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要求,国家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给予了普遍关注。同时,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三观”和职业道德相结合的教育。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较短,使得我国的高职教育尚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弱化
由于国内本科教育盛行,且由于国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缺乏,高职成为了某些在高考战场上竞争不理想的学生的无奈选择,同时由于近年来高职生源的竞争压力,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扩招来扭转生源萎缩的局面,这样一来,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的尴尬现实。部分高职学生缺乏人生理想,生活缺乏目标,并且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电视和网络的开放与发达,虚拟的网络文化、西方的拜金文化以及低级庸俗的影视文化渗入大学校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些高职学生的重物质利益,轻政治信仰的扭曲价值观,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同时,目前大多数的高职学生为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经济和信息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富有活力和理想,却由于优越的成长环境,乐于坐享其成,自我意识强烈,个人主义倾向明显,为人处事缺乏宽容和关怀,不少高职生文明意识淡薄,基本的礼仪修养和做人规范欠缺,价值观越来越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二)偏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教育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就业需求展开的,虽然,近年来,也有部分高校提出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难度较大,且职业素质教育仅仅相对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而论,使得素质教育仅停留在职业道德的层面,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和落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需求,造成了职业素质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碎片化。
(三)教育模式的单一化,抑制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轻实践,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夸大应试的作用,忽视素质的培养,把考分作为教师和学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这种教育的异化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狭窄和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发挥。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扩招形式下招进来的高职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和素质,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于这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备受挫折的高职生来说,平等和尊重的实质就是把他们当做教育的主体和学校的主人,引导他们开展有目标的活动,帮助他们超越过去,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不是用考试和课堂上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来约束他们,使创新教育失去了实现的途径和方法,造成了学生目光短浅,动手能力差,没有怀疑精神,不善于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淡薄。
(四)校园文化所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不明显
高职学生一路从小学、初中、高中走进大学,相较于过去老师、家长的“精心呵护”,以及时刻要面临的升学压力,大学校园无疑是宽松的、自由的。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林立,各项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大学校园独有的精彩与魅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和不和谐因子。首先,大学校园的各个社团都是以学生为主导,在这里,年轻的大学生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凭借着对新潮事物的较强接受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紧跟潮流的创意,例如:韩流、欧美风等。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思想素质与政治信仰的不深刻与不稳定,使得某些“精彩”创意沦为低俗的网络及电视节目的拙劣模仿,某些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博人眼球,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未能充分体现。其次,作为教育使者的教师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除教室以外的“课堂”;只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并且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不少,但都是针对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学生,且集中于本科院校。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内国外形势日趋复杂,大学生们面临的内外环境也更为开放,新形势下,突显新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的价值观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素质教育的结合,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高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理论,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探讨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形成原因,揭示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教育培养的路径。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从而化解价值冲突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转型影响的深化,原有的观念和信念遭受价值观多样化和和复杂化的严峻挑战,尤其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而言,一部分人在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和困惑,通过思政教育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鉴别和选择,在价值观多元化和无序化的今天,从困惑中走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高职学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确保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所谓职业素质,应是“职业人”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也是人文精神在职业行为上的彰显。对于现代高职教育而言,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应是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五大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在这一体系下培养的高职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们才能“适销对路”,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有助于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与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是个人在素质修养上由低到高的三种境界,公民只有达到了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保证社会的和谐统一,从而最终为国家的富强、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石。因此,在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然后通过授业解惑的过程去引导学生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约束,最终达到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思想,有利于现代高职教育摆脱重少数、轻多数的传统教育思想,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做到“有教无类”,推行大众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社会要求的基本素质,成为合格公民。
作者:张雯亭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