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透析新闻英语词汇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大量的新闻语料中归纳出新闻英语用词的四个特点,即时髦特点,借用、掺用特点,模糊特点及形象化特点。
关键词:英语;新闻;词汇;特点
新闻报道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各个方面最新出现的事件和动态,作为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表意单位,词汇是语言变化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在语言上往往表现于词汇的更新扩展。同时恰当巧妙地运用词汇特点,利用词汇所附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表达某一观点,是新闻报道记者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这样可以使新闻报道显得更真实可信﹑生动形象,吸引读者。下面拟就新闻英语的用词特点进行粗浅地分析和归纳。
1时髦特点
新闻英语中会出现某些人们日常言谈中或一段时间内风行一时的“时髦词”(vogueword/buzzword)。这些字眼常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风行流传,有的昙花一现,时过境迁便又销声匿迹;有的则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得以长期使用,成为普通字眼,不再含“时髦”之味。这犹如中文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的“气管炎(妻管严)”﹑“扒分”﹑“大款”﹑“下海”等之类的词语,它们因在含义上带有某种特色而能增强表达能力,使人过目难忘。不少时髦词原为一种专门术语,它们多半出现在政府官员的演说、官方文件、专栏作家(特别是政治专栏作家)的评论文章里,然后经过电台、电视和报刊这类大众媒介很快地扩展到了社会的其它领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播,成为一般用语。
从词语来源方面来加以分析,时髦词可以分作三类。一类是以前没有过的词,即新词;另一类是被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旧词,这在时髦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三类则是从其它语言新引进的外来语词。
1.1新词
新闻英语中,新词语往往层出不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中总是发生着新的变化,原有的旧词汇往往很难适应新的现实生活,这时,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词语就应运而生。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词语往往最先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创下先例,经人效仿成为时髦词,如果达到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后,便被收入词典,成为现代英语的一部分。时髦词multitasking就是个新词,它是随着当今电子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意指计算机具有使几种程序同时运行工作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普遍应用,这个词也被扩展到政治经济等其它领域,指“同时从事几项工作”,如下面的例子中,为了表现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关于以巴战争问题的讲话时,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态度时,就用了这个时髦词multitasking:
--Eachtimehespeaks,BushhastobemindfuloftheneedtopreachhopetoIsraelisandPalestinians,cajolemoderateArabs,warnroguestates,reassureEuropeanalliesandpointafingeratwould-beterrorists.It’sahugepieceofmultitaskingforamanwhoisbestatdoingonethingatatime.(Time,May6,2002)
布什在发表关于巴以争端讲话时,他要同时考虑到对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欧洲同盟国和恐怖分子的不同语气和态度,所以用计算机的快速的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这一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1.2旧词新义
有些在英语中早已存在的词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变成了时髦词,这时它们原有的词义往往得到扩展和引申,其结果常造成它们的引申义得到强化而掩盖了本义。遇到这类旧词添新意的情况时,最好多加留意,切不可望文生义,产生误解。例如:
--InBarcelona,officespaceinoneofthenew44-storytowers(theotherisahotel)atheOlympicVillagehashelpedtoeasetheofficecrunch.(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Feb.12,1992)
上例中的crunch一词原义通常表示“压得嘎吱作响”等词义,在此均被引申﹑借喻为“危机”﹑“困境”或“紧缺”之类的意思。又如“source”这个词,原意为“来源”﹑“源泉”,现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常被用来表示提供消息来源的有关“人士”或“官员”:
--HuJingtaometBushinBeijinglastFebruary,butaccordingtoasourcefamiliarwiththeencounter,theChinesepoliticalheircameacrossmostlyasablankslate.(Newsweek,May6,2002)
新闻英语中的很多时髦词还来自于一些专门领域的术语,如infrastructure原是建筑学中的术语,表示“地基,基础”,后来被扩展用于表示“(工业﹑交通﹑教育等决定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基础设施”;showdown原是牌戏用语,指“摊牌”,后来成为时髦词表示“最后的决一雌雄;决斗”,如下面两例所示:
--AddstycoonRahulBajaj:“Withpoliticaluncertaintyandnomoneyforinfrastructure,Idon’tseearevivalofconsumerdemandin1999.”(AsiaweekJan.15,1999)
--IsraeliforcestrampledthroughtheWestBank,…cuttingoffwaterandelectricityinsometownsandlayingwastetothePalestinianAuthority’sinfrastructure.(Time,April22,2002)
再看看以加词缀形式构成的时髦词。-aholic本不是一个后缀,但由于workholic(过分卖力工作的人)这个词是由work和alcoholic这两个词拼起来的,所以后来人们又仿造出很多其它的词如pillaholic,sleepaholic,foodaholic,shopaholic,如今-aholic已成为一个为人接受的后缀形式,表示“……过度的,……成癖的”。再如-wise这个后缀在英语中古已有之。它本来表示“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也可以指方向和位置,如likewise(同样地),clockwise(顺时针方向),otherwise(另外,在其它方面),edgewise(沿着边缘)等等。可是在现代英语中,-wise作为一个后缀重新活跃起来,许多-wise词已成为时髦词。-wise的含义已从“inthemanner”,“inthedirection”转义为“withrelationto”,“asfaras…isconcerned”,“intermsof”。把它们译成汉语则为“就……而言”,“在……方面”。譬如,weatherwise(在天气方面),taxwise(在税收方面),housingwise(就住房问题看),curriculumwise(在课程方面),manpowerwise(根据人力)等等。
1.3外来语词
英语在其不断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外来语涌入。但是在新近借自外来语的词语里能成为时髦词的并不多,往往从发音和拼写上就一眼看出它们是舶来品。也许正是因为它们新颖别致,具有浓厚的外国情调,所以一进入英语很快流行起来。例如:
--MozgovisaidhestudiednewlydiscoveredarchivematerialduringhisresearchfortherolethatshowedhimLeninwasparalyzedbeforehisdeath.“Lenin’sprivatelifewasasecretbeforeperestroika,”hesaid.(Observer,Nov.18,2001)
Perestroika一词源于俄语,它是俄语单词的译音,指发生在俄国的一场很重要的改革。perestroika进入英语时髦词行列后,在短短数年里由于广泛的使用,它的含义已有所扩大。目前它不仅用来指改革,也可以表示“各种组织机构的调整,改组和重新安排”。再如:
--SongtookHuJingtaoashisprotégé,praisinghimasa“walkingmapofGansu”becauseofHu’sfamousphotographicmemory.(Newsweek,May6,2002)
Protégé一词源于法语,表示“被保护人,助手”。
2借用﹑掺用特点
新闻英语的受众是极其广泛的,他们的文化程度高低悬殊,这就要求记者尽量使用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而又生动形象的词语。其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经常借用﹑掺用各个领域里为大众所熟知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借用﹑掺用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
1)新闻报道中最普遍的现象便是经常借用各国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称以及政府首脑姓名,以替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有时还借用某个物名来表示某个意见,这是新闻英语的一个特色。例如:
--Koohadspentallthatday,Jan.6,tryingtoconvincetheBlueHousenottoforcehimtogiveupLG’ssemiconductorbusinesstoHyundaiElectronicsIndustries.(Asiaweek,Feb.26,1999)
句中的BlueHouse指的是韩国总统的官邸,以此指代韩国政府。
2)英语新闻用词另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广泛借用体育﹑军事﹑商业﹑科技﹑博彩业以及文学﹑娱乐业等等方面的词语,其目的是力图反映现代新闻语言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融合性”;力图适应各种阅读趣味,唤起各类读者的“亲切感”(senseoftogetherness),比如:
--CitiesallaroundthePacificarebatteningdownthebatchesasElNinothreatensmeteorologicalmayhem.(Asiaweek,Feb.26,1999)
batteningdownthebatches是航海用语,指暴风雨到来之前水手赶紧封闭舱室,尤其是储存饮用水和食品的舱室。此处指未雨绸缪,紧锣密鼓地做应变准备。
3)新闻英语词汇还有一显著特色就是经常掺用外来语,尤其是新闻报道中记者提及外国或新近出现的事物时,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注意,或更贴切地表达某词语的内涵。有些外来语,由于经常使用或使用时间已久,已经完全英语化,印刷时往往不再大写字母或以斜体字标出,如:
--27SomebusloadsofIraqipilgrimswerestillenroutetoMecca,birthplaceoftheProphetMohammed,whenthefirstbusesturnedback.(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Mar.22,1999)
enroute是法语词,意思是“在途中”。
--Theshippingcompany,startingfromscratchin1952,hasblossomedintothedoyenofthemaritimefreightindustry.(Asiaweek,Mar.5,1999)
Doyen,是法语,原意是“资格最老的元老”,转义为“龙头老大”。
--Johnson’sideaistorechannelthehugesavingspoolsinEuropeandAsia,andduplicateoverseasthemutual-fundjuggernauthehascreatedintheU.S.(Asiaweek,Mar.5,1999)
Juggernaut源于印度语,是印度教主神的化身,用于口语时转义为“神通广大”。
--HongKongcinemaaudiencesaredwindling,tiredofsmashed-upKungfublockbusters.(Asiaweek,Mar.5,1999)
Kungfu源于中文,表示“功夫,武功”,指那些打斗的动作片。
由于英文报刊中经常报道其它国家的新闻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借用这些国家具有典型时事特征和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以便使这些报道显得更为真实贴切,同时偶尔使用一些带有异域色彩的外来词汇也能吸引英语母语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还能让外来语本国读者有一种文化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3模糊特点
模糊性和精确性都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在客观实在中,词语所指示的各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过渡状态。当人们认识这些客观实在时,由于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划分就带有一定的任意性或主观性,这样词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模糊。
3.1模糊词语的种类
所谓模糊语言,并不是指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能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恰恰相反,它利用语义的模糊性,准确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模糊词语则指具有不确定的外延的词语,其模糊性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模糊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指示“连续客体”的词
自然界中的许多客观实体皆是一个连续体,当人们用语言符号去指示并截分这些客体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并且不同语言的截分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样词语就或多或少具有模糊性。这种词包括时间词﹑颜色词﹑年龄词﹑象声词等。如年龄词“童年﹑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就具有模糊性,它们相邻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2)可分等级的词
这类词主要是指可分等级的形容词或副词,如long/short,deep/shallow,wide/narrow,light/heavy,big/small,fat/thin,fast/slowly,beautiful/ugly,等。这些词在描述不同事物时,所依据的标准往往并非一致,如big和small的语义就是相对的,很明显,asmallhorse要比abigmouse大,而asmallmouse要比abigmosquito大。因此,big和small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其语义是模糊的。
3)某些抽象的词
语言中的某些词,如love(爱),hate(恨),democracy(民主),freedom(自由),humanrights(人权)等,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对它们的理解可谓有所不同,其语义是颇为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