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论文(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探析

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高中政治课堂当中教学生活化,可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高中政治内容理论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和理解,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知识,单纯的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抽象思维来解释抽象概念,对于社会阅历不甚丰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不能够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不够,不能够将生活中的资源灵活的运用在政治教学当中。“处处洞明皆学问”,生活当中万事万物几乎都和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能够建立联系。如何从丰富的现实生活当中抽取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结合理论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而非死记硬背。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把政治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连接,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大家讲解政治学知识,根据宏观调控,当前股市动态给大家讲解经济学知识,根据生活中处处细微处的案例给大家讲解哲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人们学习一个东西时候是盲目的,不知道这个内容的效用时,其积极性势必是受影响的。然而,政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能够让学生清晰政治学习的意义,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掌握用政治学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2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把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家都会喊这句口号,在实践执行过程当中却容易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其内涵和本质。我们提倡政治教学生活化绝不仅仅是把每一个政治课堂当中的知识点用一个现实的生活案例生搬硬套来阐述这么简单,这样仅仅是第一步,还远远不够。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和意义是希望通过生活化的授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降低学习的难度,产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如果徒有其表,引导不够系统,则可能会使教学偏离轨道。过分依托于新的授课资源,轻视传统教学的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单纯的把生活化教学理解成,多给大家播放一些视频、动画、让大家看看新闻,认为丰富了课堂中信息资源的渠道就算作“生活化”了。这样的观点也是犯了形式化的错误。新媒体资源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外力之一,很有价值和意义,但是并不能走极端,不意味着应用到新媒体的资源就是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是政治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的弊病之一。我们该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不好?我们该何时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不好?我们该由谁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所传授的知识?目前大多学校的答案可能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决定。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点,除了成绩我们能不能明确一些其他的点来对学生作评价,我们可不可以增加过程性评价而不是单纯的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的评价,我们能不能增加评价的主体,让教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参与进对学生的评价当中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其掌握知识,更帮助其学做人。

3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教学目标生活化

树立正确的授课目标有助于课程资料的搜集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诚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要,但是这不能是政治教学唯一的目标。在全封闭的高中学校中,很多时候政治课堂是学生了解外面社会的唯一通道,如果教师能够加以引导和帮助,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给学生本领,解答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惑是教师的责任。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都不能定义其为超脱生活的,政治课程更是如此,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的理论,而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一门学问。我们定义政治教学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住枯燥的知识,更应该是以生活当中的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学以致用,透过课堂上的学习,形塑良好的价值观,指导现实当中的生活。

3.2甄选内容生活化

甄选生活化的内容,是政治教学生活化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在茫茫的信息当中,甄别出有时效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够很恰当的对政治课堂当中的理论进行阐释的知识。重视质量,精简数量,把最有代表性的素材甄选出来。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授课议题为例,它是哲学当中内涵知识点较为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如何利用素材讲清楚这些理论呢?有的教师分别引用了诸多社会热点来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讲解,切合了社会热点,也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各个社会事件之间缺乏联系,跳跃性大,让学生难以建立连贯的思维方式。也有教师以“我的成长”为主线,分版块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三个方面,在各个版块让学生进行反思,也举出了一些先进性的案例给学生作为参考和榜样,既和学生自身进行了连接,又让各个事件之间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使整个线索的链条非常清晰。

3.3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要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让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环境,学生既能够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又能够更加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政治教学能够由理论到生活,到实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来做人和做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抓重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点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构建起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踏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作者:杨金山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高中政治教学探究

一、利用多媒体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需要动机的,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识兴趣,或者叫求知欲。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以及在短暂时间范围之内领略到更多的内容,获得更多的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也能听得见,又能动手去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效果要好的多。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意识,有助于理解枯燥、抽象的知识理论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要适时展示,恰到好处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入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入、阐释重点时切入、创设情境时切入、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入等,效果较为理想。

2“.演”“讲”结合,指导观察

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切不可让媒体演示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都离不开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能力,就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从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静 单位: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注重形式,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新课改就是“少讲多练”,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了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但是,很多概念都没有被学生理解到,练习的效果又怎么会好?还有一些教师单纯的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性学习,于是不管在学习什么内容时都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见解,但是在教师机械搬用后,讨论让整个课堂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学生未必一定会参与到谈论中来,教师也没有很多时间对书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

2.教师观念陈旧,不愿改变

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新课改的意义与作用所在,对新课改的理念不认可,这就使得教师沉醉于原来的教学模式中来,很难融入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还有一些教师,因为担心贸然的改变会让学生不适应,影响高考成绩便不愿改变,继续沿用原来的教学手段,这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3.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成为主流

一些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缺乏经验在加上怯场,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念书的课堂,将书本上的内容重复一遍给学生听,在运用一些参考书对概念做一些简单的阐释。教学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挫伤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满堂灌”大大违背新课改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

二、如何应对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高中政治教学问题

1.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但这并不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对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要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图片,让学生指出图片中属于什么消费观,进而归纳出此种消费观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来,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对消费观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2.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

不管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是教学方法的引进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认真深入探索新课改想要表达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指出,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发现学生的身心规律,不断探索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有自己的独特性与个性,在教学中不能用分数权衡所有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最后,学生是独立的人,这就说明课堂的主体应该交还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教师成为课堂的引路人,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

3.教学模式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转变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当将“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够从学习政治中找寻到快乐,提升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言传身教,从书本中找疑问,让学生不盲从权威,通过寻疑解疑不断升华对概念的理解。最后,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也不容忽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一些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发散性思维,进而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结束语

我国推进新课改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但是很多教师都对新课改的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这就让新课改中很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能真正的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教学效果有实质上的提升。

作者:吴文建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第四篇:问题导学高中政治教学浅析

一、“问题导学”有利于体现“生本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生本教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将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理念的改革,促使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完善,而“问题导学”正是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一大转变。传统的教学以教材为主,很显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课程改革的思想相悖,生硬的理念灌输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反而还会抑制他们的学习热情。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问题导学”这一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劳动产品与商品的概念,而单纯的概念解释又显得过于抽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将两者区分开来。我是这样做的:“李伯伯家里有三颗苹果树,这些苹果树结出的苹果属于商品还是劳动产品?”这一问题的答案较为一致,学生会回答“劳动产品”。其后,我继续提问:“李伯伯吃不完这些苹果,就把他们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些苹果的经济性质发生了改变吗?”学生就会意识到这些用来出售的苹果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给予学生充分的答疑时间,就能够使其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在逐步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会逐渐得到体现。

二、“问题导学”有利于让政治教学“接地气”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政治教学被视为是建立在死记硬背上的“空中楼阁”,很多学生认为政治离自己很遥远。对于政治的学习,他们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必修任务来完成。其实,真正的政治教学是与每个社会公民息息相关的,只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政治课程,就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论引导。“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政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在“诚实守信”的教学课中,教师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提出了如下问题:这一事件为什么造成了全行业“地震”?如果没有诚信,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你还知道哪些不诚信的事件?通过这一事件,你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完全取决于市场调控吗?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探索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不但意识到市场调控作用的局限性,而且对诚信经营、诚信发展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问题导学”使政治教学更加“接地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

三、“问题导学”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深入学习。众所周知,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积极思维,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学生才能深入学习。如果单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而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明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将更为显著。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学生跟随问题的引导逐步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一过程是步步衔接的。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教学盲区,并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问题导学”模式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理解的深度。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网络中的“炫富”现象进行提问:你认为“炫富”行为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经济条件变好了,还有必要节约吗?你怎样看待奢侈品消费?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弹性较大,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同样能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穿名牌是浪费吗?高中生的偶像消费合理吗?压岁钱是不是可以自由支配?这些问题与消费观的建立联系紧密。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逐渐达成了共识:理性消费、量力而为、不攀比不自卑。而问题的讨论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教学的观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质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提出各种有质量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更有利于教学思维的扩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问题导学”模式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但使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在教学思维的改革与拓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问题导学”模式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该模式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因此,“问题导学”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作者:姜彦辰 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