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声乐教学艺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声乐教学艺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声乐教学艺术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90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又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面对日益增多的生源和众多不同声音、素质的学生,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呢?这是每位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都要深刻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声乐教学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探求大学声乐教学的新模式。

声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声乐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声乐课教师也已经开始探索声乐教学的新模式,特别是一些高校也基本形成了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的新模式。笔者在近些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对比,立足于从社会发展与基础教育发展,从高校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不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也要重视其教学能力,实现“一专多能”向“多专一能”转变,改变原来片面强调声乐技巧的提高,着重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即“综合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原则、方法、形式和技能技巧能够有机地结合和融会贯通,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其具体表现为:集体讨论课、个别技能课、小组技能课和小组实践课、艺术实践课相结合。这种模式既重视必要的技能学习,又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别与欣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范唱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另外这五种形式也解决了不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广泛性和整体性统一的问题。达到了在同一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求下,具有统一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的规范化。

“综合立体交叉”教学模式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并希望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来对这种模式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第一,集体讨论课。

主要包括声乐集体理论课,以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以及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的声乐教学问题,拓宽学生在声乐理论方面的知识面。这种科目主要讲授有关声乐艺术教育发展史和教学法基础理论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发生的基本原理、歌唱生理及歌唱的咬文吐字、中小学教学唱法以及声乐语言、歌唱心理、声乐表演、声乐学派、声乐名作、中外声乐发展历史等,它融汇了声乐发展简史与作品赏析、歌曲基础理论与实践、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等多样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如多媒体设备、录音、录像设备等。这样不仅能使声乐教学更直观生动,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声乐综合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声乐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给自己定好位,以能够胜任中小学教师的需要。

第二,个别技能课。

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技巧能力,也称为声乐小课。它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声乐技能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技巧。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不同的素质水平,按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能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课上,着重解决学生个人在发声、气息、共鸣、吐字咬字、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听觉和鉴别能力。这种个别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声音条件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基础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在个别课上重点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提高演唱水平;对于条件相对差的学生,可以根据其不同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对他们要求相对降低,能形成较好的范唱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体现声乐教学的“普及”性。这种个别技能课,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施,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三,小组技能课。

主要是声乐课的小组教学,把学生按综合素质和不同的生理条件,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为4—12人,有目的地培养对口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共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发展自我的歌唱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减少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还能使学生提高在歌唱内容、浏览曲目和歌曲处理上的效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精讲多练,讲中唱,唱中讲”,及时地提出训练中共性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切磋技艺、友好协作、共同进步的品德;同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小合唱、混声合唱、各类重唱、表演唱、组合唱的形式,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巧。

第四,小组实践课。

主要是教学实践课,采用小团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体验角色的互换,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把学生按照其综合素质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组,首先学生观摩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别的同学上课,来进行教学实践。这种方法能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看到别人的不足,来提高自己。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人的不足“因材施教”。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法与教法的统一。另外,小组实践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强烈的求知愿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讲课这位学生进行评价,分析他上课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然后结合自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艺术实践课。

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当学生在掌握了演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学到的知识,发挥在技能课上学到的技能。这种实践课的授课形式主要采用以教师辅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方式,通过各种声乐艺术表演形式的编排与演出,使学生热爱表演艺术,并唤起自身的创作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艺术实践课上,通过排练合唱,进行集体发声练唱,对合唱作品的内容理解和曲式分析、创作方法、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得到统一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集体歌唱意识和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力。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实践演出活动,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其演唱、教学组织和编导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院校的艺术团和艺术俱乐部都是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好地方。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审美鉴赏能力、组织和实践能力、编导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得以张扬,合作精神得以发扬,兴趣爱好得到体现。这种艺术实践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机会,最终能达到综合素质和多种技能全面培养的目的。

大学声乐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上五种课程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在新生入学后按照学生声乐条件和素质进行挑选,对于条件突出的同学,可以先进行个别技能课的培训。其余学生再分小组进行小组技能课的学习。同时,中间交叉上集体讨论课,加强声乐理论的培养。小组实践课可以在新生入学一年后配合小组技能课来上,艺术实践课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穿插进行。

从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看,凡是经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都比较强。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音乐教学。要使大学音乐教学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只有对此多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占秀.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反思与对策[J].人民音乐.2006.8.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

[3]浦倩.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新的理念与新的人才观[J].音乐创作,2007.4.

[4]关群.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3.

内容摘要:随着声乐教学在课堂的不断实践,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文章力求构建一种“综合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运用集体讨论课、个别技能课、小组技能课和小组实践课、艺术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现由“一专多能”向“多专一能”的转变,从而为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理论功底深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综合立体交叉声乐教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