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稳定思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邓小平稳定思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邓小平稳定思想

【正文】

一、稳定压倒一切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的作用,一直把维护社会稳定视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心,为实现经济建设的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样,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起来,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人们忙于闹事,成天斗来斗去,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搞建设!“如果今天这部分人上街,明天那部分人上街,……日子还能过吗?还有什么精力搞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

维护社会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十来年的苦头,再乱,人民吃不消,人民也不答应。”(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2页。)“的经验已经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要有秩序才能前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2页。)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只有实现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就有利于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也就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大事、好事,就应得到支持和保护。因此,稳定就成为我们一切事业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稳定压倒一切。

二、社会稳定的几个层次

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努力争取实现的社会稳定,包括思想的稳定、政策的稳定、领导力量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层次。

1.思想稳定是基础

没有统一、稳定的思想,就没有统一、一致的行动。要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必须有共同的理想,实现思想统一。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而人口众多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共同的信念,就不可能把十多亿人口的力量有效地统一起来,同心同德地把社会主义建设大业胜利地推向21世纪。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作用,它们是科学的世界观,是保护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加强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宣传与教育,用以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的行动,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稳定的思想保障,这是我们思想建设正面临的迫切任务。

2.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是指南

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稳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基本路线、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不变,才能形成共同的目标,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指导作用,稳定人心,凝结成团结的力量,保障和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党的八大制定的方针政策,未能得到有效的坚持,是造成十年动乱,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的一个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八大的基本路线,我党始终坚持这一路线的稳定不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从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多次强调了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党的路线必须制度化、法制化,不能因领导人的变换而改变,保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他说:“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并充满信心地指出,“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中国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政局稳定,“就是要现行的政策不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不变也就是稳定。”(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经受住了1989年前后国际国内动荡的考验后,再次强调了政策必须稳定的问题。我们的政策不仅不能由于动乱的冲击而改变,“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邓小平同志坚持路线、方针、政策稳定的思想,稳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

3.领导力量的稳定是保证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依托稳定的领导力量:稳定的社会离不开稳定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成熟就是团结稳定的具体表现,它是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它不仅能够长期保持自身的团结与稳定,把自身的力量集合起来,“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我党的长期团结、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在我党历史上,先后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是我们党长期稳定的具体体现,有力地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是我国经受住冲击、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现阶段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维护党的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4.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体现

社会稳定最终体现在社会秩序的稳定上,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了,更谈不上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把社会秩序的稳定看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不仅反复强调搞经济建设“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注重经济发展的秩序稳定,而且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的稳定,积极倡导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保障整个社会环境的安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破坏社会秩序的无政府主义分子和极端个人主义分子等等。这些都是不安定因素。”对于绝大多数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应该采取教育的方法,凡能教育的都要教育,但是在不能教育或教育无效的时候,就应该对各种罪犯坚决采取法律措施,不能手软。”从而达到“努力保障和巩固健全的、安定的社会秩序,”(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

三、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选择

邓小平同志不仅阐述了社会需要稳定的理论,而且也提出了实现和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战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争取社会稳定的伟大实践。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前提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离开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乱社会,就谈不上安定团结,什么建设改革,振兴中华,都将成为空话。”(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社会制度是构成稳定的内在因素。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稳定团结之路,是一条光明之路,一条胜利之路,是中国的唯一选择。坚持对人民民主,社会稳定就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根本一致的。坚持对敌人专政则是社会稳定的强有力保证。“只有人民内部的民主,而没有对破坏分子的专政,社会就不可能保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象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领导核心,就是一盘散沙,很多事情都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哪里还谈得上社会稳定!马列主义、思想既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坚持这一思想基础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保证。

2.党的自身建设是重要条件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保持廉政,是维护执政党核心领导地位的要求,也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保持我党的清廉,维护我党的先进,也就为社会团结树立了可以信赖的核心,实现社会稳定就有了主心骨。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维护作为领导党、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和地位。首先,必须坚持党的组织路线,解决好党和国家领导人新老交替的大问题,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其次,不断地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领导素质。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不仅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要不断地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工作中过多的失误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失,影响我党的威信,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最后,加强党的建设,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从严治党,惩治我党队伍中的腐败。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较严重地滋生蔓延,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加剧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严重地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示:“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我们要反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扎实,更快。”(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页。)

3.民主和法制建设是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是稳定的社会基础,我们要及时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把一切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尤其是在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分配不公、腐败及下岗等社会问题,都可能诱发各种事端,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这就要求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做好群众的工作,不使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不安定因素。同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更具权威性和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经济发展是物质保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是稳定的物质条件。经济发展了,国家才能够提供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稳定,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有利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缓和与解决。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冲击,始终维持安定团结局面,“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84,313,29,59,216,271,307,375,146,154,145,327页。)解决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为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