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本文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应用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把握学科发展动态[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些院校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4]。在我校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英语》在本科教学的第五学期开设,共32学时。从学情来看,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食品专业必修课,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英语水平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然而,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不同,属于科技英语,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性,包含大量专业术语;(2)客观性,客观阐述事实,鲜少主观情感因素;(3)准确性,对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5]。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食品专业英语词汇量,能够阅读相关英文期刊,以胜任未来工作的需要。针对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

目前国内食品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面较小,更新速度比较慢,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反映飞速发展的食品科学技术现状,缺乏前沿性和应用性。并且,现有教材过分强调阅读和翻译能力,对学生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基本属于“哑巴”式英语教学。事实上,食品专业英语作为一个交流学科先进信息的工具,对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在现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多数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即由教师朗读、讲解、翻译词汇和句子或找学生翻译,教师再指正[6]。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乏味,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找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的环节,那些没有被抽到的学生觉得事不关己,而不少被抽到的学生往往又毫无准备,翻译一句话需要很长时间。于是,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找学生翻译的环节变得越来越少,“一言堂”更加严重。

3.课程有难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食品专业英语涉及学科较多,专业词汇量大,词形长,复合词多。对词汇的理解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背景。这些因素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尽管可以根据构词法[7]记忆专业词汇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教法和学法还是需要以学生大量背诵为基础。加之,传统教材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改革实践

1.补充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既具备专业权威性,又具有学科前沿性,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一方面,选择近三年发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中的文献和部分国外食品科学基础课程原版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常规框架和常用句型,了解食品专业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动态,更深入地领会专业英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分别安排学生观看耶鲁和哈佛大学食品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以及BBC关于食品科学的纪录片各1次。观看国外教学视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专业英语的听力水平。而对于BBC纪录片,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根据专业内容进行提问,考查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

2.用英语思维方式教授专业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是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摈弃简单的英文单词对应中文意思的教学方法,而主要根据牛津英语百科词典采用英文单词对应其英文解释,再让学生翻译成汉语的教法。尤其是那些新产生的专业词汇,这些英文单词往往没有对应的中文,或仅仅是音译的中文,如果能够根据文献原文的英文定义进行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专业词汇的专业意义,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和语感,真正提高英文水平。从教学情况看,这种词汇教学法得到了学生认可。因为,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很多专业词汇一看英文解释就能快速、准确地说出对应的中文单词。这种现象很好地体现了专业英语专业性的课程特点,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小组学习,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将班级学生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合理搭配,每6~8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主题,由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资料后,整理、制作成PPT,做一个15~20分钟以英语介绍为主的汇报。要求在PPT中标注相关专业词汇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后者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从实践结果来看,小组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各小组学生准备积极。除了个别小组由一个同学代表发言外,绝大多数小组的成员们都逐一做了汇报。在汇报结束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并补充或更正相关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并且获得了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个人课堂展示,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展示和锻炼专业英语口语的机会,在每次课后布置1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小话题,例如介绍一种特色食品、西方饮食文化、某种食品的制作等。然后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准备相关内容,进行课堂发言。要求尽可能使用英语,时间3~5分钟。从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参与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并非只有那些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很多只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们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有时候还互相补充知识内容。他们在一次次锻炼中,运用专业英语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逐渐形成起来。

三、教学评价

考核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仅仅靠一张试卷是无法完全体现的。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反倒鼓励了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导致平时学习不扎实,没有真正具备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加重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共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小组报告、平时作业四个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培养学生注重对知识点滴积累的学习习惯,使总评成绩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在期末考试形式上,不再拘束于让学生翻译几段英语段落和专业词汇的英汉互译,而是选择几个与食品科学有关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形成一篇英语小论文,然后再进行翻译,并在文末附上相关文献。这样一来,学生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量和良好的食品专业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莎娜.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80,182.

[2]杨吉霞,杜木英,贺稚非.《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8):164-169.

[3]胡晓苹,李从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热带工业工程,2014,38(5):28-30.

[4]刘洋,马先红,隋新.自主式教学方法在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2):91-94.

[5]吴梦徽.不同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52-154.

[6]刘永光,朱靖.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76-177.

[7]马龙,许晖.食品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22):117-118.

作者:刘艳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