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体时代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媒体时代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还拥有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聚焦社交网络,尤其关注国外文化与生活,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人们对国外文化的追捧和宣扬刺激了国人的购买欲,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却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对此现象进行改变,笔者开始尝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文化融合

媒体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同文化人际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共通,越来越多的文化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文化并不局限于本国文化,异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普遍现象。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就很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密切。此后中国茶文化就陆续被传到世界各国。茶文化是一种信仰,能给予人们异样的文化内涵追求。

一传统茶文化引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对于英语教育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家长和老师也再三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英语被列入教育体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中国文化走向全球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而现如今英语学科已经远远超过了汉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成了一门最重要的语言学科,母语也就是汉语的学科地位呈下降趋势。纵然英语语言应用非常广泛,是世界通用语言,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学习、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接受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际间的交流越发方便快捷,而面对不同文化呈现出的差异性,学生应该包容、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主体性,而不应该盲目地进行抵制,转而应当尝试地进行接受,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内容,便于对自身的文化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提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将国内的茶文化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予茶文化独特的渲染力,使得学生愿意去接受茶文化。只有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重视多能型的素质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与学习。并在品鉴茶文化的同时,实现英语学习的更加完善性。

(一)当下对茶文化缺乏重视

茶文化早在唐朝便深受人们喜爱,自此相关茶文化衍生出,如茶诗等,这些形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茶文化。而英语学科作为语言类学科,近年来占分比重高,学生放在英语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甚至有的家长高额费用聘请外教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成绩。尽管英语在应试教育的中国有着重要地位,但盲目地给学生填鸭式灌输新知,学生做不到融会贯通的同时,还容易将教育流于形式,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极其不利。相对于现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得不到重视成了普遍现象,年轻人大多崇洋媚外,追捧外国文化。学习国外文化固然重要,但不能由此丢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除了不能用英文正确表达茶文化,用本国语言口头表达茶文化的精髓也很困难,中国茶文化已出现失语现象。所以,正确的学习路径是以本国文化为前提,再融入他国文化。

(二)英语学习缺乏创新思维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需要全面拓展和创新,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的单一性、当前的教学局限性。由于高校英语教学涉及茶文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以茶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教学,提高教育科学性及其合理性。而目前英语教学融入茶文化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茶文化精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还没有充分得到体现,高校英语教学没有受到茶文化的物质形态影响,更无从谈起对传统茶文化的感知。其次,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传统英语教育只重视语法学习,学生的发音问题甚至得不到纠正,试题只能检验学习的成果,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

二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成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趋势

(一)茶文化之灵魂思想

在新媒体时代茶文化将会获得全方面发展,除了其浓厚的文化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其健全的文化形式,有表面的文化内容,也有深层次的内在可挖掘,即茶思想,它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指导作用,对高校英语教育同样可起到指导运用的功能。同时,这些思想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掌握英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掌握相关英语单词和句型同时,还要掌握深层次文化交流内涵,这些内容标志着高校英语教育要具有灵魂思想元素。那么,茶文化是最佳选择,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学习和交流,同时能够弥补自身的精神思想,加深文化提炼。总之,茶文化学习需要融合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赋予英语教育灵魂思想,便于更多学生接受和认可茶文化,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新媒体时展趋势

全球趋同已成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利用文化交流,抓住机遇,不断输出自己特有的地方文化来提高民族软实力。此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文化出现了融合现象,这直接加强了英语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关注。所以,传统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相融合,符合时代潮流,是时展的必然性,为此,茶文化的发展创新、宣传和弘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认可和接受茶文化。文化交流不仅能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能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还能以茶文化为基础开展深层次的交融交流。由于语言的差异性,所以学好英语有利于茶文化的宣传,这两者互为相通,相辅相成。将传统茶文化翻译成各国语言,对外国友人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三英语教学融入茶文化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对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视

茶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花费时间去学习和亲身感受,才能领略到茶文化的精髓,但是当前教育中学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几乎抽不出时间学习并去了解茶文化,因此,教育需要针对学生情况而采取举措:既不耽误学生学习进度,又能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做到两者的平衡,则需要教育部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合理的改革目标和对应的方针政策,根据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语言能力,重新编写关于茶文化方面的英语教程。教师编写教材时应从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教材难易要适中,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如果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将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若教材太难,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融合茶文化,仅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茶文化的教学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全面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二)教学观念转变

我国的英语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目前,英语教学仍普遍采用讲授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教学压力,也造成了学生厌学情绪。对于教学活动开展,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重要,它能使英语教学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就英语教学本身存在的文化差异而言,全盘引入西方的一些教学理念将会使英语教学处于僵化状态。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目标,形成自己的且符合国情的一套教学理念。目前以分数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这种形式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后期发展非常不利。那么,从形式教育改革中寻找适宜的教育对策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的文化迅猛发展,传统的形式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转变应试教学观念,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寓传统茶文化思想于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茶文化的了解与研究,教师前期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茶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学生会获取到很多课本以外的新知。后期教师再进一步阐释茶文化的内涵及相关内容,将茶文化思想融入英语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便会主动去深入学习和了解。这种做法对英语文化教学起了一个现实推动作用,教学质量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其次,茶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并且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将英语教育与茶文化有机融合,旨在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茶文化,不但可以激发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使学生更为清晰得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总之,传统茶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人们将茶文化的精髓引入到很多场所,“以和为贵”的茶文化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人际间的矛盾,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其次,英语教学融入茶文化将是一种趋势,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播到西方的一渠道。随着文化交流加强,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新时展的今天,希望人们既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同时也要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娅琳,陈晓靖.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6):141-142.

[2]刘彦斌.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37):50-51.

[3]李龙.新媒体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举措[J].福建茶叶,2018(6):228.

[4]于艳.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举措[J].福建茶叶,2018(6):472.

[5]李魁琴.“一带一路”视域下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分析[J].福建茶叶,2018(4):208.

作者:卞月芳 单位:淮安信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

记录媒体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