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英文学的对比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英文学的对比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英文学的对比分析

进入20世纪之后,英国文学转而对社会现实生活以及战争进行思考,并且逐步产生了欧美现代派意识流的文学流派———小说,如爱尔兰的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利用对现代城市市民奢侈浪费的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产生的侵害。和英国文学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比,我国文学历史更为悠久,仅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而言,中国的文学大致分成四个阶段:上古、中古、近古、近代。上古期文学是从上古歌谣和神话(即先秦文学)开始,主要是通过诗歌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用来记载当时的百姓生活,或宫中用来吟唱的配乐,主要有《诗经》、《楚辞》等。

中古期文学从三国到两晋时期开始,历经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朝中叶为止,是中国古典文学较为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时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及演变,细分起来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中叶是古诗(又分为五言、七言)逐步发展并且繁荣的时期,留下了诸多流芳百世的名句,也产生了很多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从汉魏政治诗坛三领袖(曹操、曹丕、曹植)到“建安七子”,经过东晋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南北朝的庾信,“初唐四杰”到孟浩然、诗佛王维、诗仙李白以及诗圣杜甫。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开始,由韩愈、柳宗元推动并有欧阳修等人参与完成的文学改革突破了文言古诗的单一形式,从词语到文体形式方面都进行了非常大胆地革新并且创建了文言文的一般模式,而宋词在文体形式以及思想的表达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唐诗所能够表达的内容,不管是千古词帝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等等,至今被国人传诵。第三个阶段是从元代中期到明代中期的叙事文学。小说、戏曲等长篇幅的叙事文学是该阶段文学的主体,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施耐庵的《水浒》,这两部小说开创了我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先河。我国的近古期文学是从明朝的嘉靖年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伴随小资产阶级意识在我国开始出现,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部分革命者将西方国家的文学引进我国,小说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和快速发展,并且出现了“报纸和期刊”这种全新的媒体样式。我国的近代文学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一直到今天,该阶段的文学主要是用来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发展趋势,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今我们国家文学的主体思想依然是服务社会和人民。

中英两国文学在风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每个国家的文学都有着自己国家的特色与印记,经过四百多年的漫长发展,英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是自得、自信的风格特色。从16世纪以来,英国的文学经过了启蒙期、发展期、成熟期、改革期,到目前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支撑这个过程的是英国所独有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尽管文学艺术本身并无国别之分,然而各国的艺术形式以及思想观念肯定会受到本国的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伴随英国殖民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张以及英语在很多国家的推广,英国人也就变得愈来愈自得和自信,而这对于英国文学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角鲁滨逊的临危不乱,对于任何困难总是能迎难而上;再如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所运用的游离在虚幻离奇与现实的手法,实际上就是英国文学的那种自得、自信思想的充分体现。与英国文学比较单一的文学风格特色相比,我国的文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进程中展现出多彩的文学风格特色。第一,在文学的体裁上,我国的四言诗、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不管是哪种体裁均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这正是英国文学的所有体裁都难以比拟的历史厚重感;第二,中国文学不仅在体裁方面丰富多彩,而且在流派上也各式各样。如早在春秋战国年代的四家五子: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自成学派。再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山药蛋派(赵树理为该文学派的鼻祖)与荷花淀派(孙犁为代表)。诸多文学派百花争鸣,这是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所造成的,也是我国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标志;第三,我国文学更加重视文学的历史与社会功能。我国早期的文学创作者对于文学承担的历史与社会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造就了我国文学的基本的风格特色,如文学应当为广大的工农兵、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比较,我国文学承担的历史与社会功能也显得更为强大与完善。

中英两国文学在内容方面存在的差异

文学作品呈现的是某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居民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因此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学作品肯定会受到其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种族习惯、社会结构、价值理念、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中、英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数千年以来,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相差甚远,这种巨大的差异肯定会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

1自然环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根植于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国和英国在自然环境上存在的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显现出来。如就气候环境而言,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中东部亚热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所以,我国人民更偏好于暖和的东风,觉得春风会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西北风往往预示着冬天的来临,让人们感觉悲凉与荒芜。但是英国处于地球的西半球北部的温带地区,以海洋性气候为主。因此,与我国完全不同的是,西北风给他们带来的是春天,带来万物生长所需的充裕的雨水。英国著名抒情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同理,我国的夏季一般是十分炎热的,因而文学作品中喜欢用烈日炎炎、夏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如火等词语。而在英国却相反,夏季是一个十分凉爽的季节,往往用来传递美妙的心情,如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我怎能将你与夏日相比?你比它更温和可爱。”诗歌中,莎士比亚将爱人与夏日进行比较,由此可见,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不一样的文学表达方式。

2人文生活不一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不一样的生活习性,而文学作品是记录人类生活的艺术形式势必会反映出这种差异。英国的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并且其畜牧业非常发达,因而他们的食物主要是面包与牛奶,所以,英国文学出现的非常多的关于小麦与面包的谚语、俚语,如“少点总比没有强”(Halfaloafisbetterthannone),“作无益的后悔”(cryoverspiltmilk)等。而我们国家,米饭是传统的主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因此,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的非常多关于米、饭一类的词语,如我们常说的“无米下锅”“、人是铁饭是钢”等词汇。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孕育了中、英两个国家不一样的习惯,体现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就有明显的差别。如两个国家在认知动物方面:在英国,公认的百兽之王是狮子,它是威武、勇猛与权力的象征,甚至能够代表着英国。因此,经常能够在英国的文学中找到狮子的身影,并且有非常多的如“狮子大张口”(Placeone''''sheadinthelion''''smouth)之类的俚语。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老虎才是威武、勇猛与权力的象征,因为中国人觉得百兽之王是老虎,打虎是许多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英雄的例证,例如《水浒》中的打虎英雄武松、纪晓岚的《唐打虎》等等。社会认知与生活习惯不一样造就了中英两国文学作品中人物与动物不一样的形象。

中英两国文学在审美方面的差异

中英两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的不一样决定了两个国家在审美方面的差异,在中英两国的文学中就体现了这种差异。中英两国文学在审美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于大自然的态度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受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样在文学作品里面也得到充分体现。例如《诗经》中很多诗歌所反映的人和大自然的亲近:《豳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有鸣仓庚。女执懿筐……”;《国风•王风•君子于役》中的“鸡栖于桀……牛羊下括”,等等,都反映了人与自然景物和谐的相处,营造出一幅幅情景交汇的优美画面。然而英国文学更注重对改造大自然,这主要受到西方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人,勇于改造大自然是其使命。如《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角鲁滨逊•克鲁索孤身一人住在荒岛上,制造各种生存工具与大自然进行抗争,这是西方改造大自然的哲学思想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充分体现。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描述生活,所表达的思想完全不一样。由于我国受到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文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然而英国的文学相对于中国的文学体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如艾•丁尼生的《食莲人》便是这种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它描述了古希腊的大英雄尤利西斯战争之后的回国途中,因为误食了荷花而中魔,乐而忘返的故事。

3服务与享乐中国文学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到了近代,其创造理念更注重服务人民。例如金敬迈的长篇纪实小说《欧阳海之歌》,是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作品,描写了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的英雄事迹,曾经鼓励了几代青年人为了建设祖国而忘我奋斗。又如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感人的英雄事迹,至今被广大士兵所传颂。而英国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那种享乐主义思想,如马丁•艾米斯创造的《钱》便是讽刺金钱至上的作品。

作者:成伟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国际儒学·中英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际儒学联合会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