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专业素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声乐专业素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声乐专业素质

声乐作为常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式活跃在社会文化的舞台上,并以其永久不衰的魅力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宝贵食粮。在长期的高等师范声乐学科的教学中,应唤起声乐教育工作者对声乐学生的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那么,如何在不失师范专业性的基础上进行声乐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及综合能力培养呢?这是摆在每位声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声乐是艺术学科领域中表演艺术的一个分支,声乐的所有形式都体现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要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因此,声乐学生除了掌握最基本的声乐技能、技巧外,还要具有极佳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一、声乐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培养学生具有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致使原来已经熟记了的内容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通常称之为“怯场”。“怯场”是一种心理反常现象,它是由于一系列不正常心理、生理过程所造成的。“怯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上有阻力的缘故。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表演场地——舞台、考场等,还有观念、考官及演出的气氛。演唱者的心理与之不相适应就会产生某种心理压力,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使学生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不能充分发挥,给演唱者带来困难甚至失败,而且还会使演唱者本人为自我破坏而懊恼和难于言表,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这样的演唱心理给演唱者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说:“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1]这说明,紧张情绪对于艺术表演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它相处,如何化消极的障碍心理因素为积极的参与因素。在这里,根据许多临场经验丰富的演唱家的切身体会,谈几条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

1.演唱者必须把演唱的作品或回课的曲目准备充分,这就需要演唱者合理地安排练唱时间、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去练好每一首歌,这就在心理上有了一半的自信。

2.不要把目标设得过高。演唱的曲目不要超过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外,在歌唱技能上,应充分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3.多唱、多练、多实践。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有自制力,经常参加比赛或演出实践,能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尽量减少因场地的不适等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许多优秀的声乐学生及演唱者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或比赛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随着技巧和歌唱状态的不断提高,演唱者对成功就会越来越充满信心。当然,一切心理素质的培养都需建立在良好的基本功训练及演唱技巧较完善的基础之上的。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几年的音乐学习实践使我深深感悟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无论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上,还是在风格韵味的表现上,我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歌手素质不高,除了应试教育、学校教育、音乐院校教育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全社会和全民族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问题。演唱者没有文化底蕴,必然唱不出高度,也不可能打动人心;如果要把歌唱作为终身的事业,那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充电。一个声乐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以及生活的涉猎是否广泛,关系到他的悟性和理解力。如果底蕴欠缺,表现起作品来也不可能达到好的境界。声乐学生只有良好的嗓音和乐感是不够的,除了良好的声乐方面的基本训练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所说的“学艺在艺外”,强调的就是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实施过程渗透和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一个教师对教育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把这种理解带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思维能力是艺术类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就是要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学生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等诸方面能和谐一致。因此,整体的人格包括人自身的整和,即思想、智力、情感、感觉等方面的一体化联系。

2.引导学生接受多方面的熏陶

著名钢琴家塔拉发现:中国的学生动脑筋的能力与他们的技术能力不匹配。很多学琴学生考级时能够演奏技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但却不能深入地去理解所演奏的音乐。他认为,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全面、学生需要探索历史、乐理、作品的不同版本以及他们所演奏作品的不同演绎。”[2]任何人要演唱音乐作品,必须要有起码的艺术修养、精湛的演唱技巧,并且对作曲家、作品及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才能较为完整地表现音乐。而要做到这点,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这说明素质教育不但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而且要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声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那种只重视技术水平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与技术虽然重要,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格与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更重要。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种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使人要借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感悟。”[3]

3.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学科内容、教育理论、教学技巧,洞悉教育知识整体的结构还应该注重职业人格的陶冶。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社会急需高素质人才。在这样一种要求下,教师将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他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这些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在素质教育中,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具体的细节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书等方式学习,但声乐技术和文化的能力却需要教师通过自身文化魅力来影响和熏陶学生、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是说,作为声乐教师,自身就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底蕴,能够通过教学增长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能力。达到这种目的,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高尚人格,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翻开人类艺术的发展史,自从声乐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以来,声乐创作者的创作与演唱者的再创作,就如同一个工艺流程的两道工序: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需要以演唱者的再创作意图与内涵为依托和根据——这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性。这一特性必然要求演唱者不能仅是一名曲谱的翻译员或曲谱符号的发声器,而是一个展示多种情感变化、展示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展示表演者独具的精神内涵及风格特征的复合体。也就是说,在有了好的歌唱通道和好听的音色同时,并不一定就充分具备了再创造的能力。

如何全面提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呢?首先可以让学生多欣赏已有的音响资料。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包括音乐情感、音乐形象、音乐风格、音乐要素感悟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曲式等要素的分析,来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能深刻地体验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能正确地领会歌词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以及主旋律与主题的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使学生能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

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平时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才能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每一个从事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必须掌握各种不同的作品类型,如:中国民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歌剧和外国声乐作品等。不仅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内容、风格和语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以及良好的文化修养来做基础。总之,丰富的艺术修养、众多的曲目积累,是歌唱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是声乐专业学生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专业声乐工作者,声乐教师首先注重的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培养出出色的歌唱演员和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外国音乐参考资料[J].1983(4、5)合刊:129.

[2](俄)列文著,缪天瑞译.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张华.再论“素质教育”的本质[J].江苏教育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