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音乐教学观水平提升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性的广告语啊!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昵?自从2001年《音乐课程标准》颁布近十年以来,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教学思想、理念、手段、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正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广大的音乐教师跃跃欲试,正在大显身手。然而,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追求新鲜的花样、追求新颖的形式的现象。岂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从客观上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最好的音乐课,只有更好的音乐课。据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未必追求一节课的完美,也未必能够追求到一堂完美的音乐课。
一堂音乐课,倘若能够在人们眼前一亮,使人久久不能释怀,往往不是教学内容的新颖,也不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灵活。主要还在于一堂音乐课中有那么~两个精彩之处,也就是有那么一两个特点、亮点或闪光点。其特点是教师的教学充满着个性,给人新颖鲜活的感觉;亮点则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策划,生动活泼、灵活多样;闪光点源于学生的随机生成,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所以,有特点,擦亮点,捕捉闪光点,应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能够上好一堂音乐课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每个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基本策略。其实,“完美”又何尝不是这一点一滴的“特点、亮点、闪光点”的积累昵?那么,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今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调动激情,张扬个性,构筑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来,及时地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以获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啻为我们所最追求的最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特级教师于漪形容道:“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浔阳江头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其用意乃“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给人一个亮丽的展示,以致产生“主人忘归客不发’艺效果,好的教学导语设计同样能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我省淮北市吴思源老师的俄是少年阿凡提》一课中,课堂教学是这样开始的:
师:大家看,这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吹一声)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我给它起个名字叫“魔笛”,首先,它能够模仿我们班某个同学的名字呢。请问你叫什么?
生:我叫杨金磊。(师模吹)师:它不但能模仿你的名字,还能讲故事昵,你信不信?
(师模吹)课堂上,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过程,无疑激起了学生对“魔笛”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对神奇的“魔笛’有着强烈渴望的审美情趣之中,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特殊的期待。
二、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琨相磋切任何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毫无疑问离不开音乐作品,新编音乐教材从古今中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精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每一个作品中都有其精彩独到之处。音乐教师要下大功夫去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趣点”,努力做到要用“心”去感悟作品。记得北京八中的李存老师曾经说过,在进行每一首歌曲的教学之前,他都要去亲自演唱至少50遍以上,才能进入课堂,可见对教材的吃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做到“抽弦度曲”,方能实现‘新声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堂课,印象颇深:一位河南省的女教师在外地教授五年级教材中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河南民歌对于外省的小朋友是陌生的。这位教师凭着她对家乡民歌的热爱和了解,给《编花篮》一歌进行了“深挖”、“深悟”,将歌曲的开头两小节的前倚音的两处“编”的唱法与河南方言“编”的说法进行了对比,并辅之以形象的手势,歌曲教学做到了惟妙惟肖,又将歌曲结尾处的甩腔与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结尾的甩腔比对,形象地突出了河南省的地方特色,也彰显了该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功夫之深。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既然能被选入教材,都有其精彩的一面,也有适合学生的一面,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做到“深挖细究”。钻研教材,说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上面这堂课对教材的钻研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课前预设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规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情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它始终处于一种流变状态。学生作为一个个充满着鲜活灵性的生命体,必然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生成便不可避免地呈现于课堂之中,正如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课堂生成,审时度势地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使其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通过重组、整合,发挥其有效作用。要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勇气和胆识。
比如:我在进行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教学时,那饱含激情的旋律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最后,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感想体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红旗颂》的感受说出来。一位小组代表朗诵道:“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蓝天白云是她美丽的衣裳。我们为它感到骄傲自豪,她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是我们的理想,她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上。这不正是一首好的词作吗?我立刻将主旋律谱和这首词板书在了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标注了“八(1)班同学作词、吕其明作曲”的字样,学生唱着自己的作品,个个无不兴高采烈。正‘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课堂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四、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音乐教师倘若有自己的一手“独门绝技”,则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仰慕及兴趣,有时还能产生对音乐的终生热爱,音乐教师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因此,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演奏、演唱水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让学生们为之项礼膜拜。使其滋生“日夕望君抱琴至”的愿望。
例如:在全国第五届音乐教学比赛中,天津的一位教师以娴熟的小提琴演奏征服了每一位评委,获得了小学组的最高分;同样,另一位教师的一段热情奔放的踢踏舞博得了阵阵掌声: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欣赏教学时,为了配合学生的表演,亲自怀抱琵琶,亲手执琴,学生们除了从中对于乐曲的感悟有了深刻的体验外,无不对教师的演奏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课堂教学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好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我们永远都在力求完美,而教学又永远不可能完美。”
一堂“更好”的音乐课并非高不可攀,用个性,创造特点;用智慧,打造亮点;用灵气,捕捉闪光点;用特点、亮点、闪光点,烘托精彩,一堂“更好”的音乐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