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普高音乐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北京、江苏、山东、天津、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一点证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清华大学的樊福珉教授对清华毕业班学生所做的研究表明,约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处理压力没有信心。一系列的数据和事件提醒人们,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将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情感功能以及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珍惜生命,关心集体,善待自己,舒缓精神压力,开启自闭的心灵,走出抑郁的阴影,迎接灿烂的人生。
一、音乐教育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我国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提出的,它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于改造社会陋习、规范道德行为、健全完美人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蔡元培于1917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他认为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非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需要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来最终完成。当代大学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格障碍,它是一种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障碍,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通过聆听、体验音乐进入音乐家的感情世界,审视自我、感动心灵;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世俗的生活态度,用关爱、同情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从而培养一种真诚、宽厚的处世情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一首崇高的人类共同情感的生命交响乐。大学生欣赏这首乐曲或参与演唱这首乐曲,可以充分体验到一个音乐家高尚的灵魂,深刻感悟音乐中张扬着的光明与力量、至善与友爱、和平与友谊、崇高与伟大,进而帮助大学生从狭隘的个人世界中走出来,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大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还可以培养友谊感。大学生可以从音乐家那里学习达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失败和挫折时,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的挑战。
二、音乐审美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德国美学家希勒最早提出将审美作为教育方式。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从自然、被动的人成长为一个自觉、主动的人,他充分强调了审美教育在人的理性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音乐理论家赵沨指出:“美育教育应该提到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来认识。”以上美学家都强调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性格养成、人生的价值实现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文学和绘画艺术善于再现客观世界,而音乐的审美功能就是利用音乐的情感特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等。音乐欣赏者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音乐自身的情感可以把大学生萌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冷却的情感点燃起来,把淡忘的情感浮现出来,把遗失的情感呼唤出来。
三、音乐表演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普通高校开设音乐表演重在大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音乐中的文化积淀、激发个人的表现欲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等。歌唱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表演形式,歌唱不仅使大学生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从歌唱的生理角度讲,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音乐活动,人们在歌唱时脑部中枢神经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歌唱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其次,歌唱具有情感释放的作用,大学生喜爱歌唱的原因是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契合了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尤其是大学生在参加集体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荣誉感,而且还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以此培养自信心。
四、音乐欣赏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欣赏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即心理反应。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有效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使他们正确审视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音乐欣赏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激起人们的回忆、想象,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要精心筛选欣赏曲目,有针对性地让大学生欣赏那些艺术价值高、积极进取的乐曲。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能够使人精神振奋、圣-桑的《天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乐曲能引领人们从抑郁、自闭的心灵空间走出去,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眷恋生命的可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治疗,这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探索与实践。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里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烦恼、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就会损害身心健康。美感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拓展人的精神空间,高校音乐教育应贯彻这一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