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从马克思晚年设想到邓小平理论突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正文】
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并未像马克思预期的那样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而在像俄国、中国这样一些较不发达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却相继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遍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出现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该如何进行建设?在近百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经过多次艰难求索,邓小平理论对此作出了重大突破,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推进到了一个新境界。
一、马恩设想的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恩以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以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了预测,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设想: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所有;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不再存在商品和货币;消费品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人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马恩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创造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企图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那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未来的社会主义前景。马恩讲的这种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的基础上的,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导致的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产品经济的社会主义。
19世纪70年代末,马恩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这突出体现在他们对俄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构想中。与西欧相比,俄国是一个庞大而又落后的东方帝国,也是世界上唯一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村社及土地公有制的国家。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不但没有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反而使各种社会冲突空前地激化起来。1877年4月爆发的俄土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革命危机,沙皇政府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被即将到来的革命所倾覆。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马恩面前:如果俄国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那么人民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向何处去?是按过去的设想,走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为光明的现实之路?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深沉思索中,马恩第一次突破了主要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科学社会主义构想图式,论及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恩认为,“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1](PP435—436),这是因为“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1](P438)。马恩的这种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和《〈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等晚年著作中有多次论述。马恩讲的这种社会主义,是“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有待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另一半,即将两种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按照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自身的要求来指导其建设,进而最后走向马恩讲的“资本主义后”的那种社会主义,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邓小平得以实现了。
邓小平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建设速度和更大的优越性。“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P31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3](P116)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反思,对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总结,在马恩当年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两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和超越。
(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严格区别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
第一,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当年提出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俄国不应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应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村社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恩对俄国未来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新抉择,也是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在第二次复出后,也面对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力主改革开放的同时,认为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已摈弃了资本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实际上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尽管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反复和曲折,那只是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断无重蹈资本主义覆辙,再走资本主义回头路之理。这就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明确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
第二,确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恩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提出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这种社会主义是初级的、不成熟的,不能把长远的奋斗目标当作眼前的现实。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东方落后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把生产力提高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体相近的水平,才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此之前只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十分明确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之区别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
第三,认清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马恩在19世纪70年代末,对俄国搞社会主义村社土地公有制作出结论:公社及其土地公有制作为一种社会复兴因素应该保存、发展和完善,任何人为地消灭村社土地公有制的行为都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邓小平在肯定公有制的基础上,提出不能再沿袭原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深化改革,包括对高度集中的公有制模式进行改革。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认清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公有制力量薄弱,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明确提出了壮大“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发展基础的途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四,明确社会主义发展的手段。马恩在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资本主义不是作为母体,而是作为与其同时并存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邓小平认为,要切实有效地把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吸取过来,决不能闭关锁国,必须实行开放政策,敞开国门,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明确了“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如何去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二)第一次明确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马恩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对于具体的实际程序和操作步骤涉及较少。与马恩晚年的设想相比,邓小平理论以其坚实的理论依托,鲜明的时代色彩,站在当代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对世界发展行程及格局与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进行冷静思索与大胆创新。这不仅高于马恩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而且超越了前苏联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恩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重大的理论突破,但是,囿于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许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问题尚未触及。而邓小平理论不仅明确了“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还包含了许多全新的东西。如“三个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法共存等等。这些思想不仅以其新奇的意蕴引人注目,而且都是理论创新的结果。过去许多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都被视为资本主义的独有特性而被拒之门外,许多符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都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批判。邓小平站在时代前沿,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以其博大的心胸和睿智,经过认真的澄清、辨识和重新规范,一系列被打入另册的正确观点和认识,被重新确立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70年代末,马恩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了一个前所未遇的崭新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恩以革命家的创新精神和学者的求实态度,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个世纪后,邓小平面对十年“”的深重灾难和一个百废待兴的中国,积极探索这个巨大的时代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之主要特征及其内涵,实现和超越了马恩晚年的设想,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世纪的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