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

一、思政教育中倾听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而且是一种睿智机巧的教育艺术。“倾听”不仅要用耳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倾听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向对方表达尊重、友善和理解,全神贯注、耐心细致地听取对方的心声,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始终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谈话是重要的;在对方谈话的间隙,适时地进行参与,关键、要点做好记录,及时、主动地做出反馈或说明看法。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教师始终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教育学生。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用“我说你听”的旧思维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愿意听,却听不出情况、把握不了要点、抓不住关键;还有的态度不诚恳,在听时有上下、亲疏、好恶之分,甚至听到赞扬之词就沾沾白喜,听到批评就满腔怒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囚此,思政教育要走向对话。所谓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平台的两边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讨论的方向和内容。不去倾听,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失去了对话的意义,对话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的“训话”。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善于倾听的人,并从倾听开始学会教育,这不仅仅是对思政工作者的要求,也应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

二、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引入倾听理念

(一)当代中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1、他们的思想日益趋于成熟,但具体到某一个问题又显得单纯。现在的学生都知道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但他们往往哀叹的是自己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好;而不是经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为日后的毕业就业做积极准备。

2、喜欢自我表现,参与意识在加强,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渴望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渴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在淡化。

3、他们更多地追求效率和实惠,缺乏奉献精神。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日渐发生变化,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不愿意为班级、为集体服务,他们认为承担社会工作得不到什么实惠,甚至还影响了学习,从而忽视了对自身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具有较强的个性,往往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淡化。从近年的在校生统计上看,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升高,他们更多地表现出有个性、有主见,但同时忽视了他人,更多强调自我,对同学缺乏关心,对班级集体荣誉感淡漠。

5、在基础教育学段,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水平从而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这种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往往导致他们的情感和心灵闭锁,不愿意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而形成了敏感、多疑、高度自负和极度自卑等多重矛盾交织的心理特征,使他们难以被理解也难以被说服。

(二)中职学生迫切需要被倾听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复杂现状,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传统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要求。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中职学校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教育者尤其是思政工作者以倾听的态度和方式去了解、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倾听”才能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性位置。思政工作者从一个说教者、规章制度制定者和维护者,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的聆听者、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以及“倾听”的行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尊重关爱。教师耐心专注的倾听,常常给学生以鼓励、支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受尊重和被信任的内涵。而且“倾听”教育渗透着教师把自己当作受教育者的理念,折射着虚心听取意见的品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对于普遍自卑敏感、迫切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的高职生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倾听

“倾听”便于思政工作者深入、有效地开展工作。传统的思政管理工作往往是以维护规章制度为准则。重视问题的普遍性,却忽略了产生问题的个体差异性。由于过分强调普遍性、代表性,缺乏针对性,往往使思政管理工作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教育者常常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一切以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为准绳,而忽略了每一个“违反纪律者”犯错误的动机、原因、个性等个体差异性。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教育者往往苦口婆心、f舀滔不绝,受教育者表面唯唯诺诺,内心却多有抵触。“倾听”这一教育理念,强调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其着眼点不在于问题或规章制度的本身,而在于如何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以最终帮助引导学生成长。中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缺乏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他们具有很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采取倾听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效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为高职思政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从倾听的结果而言,在思政工作中多种形式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看似被动,实则主动。从表面上看,倾听是被动的,而对于有教育意识和教育智慧的教师而言,倾听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他们把倾听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教育的契机,因而,从表面上看,倾听是接收过程,但对于善于倾听的教师,倾听则是接收和输出相融合、相交替的过程,倾诉者在倾听者情绪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这种倾听、倾诉的互置,形成了对话的平台,此时,倾听真正成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种对话与沟通就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和目的。在倾听交流过程中,教师从被动地解决问题到主动地觉察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工作思路和策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种主动探索的方式使思政工作具备了先见性和前瞻性。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倾听策略与建议

(一)“倾听”态度与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修养、一门艺术。事实上人们听话的能力比说话的能力要差。作为教育工作者,因为教育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性以及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大部分的教师变成了说教高手,班主任更是如此,“板起面:fU,Jl1人”似乎成了一般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形象。如此以来,学生不愿对老师说真心话甚至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产生强烈的逆反、对抗心理。所以,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者更应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养成倾听的态度和习惯,“走近”学生进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引导。

(二)“倾听”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这里所说的“倾听”,不仅指对教育个体内心声音的聆听,还包括对群体意愿的关注;不仅包括言语行为方式上面对面的倾听也包括书面的文字沟通。所谓语言行为上的倾听,是指教育者通过个体访谈或群体座谈的方式和教育对象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而书面文字式的倾听,则包括设立学生信箱、网络咨询平台以及对学生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等方面。其实,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倾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把办公地点放在教室里是对学生的一种倾听;设立班主任咨询日,组织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倾听。总之,只要活动结果不偏离了解、把握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目的和主旨,都可以视作对教育对象的倾听。

(三)倾听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实现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对象并及时发现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倾听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是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倾听固然重要,但倾听之后如何采取必要的行动和对策,有效地促进、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思政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四)倾听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内涵和素养

倾听不仅是教育技巧更是教师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学会倾听,就得静下心来,用一种谦虚、平和、包容的心态认真而细心地倾听。如果一边在“倾听”一边又在固执己见,或心情烦躁,或心不在焉,都达不到倾听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差、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高职生而言,尤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内涵和素养。总之,教育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没有对学生的信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唯有对学生真诚、信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对于在成长经历中尤其欠缺被倾听、被欣赏、被肯定的中职生而言,尤其需要倾听教育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