新语文教学评价机制。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评价仍然是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合成而成,这种评价机制,对于语文教师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教好教坏一个样,由教师自己评价学生,教师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实行教考分离,语文教研室要建立科学的试题库,真正实现教考分离,增加教与学的压力,促进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如果不夯实基础,盲目地唯技能至上,那么就会背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要把语文教学摆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位置来抓,唯有夯实学生人文素质基石,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没有缺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毛凌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第五篇:高职语文教学职业汉语能力培养思路
摘要:高职语文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汉语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汉语能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
汉语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重在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但是在当今时代的驱使下,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革语文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
一、改变教学观念
所谓“职业汉语能力”,即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转换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理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学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强调的是单一的知识点和不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技巧,以学生学习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提出,高职学校的语文也不单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提炼,而更加强调学生的整体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希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不断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
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所谓的改进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高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把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借助诸多平台为学生提供汉语交流与沟通比赛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日常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不断地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辩论或课堂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而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者的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完善评价机制要提高
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还应该完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评价体系,检测或评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或能力,这样就会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在高职学校中,职业汉语能力也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来培养。至于如何检测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水平,评价机制是关键所在。传统的高职学校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单项考试上,没有综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各方面素养和能力,形成的评价机制也是比较局限的,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应该不断地完善高职学校中的职业汉语能力评价机制,在评价的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测评,测评不仅对学生的笔试成绩有所要求,同时还会检测到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或者是信息捕捉能力,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高职学校的职业汉语能力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只有在这种更加完善的机制下,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各种技能,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上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人具备过硬的职业汉语能力,其工作能力也会随之有所提升。因此,在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职业汉语能力,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从各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思维方面,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活跃性思维,甚至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积极、高效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高职学校应该创立一定的平台,为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提高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有一定的特长和优势,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全方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晓荣.高职语文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4(7):129.
[2]张舸,许利平.职业汉语能力培养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研究[J].语文天地(高教),2013(1):17-20.
[3]周双.浅谈职业语文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2(12):8-9.
作者:孙平 单位:青海省交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