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产物。探究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和目标价值的精神追求,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又有利于中华体育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一、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形成的同源性
1.共同继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
一方面,中华体育精神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深受儒家思想、中华儿女爱国情感、保家为国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人对“天下”的自觉关心和勇于担当。中华体育精神表现出“国家兴亡,体育有责”的爱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另外,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的文化因子,包括“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保家为国的思想,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表现为不怕挫败,不畏牺牲的拼博精神;自尊自强,超越自我的乐观主义精神;科学求实,注重战略的实用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治理国家,沿袭社会发展,继承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百折不挠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精神作为支撑。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体现民族特性。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忠报国”的思想必然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文化基础。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形成无不得益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中的精华意蕴。
2.共同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体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正确认识体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但能保证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少走弯路,而且能保证中华体育精神在价值目标选择和实践中不受纷繁复杂思想意识的干扰。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其基本内容首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与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相一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重要论述。当前体育的发展已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体育通过身体活动和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发挥着促进人的体质、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社会、公民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事物具有指导作用。中华体育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价值演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把握、价值凝练、理论创新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3.共同形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诉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体育精神满足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体育健儿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特别是乒乓球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僵持的局面,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跳水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胆识和气魄,中国女排捍卫荣誉的拼搏精神以及中国奥运军团洛杉矶“零的突破”都继承和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中国代表团又一次取得辉煌的战绩。原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中华体育精神,提倡祖国至上的爱国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当时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世界思想文化错综复杂,各种价值观相互较量,国家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有学者提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随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从三个层次正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是对西方思潮渗透的有力回击,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多样化的正面引导,是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
二、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趋同性
1.国家价值目标的趋同性。
首先,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价值目标上的趋同性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上。中华体育精神在国家价值目标上的核心思想实质是一种“为国争光,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以维护和提升国家尊严和荣誉为目标,传达出中国体育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天下兴亡,体育有责”的忧患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的一种具体指向,爱国就是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国富民强、人民当家作主、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其次,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价值目标上的趋同性表现在民族凝聚力上。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兴衰变化和自然变迁,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每次民族危难的时候,中国人民都能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团结在一起,这种力量就是凝聚力。和平时期,这种力量需要中华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结。中国体育健儿在竞技场上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是民族力量凝聚的张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思潮相互激荡中树立中华民族的精神标杆,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团结一切力量、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意志体现。两者的价值目标都是激励中国人民在各条战线上爱岗敬业,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努力奋斗。
2.社会价值取向的趋同性。
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趋同表现为共同致力于建设自由、公平、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规定了现阶段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强调了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价值取向实现的根本保障。中华体育精神的社会价值取向“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就是对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从事体育运动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3.公民价值准则的趋同性。
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价值准则趋同,表现为爱国、敬业、诚实、守信。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展现了他们爱国奉献、团结协作、拼搏自强的集体光辉形象,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拼博自强、科学求实、乐观向上的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界定为对公民价值准则基本理念的凝练,那么,中国体育健儿表现出的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价值的追求,两者具有价值目标的同向性和价值准则的趋同性。
作者:朱雄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