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方式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方式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方式思考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将音乐美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不仅从表现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且从潜在的音乐中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音乐教学的导入:音乐审美注意音乐审美渴望导,指的是引、引导之意。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二是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激起其音乐审美渴望。

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了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一L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1)感情导入式,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朗诵般的音调、言词恳切的语言,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友善感,令学生产生情感心理的共鸣。

(2)表演式导入,教师运用表演的手段取悦于学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益而无害。音乐课的教学导入,以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或演奏作媒介,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借音传情,以音代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即创造良好的审美实践氛围。

(3)趣味式导入,比如选取音乐家的故事,在学生的迫切渴求中,亮出本课的教学题目,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渴望。

(4)悬念式导入,在欣赏乐曲之前,可设置若干问题,如:该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速度如何?情绪怎样?学生便会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听音乐。音乐课教学中用悬念式的教学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也不失为音乐教学导入的好方式。

我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下册《快乐的泼水节》的第一版块时是这样设计的:听傣族音乐——感受美我先让学生听一听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片段。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音乐有什么特点?葫芦丝特殊的音色让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孩子们的心可以随着音乐一起飞扬,在他们交流后,我适时小结:这是根据傣族歌曲改编的葫芦丝的独奏曲《月光下的风尾竹》,听着音乐,我们似乎看到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散布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乐声,幽悠抑扬,清丽淡雅。接着让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傣家。(播放第二遍,屏幕显示傣族风情的图片)这一过程的设计,意在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及傣族风光展示,带领孩子们走进傣族的民俗风情之中,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审美教育效应的重要环节。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精巧的构思、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学的展开: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探索该教学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点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最容易产生同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等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审美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之中,并在此条件下,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充分进行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积极进入审美探索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一个过程来进行。例如:在节奏练习中,结合自由协调的身体动作(拍手、走步、跳跃等)来感觉节奏,变机械的节奏训练为对音乐节奏的优美反应,从中得到节奏美感的体验;识谱教学中,根据学生“先感性后理性”的音乐艺术认知规律,先听、唱歌曲,后识谱是可取的教学方式,教学生识谱可结合具体的歌(乐)曲旋律进行,将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自然演化,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审美感受;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富于感情的范唱或对新歌曲的录音欣赏;配有背景音乐和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诵;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的旋律模唱;以乐句为单位的旋律对比视唱,都会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他们对新歌的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

如静陕乐的泼水节》的第二版块:唱傣族歌——表现美“走进傣族,你知道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吗?”简单的一问,就自然过渡到歌曲《=J陕乐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来设问,简单、明了。

这一版块,我分成三个小环节来完成:1、整体感知;2、充分体验(学唱);3、歌曲演绎。

1、整体感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实质是情感活动,要教好一首歌,为学生确定好歌曲的情感基调是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不同的范唱。第一次听录音范唱,与前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表现形式等方面比较,总结出这是一首欢快跳跃的歌曲。接着我安排了第二次范唱,这一次由老师范唱。因为“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老师范唱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2、充分体验(学唱)。首先采用模唱法用“la”轻声哼唱歌曲,说一说旋律的特点,找一找相似的乐句。通过老师的对比范唱,让学生品味“泼水节里喜泼水”这一句附点改变后的韵昧,引导学生记住原来是要强调节日的快乐,所以“节’要加附点。这里我采用手势法来帮助学生找准音,并指导用好连音、跳音的唱法。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师生合作、教师范唱、学生自学等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教师的语言点拨、示范,让学生在辨、品、唱中充分体验歌曲的美,从而用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3、歌曲演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加入泼水动作来增加歌曲热闹的气氛。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这部分歌唱教学重在声音、音色的开发,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让歌唱学习成为学生音乐审美探索的主阵地。

三、音乐教学的总结:升华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认识在师生共同进行了审美感知与审美探索的基础上,音乐课堂教学进入到总结阶段,这是音乐教学中十分美好的阶段,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感觉和探索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审美实施的层次。这个阶段,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充满了艺术表现与创造,使师生获得音乐审美的快乐与愉悦,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如《快乐的泼水节》的第三版块:赏傣族舞——升华美师:傣族是一个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看,美丽的傣族姑娘正向我们款款走来。(播放傣族舞蹈多丽》)边欣赏边思考:傣族的舞蹈美在哪?学生交流。老师小结:“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从膝部到胯部,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再次观看舞蹈,学着走一走傣族舞蹈的的步子(多为后踢步)。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拓展总结部分,所选的音乐及舞蹈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傣族特色,意在通过欣赏,模仿美的舞蹈动作培养孩子们对傣族音乐文化的关注与喜爱。

这样的总结进入了深层次的审美实践,并必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当学生以美好的心情结束一堂课后,自然产生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则新的音乐审美渴望产生了。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必须力求在课堂中呈现美的音乐、美的画面、美的语言、美的范唱,使学生得以生成“感染”、“启迪”、“震惊”、“顿悟”。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充分运用音乐课堂中的“立体美’兹石般地吸引学生,让学生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和谐美妙的音乐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