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音乐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战略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2021年是扶贫和脱贫工作全面转向乡村振兴领域元年,新时代目标能不能顺利达成,重点在农村。在初步的物质脱贫工作完成后,农业农村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亟待解决,农民精神更是相对匮乏,鄂西南大量音乐艺术内涵未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在如此现状之下,本文探寻鄂西南音乐艺术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提出应有效结合当地音乐艺术,以音乐视角介入鄂西南乡村振兴的几点策略,在保有物质脱贫胜利果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音乐促进乡村经济效益提升,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音乐艺术;鄂西南乡村;乡村振兴;精神扶贫
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宜昌市辖管的城镇村落统称为鄂西南。鄂西南地处湖北边境的山地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受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也正是因为鄂西南地形复杂、地理环境易守难攻,故此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财富,以土家族音乐为代表的大量音乐遗产便是其中一类。鄂西南音乐艺术以土家族音乐为代表,经由土家族历代先祖集体创作,历经时代传唱,大浪淘沙。如今的土家族人民依旧在此聚居,仍然拥有丰沛的地方音乐资源与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就在鄂西南乡村发展经济呈现好转态势之时,一些突出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出现劳动力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小孩,农村面临着产业空心化、人才空心化乃至教育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鄂西南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至今生活习惯仍旧以歌舞为习,以富有色彩的艺术语言和真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并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兼有教育与引导的作用。这些或劳作或节庆或祷祝的音乐作品,留存着劳动者的奋进与生活的智慧,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民俗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对于乡村在地村民,亦能以乐化人,以乐育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音乐融合谋生手段之中,促进乡村效能转化。湖北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多措并举的同时,也应将音乐与乡村现状相结合,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建设。因此,研究如何应用鄂西南音乐的地域性与艺术性、提升当地经济收益,是当前促进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音乐艺术与鄂西南乡村振兴的关联
鄂西南地区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大量音乐艺术遗产在此留存。在脱贫工作建设特色乡村的过程中,音乐成了鄂西南的标志性特色。民歌、山歌、劳动号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丰富了鄂西南乡村文化艺术的种类。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对症的应用效果还是较为缺乏。在此地萌发的音乐艺术,正是从“田野”诞生的艺术,也是自古劳动者最好的慰藉。一曲曲劳动号子,凝聚了气力,鼓足了干劲。一首首农田曲目,更是吹响了奋斗者的号角。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应用这些音乐瑰宝,激发民众摆脱现状的积极性和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之前精神扶贫的基础上,欲振兴先立志。用音乐的共情性注重精神帮扶,消除一些在地村民存在的“等、靠、要”、种地嫌苦、打工嫌累的惰性思想。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佳绩,全面脱贫后的乡村现状更需不断结合鄂西南当地音乐艺术,促进更多产业与音乐的融合,用音乐引导在地村民的素质,用音乐提高在地村民的谋生手段,在保有物质脱贫胜利果实的基础上,提升精神扶贫的力度,全面提高乡村振兴质量。
二、鄂西南音乐艺术促进乡村振兴策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鄂西南音乐艺术蕴含着不同民俗里值得宣扬的生活精粹。这些传统音乐流传至今,既推动着乡村素质的发展,又潜移默化地规正了民众的生活行为。如今快时代浪潮席卷而来,一方面,乡村经济需要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为先的思想导致乡村传统音乐在现代乡村中的传承效果不同往日。应对以上两方面问题,要找到与传统音乐契合的乡村特色产业,以音乐助力乡村产业升级,提升经济产能,更要在传统音乐广泛应用的同时,拓展更多传播主体、有效途径积极扩大宣扬力度,既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弘扬传统民乐,又利用传统音乐的扩散度丰富乡村在地村民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全面提升乡村风貌。
(一)音乐艺术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升级
不同民族各自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之中,便会形成独树一帜的特征,显现出不同类别的生活痕迹。鄂西南除蕴含音乐艺术外,受地理环境影响,乡村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鄂西南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同时,鄂西南民俗文化以土家族为代表,呈现多民族融合之态。鄂西南是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共有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24个,能够全方位呈现少数民族质朴的乡村生活状态,这也是鄂西南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石。故此地近十年来不断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成为乡村旅游生产线,以此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乡村广袤大地为空间,以民宿和农家客座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是寻求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形式的旅游路线。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乡村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尤以融入鄂西南民俗、节庆音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不断被开发,以音乐为媒介,更场景化的让广大游客体会当地文化。鄂西南音乐艺术助力旅游产业升级的最好体现便是乡村节庆音乐民俗体验型旅游。乡村节庆音乐民俗体验型旅游是将独具特点的地域音乐用欣赏与体验的手段融合至乡村旅游项目之中。一类是用独特的本土乐器、音乐表现形式进行演奏,欢迎游客参与体验,以此进行文化分享与传承。另一类是乡村节庆音乐民俗欣赏,重大节庆之时,在旅游村落的舞台上,表演当地节庆传统曲目,供游客欣赏,增加互动。鄂旅投举办短视频大赛助力“惠游湖北”恩施“六口茶”成抖音热门歌曲。把鄂西南乡村旅游带动的更加火热之余,更推动了当地农民包括贫困农户的就业和增收。恩施自治州及宜昌清江流域依托当地土家族聚落特色,将以地域音乐为代表的民风民俗融入旅游体验之中,形成旅游惯性,营造别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吸引力,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新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鄂西南凭借自然遗留与人工斧凿的巧妙结合,带动发展轴线上的乡村旅游经济。在旧有的观光、游览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唱山歌等民俗体验,挖掘土家族生活特色,将乡村风俗风格化、民俗传统现代化、生活习俗产品化。进一步营造旅游交互感的同时,增强乡村旅游活动的体验性,力求将地域音乐拓展至其他项目。音乐艺术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升级,在提高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收入,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推动当代公共艺术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提升乡村建设的文化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内涵与底蕴。鄂西南地区拥有丰沛的音乐艺术资源与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现今,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是提升鄂西南乡村经济的重要部分。音乐艺术融入农产品产业链的新做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业绩,更是打开了一条用音乐活化销售产业的新渠道。鄂西南音乐介入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案例不胜枚举,推售当地农业产品提高农业产业收入之余,更是不经意间传递出深厚的地域文化。伴随着融合发展机制在乡村实践中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势必会涌现出新的音乐形态与新的文化产业,这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展途径。如何有效地将音乐艺术应用于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三者,促进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也是必经之路。
(二)音乐艺术赋能乡村素质全面提高
鄂西南是湖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不同的民俗留下了不同的传统音乐。脱贫攻坚战中,鄂西南地区物质脱贫初显成效,不断构建完善的乡村业态体系,转化为经济效能发展乡村经济。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不断巩固脱贫攻坚的卓绝成果,另一方面更要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注重乡村全面发展。乡村素质的整体提升可以利用鄂西南音乐艺术的自身优势,依托于音乐耳濡目染的教育性质,一方面挖掘地域音乐的优良之处,推进乡风建设。另一方面给在地村民全面推广地域音乐,加之培训手段,提高在地村民的谋生能力。音乐教育先行,对鄂西南音乐艺术中传递真善美的地域音乐进行发掘,大力推广其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元素,能够达到对乡村在地村民的精神振兴,由此形成的良好民风与乡俗也能够感染外来游客。鄂西南至今都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音乐活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重要民俗,践行着饭养身,歌养心。在歌唱中生活,在生活中歌唱,乡村生活的豁达与豪迈,使该地音乐无论歌词是否委婉含蓄、音调是否悠扬绵长,它传递出来的都是真实与坦率。鄂西南有大量的地域音乐作品,歌曲本身就传递着文明的乡风。有些音乐传达着孝敬、礼貌、互助、有爱等价值观,有些音乐更是有形无形地规正、引导着人们的生活,为精神扶贫和乡村振兴奠定内在动力。音乐在乡村劳作中产生,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农事歌,蕴含着特殊的劳动意味。1953年春夏,利川文化馆音乐干部周叙卿听农民歌手丁鸿儒哼唱而记录的《种瓜调》歌词为:正月是新年(咿哟喂),瓜子才进园(哟喂)。二月起春风(咿哟喂),瓜子才定根(哟喂)。三月是清明(咿哟喂),瓜苗成了林(哟喂)。四月是立夏(咿哟喂),瓜儿上了架(哟喂)。五月是端阳(咿哟喂),瓜儿把新尝(哟喂)。六月三伏热(咿哟喂),瓜儿正吃得(哟喂)。七月秋风凉(咿哟喂),瓜儿皮色黄(哟喂)。八月中秋节(咿哟喂),要把瓜儿摘(哟喂)。九月是重阳(咿哟喂),瓜子已下场(哟喂)。十月瓜完了(咿哟喂),瓜种要留到(哟喂)。《种瓜调》分十个月叙述种瓜的经过,是一首标准的农事歌,歌中不仅简单记录了瓜苗的生长过程,更是通过激昂的节奏与曲调,配合歌词十个月长时间线的等待,侧面反映了旧时乡间劳作人的奋进,凸显了种瓜人的质朴与自立。名扬四海的民歌《龙船调》就是在1955年夏以此曲改编,在利川县文艺馆举办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中脱颖而出,从此走向世界,成为了鄂西南的代表音乐。鄂西南音乐推广至在地村民中,还要多维并举,不断提升在地村民音乐谋生技能。乡村中存在一部分自给自足生活的村民,针对这样的村民,谋生手段的培育是重中之重。鄂西南音乐作品中同类的山歌,曲调表现轻松不沉重,寓意却深刻隽永。作品中留下的能促进勤劳致富的内在元素,应该被吸纳成为某种媒介,推荐至在地村民业务能力培养之中。鄂西南属“西南官话区”。语音特色的“阴平高平,阳平低升,上声向下,去声向上”直接促使旋律音高走向别具一格,作品识别度极高。极高的识别度会形成迅速的传播效果,政府、企业、学校、艺术团体应该充分结合起来,拓展传播主体,对在地乡村民众采取教授模式,提升在地村民匹配当地产业的音乐能力。
三、结语
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国家战略任务中不变的重中之重。只有农村实现了经济效益持续转化,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目标才能达成。乡村振兴既是前期脱贫工作的延续,又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奠基之举。在鄂西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用当地音乐艺术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升级,音乐艺术赋能乡村素质全面提高,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风貌改善。以鄂西南音乐艺术融入乡风民风建设,这不仅能全面提升乡村民众素质,打造乡村新面貌,更对文化遗址继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鄂西南音乐艺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更是挖掘传统艺术助力经济建设,继续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当地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作者:高洁 魏鹏郦 单位: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