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节奏命名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的人、事、物均没有名字,那将会是一个多么无序而混乱的景象。遗憾的是,自从节奏诞生以来,真的就没有名字。纵览音乐理论教材,节奏的名称大抵只有可怜的三个:切分音、连音、附点音符。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是由节奏支撑起来的,我们学习音乐都是从节奏入手。但节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无奈和困惑:老师上课、学生学习,几乎每一节课都会说到“节奏”,而“节奏”又常常使我们欲说不能、欲罢不忍,尴尬之极。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有给纷繁复杂的节奏命名,才能引起学生大脑一定的条件反射,才能够“名副其实”,让节奏的形状和时值能够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牢牢地记住。
为什么迟迟没有为其命名呢?在人们的想象中,由众多音符组合而成的节奏,按照几何函数的原理,其复杂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它有许多种组合的可能性。那么,究竟有多少种节奏需要命名呢?如果这些名字数不胜数的话,会给记忆带来更多的不便,也就自然失去了命名的意义和价值。
二、命名的科学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在节拍约束下的音符群,因为有音值组合法的规范,在单位拍内,节奏的出现总是具有固定的形式,这种固定的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型。经归类研究发现,节奏的组合具有以下规律:
1.以歌曲作品为例,按节拍来划分发现: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音乐居多,约占99%左右;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音乐(含以其他音符为一拍的音乐),约占1%左右。以下是笔者就《中国通俗歌曲博览》中的歌曲所做的数据分析:
(注:以上的歌曲里含交替节拍,所以节拍数量超过歌曲的总量。)
2.查阅大量的谱例和文献之后发现:基本节奏型(不包含带连音线的组合节奏)在节拍系统中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这一点远远没有事先估计的多。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系统中,节奏型的数量最多,50个左右,约占总节奏量的70%;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系统中,节奏型的数量较少,20个左右,约占总节奏量的28%;其他的约占2%。
而且,凡是在一种节拍体系中,它们节奏型的形状也大致相同。譬如,在2/4拍、3/4拍和4/4拍中,所使用的节奏形状基本上一样;在3/8拍、6/8拍、9/8拍、12/8拍中,所使用的节奏形状基本上一样,可以通用而不会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3.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音符都有组织地加入到了音符群而组合成为节奏。因而,加入到节拍、节奏之后,就给音符赋予了崭新的含义,它原来的音符名称就渐渐失去了意义,而随着节奏拥有了独立的名字。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节奏命名的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占歌曲总量99%、占节奏总量70%的四分音符节奏系统;其次是占歌曲总量1%、占节奏总量28%的八分音符节奏系统。所以,节奏命名必须建立两大系统:四分节奏系统和八分节奏系统,其他的少数拍子,因使用较少,可暂时不予命名。三、命名的技术标准
1.规范性
何谓“命名?”一般字词典上的解释是“给以名称”,意思就是给人和事物取名字。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在《说》一书中,训义“名”为“命”,“名自命也”。人和事物都需要有一个名字,以供人们称呼,人们一听到这种语音,就自然会与语音的词义联系起来。命名是一门科学,它需要规范的技术标准,要符合“姓名学”的基本要求。《汉语大词典》对姓名的解释是这样的:“姓:表示家族系统的称号。名:人或事物的称谓。”可以看出,姓名应当有两部分构成。“姓”代表系统,“名”代表分支和细化。命名不能与其他音乐理论名称标准相悖,尽量使用行业约定俗成的专用语词。
2.科学性
节奏命名,首先是准确、形象。命名不能简单地解决了“字”的问题,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名”的问题,如果“名不符实”,则词不达“意”。名字是让人念的,由声可以联想到形,由形联想到意。所以,“声、形、意”是衡量节奏名字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所谓“声”,是指节奏名字喊出来虽不像人的名字一样讲究,但起码要顺畅、不拗口,便于识别和记忆;所谓“形”,是指节奏的形状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常见的、符合音值组合法规则的;所谓“意”,是指节奏的名字的含义是准确的、没有争议的,能够充分体现节奏性能的。
3.唯一指向性
给节奏命名与给人命名其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人的姓名极容易重复,而节奏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十个,完全可以各取其名,互不干扰。名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编码,具有排他性。编码的指向性、直接性,也就是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直接使用。
担心名称太多、不便记忆是多余的。笔者专门把各种节奏统一编号、统计,常用的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节奏总共才80个左右,而且,如果命名准确,很容易记忆。假如名称是唯一的,就具备了名字的单一指向性,就不会造成系统和节奏之间的概念交叉、混淆、模糊。比较其长期以来节奏的无名、无序状态实在是前进了一大步。
4.实用性
为节奏命名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经过命名的节奏能够在音乐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我们企盼的目的。因而,命名的“实用性”就显得格外突出。
名要符实:命名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名副其实。能把“形、声、意”联系在一起,可以随着音乐一起朗读,可以明白节奏的时值和打法。
字要简约:简约到什么程度呢?识别简单:看到一种节奏,立刻在脑海里闪现出它的名字和意义;读法简单:名字的长度最多不超过四个,且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的名字要占绝大多数;记忆简单:当我们听到一种节奏的时候,能够轻易地感知到它的名字,为记录音乐做好准备。
便于朗读:随音乐的进行而同步朗读节奏名字,是检验一种节奏命名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些节奏命名看似简单,好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在运用中,遇到的麻烦会相当的多。目前国内不少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懈地努力,试图攻破这座堡垒,但是从目前看,还都不尽如人意。
参考文献:
[1]耕耘.中国通俗歌曲博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汉语小词典编写组.汉语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3]舒琛珍.节奏命名[J].武汉:黄钟,2003.(01)P83—88
[4]关明恕.浅谈节奏命名[J].沈阳: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4.(01)P57—60
[5]黄依丽.视唱练耳[Z].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环球音像出版社
[6]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P18—23
[7]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17—20
[8]汉语小词典编写组.汉语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