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策教学论文:政策教学革新及实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策教学论文:政策教学革新及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政策教学论文:政策教学革新及实践

本文作者:刘雪明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实现改革目标,达到预设的改革效果,科学制定教学大纲,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核心一环。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由政策基本原理、政策运行过程、政策主要领域、政策分析方法等构成,大致包括政策概念、政策要素、政策特征、政策构成、政策功能、政策系统、政策规划、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周期、政策分析模型、政策研究方法等。在这些内容中,哪些应该多讲,哪些应该少讲,哪些应该重点讲授,哪些可以简单带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学生而言,有着不一样的要求。重点综合性大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深度性,以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像广州大学这样的地方性大学则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选用的是北京大学宁骚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学》教材,该教材原为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主要课程教材”,现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各类版本的精华,但也有其缺陷,内容庞杂繁多,系统性不够,全书的概念过多,且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3]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授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自2007年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在课程总体规划上,始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来组织教学,增加应用学时,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实际应用部分的内容,减少纯粹理论部分的内容,重点强调公共政策知识的运用。二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尤其注重知识的应用,并按此要求来选取讲授内容。例如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讲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讲得比较简单,重点讲解与现实密切相连的执行过程、执行资源、执行手段、影响因素等内容。三是在课程作业布置上,要求学生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的公共政策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学会运用已有公共政策理论和知识去发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

方法,是人们为了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措施;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4]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认识活动的组织和控制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作了较大的改革,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度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1.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讲授中,根据公共政策课程的特点,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采取案例式教学

公共政策既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是帮助学生理解政策理论,了解政策实践的重要资料。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把通过具体案例来解读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3.推广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是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意识为主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5]具体到公共政策课程,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设立研讨题目,如“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等,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判断者和研究者。

4.尝试模拟式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一反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来获取知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6]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非常适合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终结等,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有的扮演决策者,有的扮演专家,有的扮演公众等,通过模拟决策过程,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有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口头表达、理论思维等各项能力。

以教学手段改革为途径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既无理论功底又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不小。为了提高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具有图文并茂、形象性强、声像一体、信息量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有趣、活泼的学习氛围,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当下公认的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公共政策课程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我们在讲授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之“规划多重方案”原则时,就以古巴导弹危机为案例,播放当年惊心动魄的视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贴近社会现实,非常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为了搞好该课程教学,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及网站建设,2008年将公共政策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又被评为广州市精品课程,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24小时开放,便于学生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公共政策的学科前沿,收集公共政策的生动案例,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使课程教学始终保持在学科的前沿和现实的基础之上。

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支撑

众所周知,公共政策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7]。实践教学是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广州大学从2008年开始启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方案中,我们根据学校“四减四增”的总体改革精神,将公共政策课程的学时数从54学时减少到36学时,但仍保持6个学时的实践学时不变,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内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外参观、查阅资料等时间远远大于这个规定的学时数,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充分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加强与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我们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黄埔区团委、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办事处、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基地协议,这些单位均为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让学生在这些单位实践,可以使他们参与实实在在的公共政策活动,亲身体验发现政策问题、制定政策方案、执行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共政策,理解政策过程。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我们根据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安排,按照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把课堂讨论、课堂问答、课堂笔记、课程作业、课外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每次在第一堂课上,都会把课程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围绕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交两篇作业,一篇是案例分析,另一篇是学术论文,平时还要检查读书笔记,课堂上还有提问、研讨,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都要去自主学习,并注重知识的应用。再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就一定要多参与规范化的科学研究。经过动员和鼓励,近年来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人数明显增加,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等各类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多,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些获得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例如2011年本课程所在学院的本科学生共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项,全部都是研究公共政策问题的。由此可见,本课程教学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延伸,取得了持续的教学效果。

以教学评价改革为保障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判,采取何种标准?将直接影响对教学效果的判断。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知识的运用,很少鼓励创新,易于导致思维的僵化。[7]为了推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保证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们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进行了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着学生“学”的效果,也反映了教师“教”的效果。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掌握评价,而忽视学生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理念,做到知识掌握与知识应用并重;二是改变以往“一份试卷、一篇作业定终身”的评价方式,采取期末考试、课程作业、平时表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综合确定最终的成绩;三是扩大平时成绩确定的选项,丰富平时成绩的内涵,把课堂发言、回答提问、参与研讨、课外实践、学习笔记等均列入平时成绩的考评范围;四是实行加分制度,如果围绕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生能够获得科研课题或,平时成绩记满分。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实现了对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较好引导,做出了对教学效果较为全面的评价以及学生成绩较为准确的评定,并以此为导向,又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