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3篇

第一篇

一、SCL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1.SCL教学方法的开展

在英语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采用“教师主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提高”。具体方法为:教师围绕大纲设计模拟语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交流小组(3~5名学生为1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话题发起人,各个小组选择互不相同的话题进行全英文讨论,并注意同一语句的不同表述形式。教师以一个完整的英文场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本组交流过程中遇到的语法表达和理解问题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英语表达问题的能力,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成绩考核标准

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试卷考试无法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更不会激发出学生主动用英文表达的积极性,英语课程除了试卷考试外更应该结合SCL模式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考核。研究者制定了分阶段、互评定的二次课堂考核系统,具体标准为:考核由理论考核(试卷考试)和应用考核两部分组成。基于英语语境的课堂讨论环节英语的学习必须以应用教学为主体,在应用环节与英语语境相结合,实施基于英语语境驱动的交流环节。学生的交流活动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的,包括提出话题、分组交流和课堂讨论。由教师把握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和英语角进行多方面讨论交流,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使学生把英语交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

二、SCL教学效果测试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选取调查对象为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120名,其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各60名,各年级优等、中等和差等生各20名。根据是否使用SCL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使用SCL教学模式的为A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为B组。

2.研究方法选取高中英语教材中“Atestoftruelove”作为研究焦点给上面选取的120名调查对象分为A、B两组进行定向教学,研究周期为4个教学周,每组不同类别学生平均分布。从结果看到,三种类别的学生中,使用了SCL教学模式的A组平均成绩都高于B组的学生,并且A组差等生的平均成绩高出B组差等生达17分。

三、SCL教学模式的误区

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与英语教学结合中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到如下教学认识和调整。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应用交流的组织者和假象语境对象。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越好。只要教师的讲课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交流问题和表达思想的积极性,那么这种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后,“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一种极端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变化和调整。

四、结论

研究人员提出了SCL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学语境驱动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3个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表现为话题分组讨论形式的学以致用;在应用教学环节,通过小组内成员讨论和角色定位的方式,完成小组的交流任务;在课程考核方面,设定了符合教学特点的考核标准。焦点小组方法的统计分析和学生反馈结果结果表明:SCL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话题提出到课堂语境讨论的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预测,SCL教学模式适当的运用到英语教学外的其他科目教学中也将起到同样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芳单位: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隐喻与词汇

隐喻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人们习惯上以I.ARichards在1836年发表的《修辞哲学》为界限把隐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修辞意义上的名词间的相互替代,一类是认知意义上的本体和喻体间的互动映射;前者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在词汇层面上进行的主动修辞行为,后者是通过两域间的特征融合在句子层面上所做的认知阐释[1]。本研究把隐喻看成是一种认知方式侧重于两个概念的共性即隐喻内部的两个概念的互联性。隐喻在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2]。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就与隐喻思维模式有关: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开拓和创新的过程。人们从描述最简单基本的事物开始,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将具体已知事物的概念通过隐喻模式投射到抽象的新事物上,在原义的基础上赋予词汇新的含义。把隐喻融入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从认识词的基本含义入手,运用隐喻思维形象生动地理解词的含义,达到学习和记忆词汇的目的。

二、隐喻与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

2.1灌输隐喻思维。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单词的多种含义是由其初始的基本含义通过隐喻和转喻等方式发展而来。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思维方式记忆单词,并帮助他们养成这种记忆单词的习惯。比如在《实用英语》第一册中的“root”一词,教师首先讲解该词的本意即“植物的根”,然后让学生把本意与该词在书中出现的其他含义“根源”“根本”进行对比,讨论单词本意与其引申含义的内在联系。然后引导得出结论“,植物的根”的概念通过隐喻投射到抽象的事物具有了“根源”“根本”的含义。运用隐喻思维记忆单词可以使单词更加形象生动,容易记忆。

2.2引入隐喻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有些词汇的引申含义与其所在语言国的文化有关。介绍文化背景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又能使他们从文化的视角理解英语词汇中蕴含的文化意味,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实用英语》第三册的课文中出现的一家店铺的名称为“HerculesManufacturing”,如果教师在讲解时说明Hercules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世间最强壮的人,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理解这个店名的含义,体会到书中音译店名“赫尔克里士”丢失的韵味。

2.3结合上下文启发学生理解词汇含义。词汇最终是要放到某个句子或特定的语境之中的,有些辞典上没有给出的注释含义,可以通过隐喻思维理解该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这样可以让学生灵活地理解词义,从侧面了解到英语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

三、融入隐喻的词汇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融入隐喻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3.2研究对象本研究样本来自于我院2012级的两个班级。其中一班94人为实验组,接受融入隐喻的词汇教学法;二班89人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两组在年龄、性别、英语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较好的均衡可比性。

3.3研究方法本项研究的教学实验期设定为1个学期,即16周的时间,每周4学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位英语教师任教,使用高职高专通用教材《实用英语》第二册(第3版)。设计英语词汇测试试卷一套,是从历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词汇测试部分抽取出的50道题目,在研究末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使用SPSS11.0软件分析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4实验组教学过程融入隐喻的词汇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运用隐喻的思维方式学习词汇,对词义理解更深刻,记忆更容易。研究者首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取课本中需要掌握的词汇,然后根据高职高专英语的特点在实验组实施融入隐喻的词汇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3.4.1引入隐喻高职高专学生对隐喻十分陌生,对实验组的调查表明,大约90%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隐喻一词,所以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之前,向学生介绍隐喻的概念非常重要。教师使用举例法,以课文中的单词为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注入隐喻的概念:以《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一课中的“network”一词为例,首先介绍其原义“网,网状物”,让学生想象网的形象,并在屏幕上放出渔网的图片,然后对应放出电视网的网状工作示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电视网和广播网中的“网”与我们使用的渔网等网状物的相似之处。最后,向学生讲解这就是隐喻,即把具体概念“网”投射到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抽象概念“电视网、广播网”之中。随后,教师举出若干单词的多个含义,让学生理解这些含义之间的隐喻联系,加深对隐喻概念的理解。

3.4.2重视基本词汇教学基本词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词汇,由基本词汇组成的词组和表达方式数量众多,同时,由基本词汇通过隐喻思维模式投射出的隐喻表达也不在少数。然而,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小学和中学阶段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词汇没有掌握,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应利用词汇表中的英文注释加强学生对基本词汇的复习。因为词汇表中用英文解释单词含义时所使用的词汇大部分是日常英语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词汇的印象。

3.4.3首先讲解词汇的原义隐喻的概念是在两种不同事物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把一种事物的名称转用于另一种事物上。在词汇教学中隐喻的本体就是词汇最初的基本含义,喻体就是由基本含义引申出的含义。所以用隐喻的方法教授词汇时,首先要介绍该词最初的含义,然后运用隐喻思维引出其他含义,比如前文中的“root”及“network”两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学习时通过本义与其引申义之间的相似处理解和记忆词汇,即运用隐喻思维记忆词汇,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它的几个意思。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达到熟练使用这种思维方式记忆词汇的目的。

3.4.4放入课文语境中理解词义教师除了在讲解单个词汇时使用隐喻方法外,还可把词汇放入课文的语境之中,巩固学生运用隐喻思维理解词义。比如在《实用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TestB中的一句话“Forexample,broccoliisfirstonalistofthemostnutritiouscommonvegetables,butitistwenty-firstonalistofvegetablesthatAmericansliketoeat.”中的“list”一词,在词汇表中给出“清单”之意,显然放在此句中是说不通的。教师首先让学生联想清单的定义,即把事物或人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记录下来。那么在本句中“清单”是把蔬菜按照营养价值排列出来,西兰花(broccoli)排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可以把“清单”隐喻成“排名”或者“排位”的意思。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隐喻思维融入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使得词汇记忆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词汇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应该指出的是,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教师在让学生记住词汇含义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模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隐喻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素养,从认知的角度认识和体会词汇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作者:韩乐孟玲筠廖虹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第三篇

一、国内外对外语教学文化导入的研究概况

国外语言学界对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早已有所研究。著名的语言学家RobertLado(1964)在LanguageTeaching:AScientificApproach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密歇根大学杰出的教授Charles.C.Frie(s1999)也强调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语言与文化知识、促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框架。

文化导入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得到语言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诸多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为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方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细致研究。胡文仲、祝畹瑾、邓炎昌、刘润清等学者对促进文化教学研究的全面展开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母语文化教学是外语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对母语文化导入的研究尚有欠缺。从丛教授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指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无疑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链接欠缺的原因笔者在多年英语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用英语表达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的能力非常欠缺。纵观我国英语教学,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专科层次,均侧重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介绍,忽视母语文化。从丛教授指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链接欠缺的根本原因

1.英语教材母语文化内容的欠缺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反映英美文化的语言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反映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语言材料寥寥无几,几乎“近真空”状态。在文化测试中也以检测学生掌握目标语文化项目为主。从“学”的方面看,文化缺失现象表现为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目标语操作失败。教材中的母语文化缺失是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链接欠缺的直接原因。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之源的教材,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缺乏,导致相关知识的输入缺乏,由此造成学生输出能力欠缺。因为没有选用相关文章,没有链接的载体和入口,因此教师无从下手。

2.英语教师母语文化意识的欠缺事实上,很多英语教师也曾经是大学里学习英语的学生,国内英语教材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风格,大学里一脉相承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母语文化意识的欠缺现象一直存在,很难有质的改变,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母语文化意识,有目的地强化并逐渐提高自身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向学生传授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象的语言技巧。

三、母语文化链接的原则及方式

1.趣味性、关联性、适度性原则

母语文化导入不能脱离教材,否则就是无源之本。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传授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教学必须以教材为载体,母语文化的链接才有据可循,立足于教材自然而然地链接相关母语文化,不必牵强附会、勉为其难。由于大学英语教材普遍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很少有大篇幅介绍母语文化的文章,因此教师在链接母语文化时尤其要注意把握时机和方法。当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关联性比较大时,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对比法,对中西文化习俗、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进行比较。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适可而为,不应喧宾夺主。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是配角而不是主角。英语教学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目的语文化为主、母语文化为辅。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在语言教学框架内进行,其目的是为语言教学服务。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前提下,了解国外文化背景的同时亦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2.链接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通过现代电化教育和网络技术,重点介绍影响跨文化交际所隐含的交际文化,并且进行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对比,以形成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播放英语原声电影或电视、幻灯、录像等,让学生“浸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当中。(李建夫,2006)英语教学文化导入需要注意三个环节:链接前如何选择背景资料,标准依据是什么,资料的形式有哪些,如何整理资料;如何把握背景资料链接的时机、拿捏尺度与数量、控制方式与渠道;背景资料链接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背景资料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电影、录像、录音、实物、幻灯、工程图表、PPt、Flash、表格等等。提倡学生更多地应从课外获得中国文化知识,大量阅读中国英语报刊杂志,如ChinaDaily、ChinaToday、ChinaPeriodical等,以及中国人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译经典文学作品、哲学和史书,如以林语堂、萧乾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创作的英语作品。

四、总结

随着国际交流的多元化发展,我们的交流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把英语作为母语的民族。由于交流对象上的改变,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目标nativespeaker式的英语使用者,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必须了解包括母语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英语教学必须应对时代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跨文化交际者。

作者:杨君莲李红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