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正文】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中国外交所作出的科学分析和判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当今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定位、中国外交的目标及外交政策与策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一、当今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局势缓和,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对这一巨大变化,邓小平似乎早有预见,从70年代末起,他就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作出过一系列精辟论述。
1.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邓小平针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战争因素与和平力量的此消彼长的分析,在1977年12月作出了“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爆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7页)的判断。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增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通过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仔细观察和冷静思考,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论断。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朋友时说:“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象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同上,第96页)1985年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同上,第105页)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而且改变了过去认为的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主题的认识。这是对当前国际局势认识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邓小平根据8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对话与合作、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果断作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判断。他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级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同上,第353页)这些论述明确提出三个观点:两极格局已经开始瓦解,并行将结束;目前世界处在新旧格局转换之中;新格局的形成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世界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事实,充分验证了邓小平这一判断的正确。
二、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定位
在全面分析国际局势发展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指出了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同上,第353页)邓小平把中国作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是有根据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GDP已位列世界第7,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拥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国家。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团结和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主张正义,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第四,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和作用也会不断提高和增强。
邓小平同时郑重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同上,第94页)“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同上,第252页)中国是个大国,又是小国的辩证定位,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政治睿智。中国是大国,既肯定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应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是小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挥国际作用时,必须看到综合国力与其他大国相比仍有差距,处于弱势,在对外关系中应该讲究策略。邓小平指出,中国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加快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因为,“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的话,现在这个力量还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那时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同上,第10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论述,体现了实事求是,使中国的外交建立在现实国力的坚实基础之上,有助于中国的外交目标与国力相统一。
三、中国的外交目标
邓小平对中国的外交目标有许多论述。他在1980年1月初明确指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在80年代里要做的三件大事中的第一件,1982年8月他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5页)。1984年邓小平在国庆35周年大会讲话中又指出:“我国将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0页)1988年12月他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又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上,第282页)从上述谈话中可以认定,邓小平将中国外交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五个内容。
第一方面,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
第二方面,为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首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当代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来自霸权主义。在冷战时期,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以任何理由侵占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倡导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邓小平在1989年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同上,第344页)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应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同上,第128页)。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说,要改变少数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改变南北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邓小平明确主张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中国应该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第三方面包括两个目标。一是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与世界一切愿意和中国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国家发展关系。邓小平认为,实践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它能使各国友好相处,不会激化国际局势。本着这一目标,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不搞对抗、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称霸,继续与传统友好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也努力与过去关系不太密切的或曾有过不和历史的国家改善关系。二是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首先是对外经济开放。邓小平认为,“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同上,第79页)就对外经济开放而言,不仅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资金和商品,而且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正确迎接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加速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改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其次,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因此,中国希望能与各国求同存异、消除对抗、增加信任、和平共处,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友好合作关系。
四、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
为了实现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在继承、外交思想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原则。
1.总结以往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具有新的涵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维护和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都一直坚持的外交原则,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内容。邓小平倡导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首先强调的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张各国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中国同别国发展关系决不以牺牲本国主权和利益为代价。在与各国相处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次,中国奉行真正的不结盟,不依附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不与别国建立任何针对第三国的战略关系或联盟。再次,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而不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处理国际关系。第四,中国在决定任何国际问题立场时,不屈从任何外来势力,而是根据该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和是否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独立自主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第五,提出各国党之间应该本着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四项原则的精神,正确发展相互间友好合作关系。
(2)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第一,争取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第二,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第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问题,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四,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和维护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一系列外交策略方针。
(1)用“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国际争端。1984年2月,邓小平认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同上,第49页),同年10月,邓小平针对解决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问题时指出,“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世界上这类的国际争端还不少。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上,第87~88页)
(2)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不应纠缠历史旧账,而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表示:过去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曾有过一段曲折历程,回顾和总结历史是为了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向前进。两国关系关键是国家与国家要平等。邓小平将此次中苏高级会晤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从而为中苏恢复关系和以后中俄关系友好发展铺平了道路。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虽是针对中苏改善关系而言,但对其他过去曾有历史恩怨国家之间改善关系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3)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等重大国际风云变幻,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策略方针。邓小平告诫我们,在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的关头,一不要惊慌失措,应该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国际局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二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国内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三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有步骤地调整我们的政策和策略,采用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利用和扩大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因素,努力化解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影响,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四不要随便地去批评别国的事情、指责和谴责别人,别国的事情应由它们的人民自己去解决。中国应该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增强综合国力。五不要当头,但要有所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首先应该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其次是发挥与自己地位和力量相应的作用,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正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四个方面,既有各自独立的丰富内容,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关系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是他提出中国外交战略的前提。在对世界发展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又针对中国面临的不同国际问题,适时提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策略原则。我国20多年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安全环境的改善,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仍然是中国在新的世纪正确判断国际局势发展,谋划国际战略,制定对外政策,开展积极外交活动的锐利思想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