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机制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保障作用,发挥着党团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核心,力求探索基层党组织的结构条件设置、功能实现和监督评价等三位一体的系统运行机制,阐述相应的党建融合探索措施,提出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模式,实现党要管党、以党建促校建。
关键词:高职;党建;人才培养;机制
一、引言
当前,在国家大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在地方高校往应用实践型转型的潮流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发挥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引领作用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现阶段要实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科学化,就需要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这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2-3]。习针对新时代,强调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必须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急切需要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有担当和有创新的青年才俊成为时代的践行者。尽管许多高校党建活动进行了规范化的组织,但是相当一部分党建工作以提高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为主,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党支部出现将院会或系会与党建活动分开组织、学习活动与党建活动割裂的现象。高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教职工党组织有必要将党建活动与专业建设、教研活动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系列活动相融合;学生党组织有必要将党建活动、专业学习、新理念吸取等相融合,在实践中落实中央各项精神,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下,为高等院校党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条件。针对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化和弱化、党建引领意识不够强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传统基层党组织的常规结构设置,提出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功能运转机制及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理念,初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党建融合发展模式,旨在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打造融合党建“升级版”,建设一批引领作用强、政治素质硬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该理念在其他基层党组织从联合走向融合的合作,从融合走向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赢目标。
二、高职院校党建常规结构设置
(一)稳定的党员队伍构成
根据中央组织部的各年度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全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上升趋势明显,从2008年的7593.1万人到2018年的9059.4万人,增加了19.31%(图2);基层党委数量从2008年的17.9万个增加到23.9万个,增加了33.52%;总支部数量从2008年的22.9万个增加到29.9万个,增加了30.57%;支部数量从2008年的331.0万个增加到407.2万个,增加了23.02%(表1)。全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组织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这就迫切要求党组织活动更应进行规范化设置。党员和党组织的增长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高校党员和党组织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党建活动组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才的培养,同时党组织设置的规范性,也是党建的重要环节之一,普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应根据相关工作条例进行成员的规范设置。二级职能部门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一名,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未设党支部的部门建立党小组。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兼任。教学院系党支部按照专业性质相近的专业师生党员组建党支部,设书记一名,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每届任期2-3年,届内原则上不得调整党支部委员成员,确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应报上级党总支同意。
(二)软硬件结构配备
1.党员活动室设置应做到“六有”。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和醒目的“党员活动室”标志牌;有桌椅、远程网络教育等设备;有党旗、党徽悬挂,有上墙的党组织组织机构图、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有入党誓词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图牌;有党建及相关的报刊、书籍及档案资料柜;有活动室管理制度。2.党支部办公场所应做到“四有”。即一块党组织门牌、一套办公电脑、一个文件资料柜和一套桌牌、胸牌。3.党支部活动室布置做到“七有”。有党建宣传栏;有党员形象墙(承诺公示);有党务公开栏;有工作信息简报;有宣传报道网络、党建QQ群、微信群;建立“红色网军”,有稳定的网军人员;有相应的宣传报道管理奖励办法。
三、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功能实现运转机制
(一)有效输入机制
党建要与人才培养互通有无,需要党委和各级组织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了解人才培养的进展和困境,才能有效施策,精准发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信服度。有效输入机制的构建需要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切从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出发,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推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服务师生、树立形象出发,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按照面上有突破、点上有创新原则,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创新,打造亮点,实现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稳定运行机制
1.实行党要管党。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党组织书记具体抓,支部成员配合抓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党委联系领导至少半年一次调研党总支党建工作,了解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特别是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2.建立党支部工作的计划与落实机制。党总支至少每半年听取一次支部党建工作汇报,每年一次讨论、研究党建与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完成学院、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协助监督作用。3.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支部(党小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中层干部工作述职内容,与部门、个人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在每年6月初,各党支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评选先进;同时各党总支组织对党支部考核,党支部书记将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向全体党员进行一次公开述职。4.把党建经费列入学院年度经费预算。为确保党建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按照所辖党员年人均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划拨党员教育经费(不含党建活动经费),并根据党员教育需要和学校财务情况逐步增加。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三)科学输出机制
1.做好加法,统筹谋划高站位部署
(1)党支部建设+组织育人。将人才培养作为基层党建活动核心内容,系统组织、优化配置资源、统筹安排。通过党政联席会议,使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同向发力,并发挥党建联系带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在动员、引领教育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发力。(2)党支部建设+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好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基层阵地的服务功能,及时采集、核实、上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成立台账,建成与后勤、图书、医疗、保卫等多部门联动的服务协同机制,配合服务部门落实育人要求。(3)党支部建设+文化育人。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充分挖掘院系和学科专业文化育人要素。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4)党支部建设+文明育人。倡导学生养成崇尚科学、勤俭节约、文明有序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法治观念和精神状态,营造师生求真、求善、求美和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5)党支部建设+网络育人。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健全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制度。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院系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或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2.做好减法,整合资源高效率推进
强化各类资源整合,贴近需求,高效率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融合工作[4],减少和杜绝形式主义。一是力求务实,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二是注重平实,缩减与师生的距离;三是避免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与业务工作的分离现象。强调党组织活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彻底解决重复活动或党建活动的空白区。规整与调整各教学系部、各教研室和职能部门等部门的现有阵地和活动资源,利用、盘活已有资源,相互协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新时代背景下,促使基层党组织发挥其核心作用,让其成为各类资源的集散地。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中,推动单位全面升级、专业全面进步,为学校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推行乘法效应,发挥高水平案例的带头作用
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挥党建活动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高水平案例的带头作用,逐步将高水平案例推广和宣传到其他单位,实现人才培养党建融合的普及。通过党组织的设置和项目推进,力争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通过“一人模范、一事案例”,获得多人行动、多事实施的“乘法效应”。
4.重视除法方式,高质量创新实施
坚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建和人才培养对接融合,达到破旧立新、持续创新的效果。一是消除思想困惑,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去除党建高高在上的落后思想,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5]。积极引导党组织成员克服党组织活动与业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同时避免走党政不分的另一个极端。开好党政联席会,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党支部成员,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促进学校、院系和个人的各方面发展在合力推动下提质增速。三是清除落后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重视群众的自我批评、自我认知、自我鼓励等方面的积极性,在做好带头服务和开展工作的同时,始终牢记提高党组织成员的自身水平,全方位破除落后思想。
(四)及时反馈机制
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支部干部每年向上一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内容,并向支部成员汇报年度各种党建工作事宜。支部委员分工明确,并实施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每月积极接收支部成员和群众的批评和建议,第一时间听取支部成员和群众的诉求,保障支部党员和群众的自身利益,通过信息的反馈机制,让党组织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出现思想问题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引导。秉承以人为主,将与时俱进与工作业务实践相结合,提高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中心任务,选择活动主题。不断创新、丰富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使组织活动内容丰富,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针对性强。为党员接受教育、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和平台,不断提高党组织活动的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实效性。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党会评议活动,定期分析党组织成员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问题,各个成员都要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的监督评价机制
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指引着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培养出更多创新性的优秀人才。根据思想工作特征,引领群众,同时接受群众的教育,建设和发展更为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教育高校党员深入理解“四个自信”,使其对我国的各项发展充满自信和自豪感。在党的领导下,将党员的创新精神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在多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个高校人人做表率,打造多支创新力和凝聚力强的党组织[6],才能将高等院校的党建活动与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2.目标考核机制。高等院校要以习对教育工作的重要阐述为指导,制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对接融合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自评,接受上级考核。考核采取单位自评、公开述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督查、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作为年度党建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党支部委员职责明确,有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民主监督制度、听取师生意见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系列制度。各项制度规范格式,统一上墙。3.管理评价机制。将党组织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带头讲党课、进思想政治课堂等纳入干部考评管理体系中;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把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作为竞岗竞聘的重要依据,对违反师德师风、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要严格查处;把育人功能的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4.规范化监督实施机制。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建设[7],认真实施共产党组织的相关工作条例。习多次强调要有规矩意识,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践行者,教师的思想和行动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对高等院校教职工的党组织活动进行监督规范,理清民主与集中两者的关系,努力探求党建活动的公开措施,进一步厘清基层党组织的党内通报和反映等系列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的透明程度,使基层党组织党员深入了解和处理党建活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5.考核方式灵活化。加强日常督查和年度考核,强化督促检查,促进学院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量化指标考核。考核方式可以由党支部的自评、各党支部互评、一级党委的考评组成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学校党委最终结合党支部的组织工作情况,研究并评定考评等级。将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健全结构设置机制、稳定运行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优化基层党建的内在结构,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的组织育人功能。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在常规理论研究基础上,还需要结合高等院校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将党建活动深入到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环节中,深化党组织活动开展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实现党员素质与时俱进和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2]熊晓梅.全面从严治党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2-23.
[3]王晓辉,邓建辉.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J].党员生活(湖北),2017(2):22-23.
[4]高晨渊,陈芳.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融合分析[J].才智,2017(11):162-163.
[5]高健,李春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237.
[6]喻莉丹.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3-95.
[7]王存喜.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兼论城市社区治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7-23.
作者:徐秀娟 王前锋 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